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拓睿教育|| 针灸背诵——灸法的背诵要点
userphoto

2022.05.27 山东

关注

灸法的作用

()温经散寒

灸火的温和热力具有温通经络、驱散寒邪的功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证。

()扶阳固脱

灸法具有扶助阳气、举陷固脱的功能。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可用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泻等病证。

(三)消瘀散结

灸法具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灸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痂、瘿瘤等病证。

(四)防病保健

灸法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未病施灸有防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作用,古人称之为“逆灸”,今人称之为“保健灸”。常灸强壮要穴能够强身健体,抵御外邪。

(五)引热外行

艾火的温热能使皮肤腠理开放,毛窍通畅,使热有去路,从而引热外行。故临床上可用灸法治疗疖肿、带状疱疹、丹毒、甲沟炎等某些实热病证。对阴虚发热,也可使用灸法,但要注意施灸量不宜过大。如选用膏肓、四花穴等治疗骨蒸潮热、虚劳咳喘。

要点3:瘢痕灸、无瘢痕灸、隔蒜灸、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的操作方法、适用范围

瘢痕灸:

施灸前可先将拟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大蒜汁,以增强黏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炷再灸,直至拟灸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艾火烧灼皮肤,因此可能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以缓解疼痛。

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无菌性化脓(脓液色白清稀)形成灸疮,经5~6周左右,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瘢痕灸会损伤皮肤,施灸前必须征求患者同意方可使用。在灸疮化脓期间,需注意局部清洁,避免继发感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风湿顽痹、疮疡等慢性顽疾。

无瘢痕灸:

施灸前可先在拟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便于艾炷黏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从上端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1/3左右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易炷再灸,直至拟灸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因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隔姜灸:

将鲜姜切成直径2 ~3cm.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腧穴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若患者有灼痛感可将姜片提起,使之离开皮肤片刻,再行灸治。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一般应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而不起疱为度。

此法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以及风寒痹痛等。

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腧穴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操作方法与隔姜灸相同。

此法有清热解毒、杀虫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疮疡、肺结核及肿疡初起等

隔盐灸:用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多用于治疗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注意要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期脉起、肢温、证候改善。

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药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直至灸完应灸壮数为止。

此法有温补肾阳等作用,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宫寒不孕或疮疡久溃不敛等。

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应灸部位,距皮肤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食、中两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医者手指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及时调节艾条高度,防止烫伤。

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的距离并不固定,而是如鸟雀啄食一样上下活动,至皮肤红晕为度。

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皮肤虽然保持一定距离,但艾条并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温针灸:操作时,先将毫针刺入腧穴,得气并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再将纯净细软的艾绒包裹于针尾,或将2~3cm长的艾条段直接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后除去灰烬将针取出。应用时须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

此法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证。

温灸器灸: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盒和灸筒。用温灸器施灸的方法称为温灸器灸。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装入温灸器,点燃后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以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晕为度。具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临床需要灸治者,一般均可应用,对小儿、妇女及畏灸者尤为适宜。

要点4:灸法的注意事项

①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等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亦不适宜用化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②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施灸。

③孕妇的腹部和腰髄部不宜施灸。

④施灸过程要防止燃烧的艾绒脱落烧伤皮肤和衣物。

⑤灸后的处理: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会出现水疱,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疱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烫伤油或消炎药膏等。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要保持局部清洁,并用敷料保护灸疮,以防感染;若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还期待更多的

趣味记忆法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灸法诊疗操作规范
针灸学:灸法
灸法--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材料
【针灸】20考研进行时-第242天
艾灸基本常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