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阅读|| 对中国糖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布瑞克农业数据

以下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布瑞克公司的立场

www.agdata.cn

中国糖业投资发展高峰论坛将于6月26日在中国糖都广西柳州召开,笔者6月3日收到柳江论剑论坛邀请函。中国糖市长期发展何去何从,投资机会在哪?牵动着每一个关心糖市发展人的心。本着对论坛和对中国糖业负责的态度,本人梳理了个人对糖业发展的一些观点建议和投资机会,笔者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在此抛砖引玉,仅供参考。

中国国产糖本榨季2015--16总产量倒退回十年前水平,食糖自给率已低至55%左右,严重跌破80%红线,中国食糖安全已无从谈起,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国产糖必然会重蹈大豆覆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尽快采取必要措施扭转国产糖产量下滑趋势。6月9日美糖11号7月合约已上涨到19.92美分,配额外百分之五十关税,从泰国进口已高达6640元每吨,从巴西进口也已超过6350元,这为中国食糖安全敲响了警钟,想要对症下药必须先找出病根,造成国产糖产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超越世界白糖主要出口国生产成本提高速度,配额外50%进口关税已跟不上形势发展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个人收入快速增长和通胀水平的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6987元,农村2378元,2015年平均工资为53615元,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62029元,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9589元,十四年间工资收入基本涨了十倍,而同期国内糖价按照柳州价格仅自4000元上涨到当前的均价5500左右,涨幅只有35%。2000--2001年广西甘蔗收购价格为170元每吨,2015--2016榨季恢复到440元上下浮动10元每吨,因良种补贴等实际收购大约在470到480元左右,部分地区出现抢甘蔗现象甚至高达500元,就是按照450元计算,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甘蔗收购价累计只提高了165%。平均工资涨了十倍,甘蔗收购价格涨了165%,而糖价仅仅涨了35%,冷酷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蔗农的辛酸和制糖企业的无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2015到2016年主要农产品中甘蔗是唯一提价的品种,不得不说制糖企业为稳定中国糖料种植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工资十倍和甘蔗1.65倍的背后是糖农收入的严重不对称,同时也折射出了国家扶贫工作的任重道远和迫切性。

二、收储政策已不适应糖业发展,新的调控政策不够明确

收储政策在过去起到了稳定糖价的作用,在国产自给率维持90%以上以前确实起到了实质性效果,不过随着国产自给率不断下降,收储变成了面向全球糖市的收储,收储已起不到调控糖价的作用,相反却造成当前几百亿财政资金沉淀在国储上,而且每年需要花费数十亿计保管资金,如何将死水变为活水,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国家新调控的主要思路和目标。调控政策不明确则保护蔗农利益和保护制糖企业就成为悬念,从而造成糖价下跌预期提高。蔗农是糖业之本,预期糖价下跌则出现改种,而制糖企业是糖市的基础,保护制糖企业若没有了下文,则制糖企业不敢投入技改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如何改变糖农和制糖企业的预期是抑制国产糖产量下滑的关键所在。

三、走私糖增加严重扰乱糖市正常秩序

走私糖的危害不只扰乱正常市场流通秩序,走私糖缺乏监管,没有合法产品合格证,对于国人健康是一个潜在威胁。打击走私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但需要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一起抓,笔者认为单纯围堵不如疏导。

四、淀粉糖等替代成本降低,增加了对糖的不公平竞争

淀粉糖所用原料淀粉90%来自玉米,国家玉米去库存政策出台,不但玉米实行价补分离直补,就是下游淀粉企业竞购国储每吨都享受150元补贴,这就造成淀粉糖成本大幅降低,与白糖竞争市场处于有利位置,反之对于白糖而言则形成不公平竞争。

五、消息研究分析不对称造成商业库存蓄水池作用降低

据了解,目前中国国内具有相对规模制糖企业上千家,一二级批发几千家,三级以下更是几万家,还有数以十万计的终端用户,因不可能每一家企业都配备研究人员,产供销绝大多数都还处于传统销售模式,往往造成齐买齐卖。糖价下跌库存上移制糖企业,糖价上涨又囤积在商家手里,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以广西糖网电子商务模式为代表的网络购销已渐成气候。批发市场+现货+郑糖+期权+保险+外盘将成为未来国内糖市发展方向,这对于培养、教育整个白糖从业人士、信息及时传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市场宣传机构缺失,舆论导向力度不足。白糖是甜的吃到嘴里是苦的,这是糖业人心里的痛,如何占领舆论高地,宣传突出糖业的苦涩和普及有关糖业政策才能更有利于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六、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

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其高福利制度和侧重信用消费生活方式已达到极致,已失去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其依然是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快速崛起之后也进入了发展瓶颈期,这里面有发达国家消费下降的原因,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结构失衡的因素。同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已到了影响社会稳定的地步。中国大放水和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做法也已触及天花板,中国人80%的财富以房产体现,影子银行规模达到43万亿,理财产品达到22万亿,同时中国总债务占GDP比重高达280%,市场上天量资金在等着吃利息、吃收益,这和制造业利润率下降到3%以下鲜明对比。迫使资金脱虚向实注定会打击各种泡沫,否则就是渴了喝盐水,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复苏和中国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较长时间,短则三两年、长则五六年,最悲观的预期是十年。如果白糖不出台保护调控政策,国内糖业企业能有几个熬过漫长的寒冬?更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经济危机,如果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论述,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历史上几次重大经济危机。

笔者解决国产糖产量下滑建议:

一、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或明确糖业新的调控政策

对于国家食糖政策个人认为将围绕“以最少的成本满足中国人民对白糖最大需求”为中心,以“保护制糖企业生产积极性和提高糖农收益”为两个基本点,确保降低中国食糖安全危险边际。建议参考玉米推出白糖“价补分离”式直补制糖企业,因甘蔗无法储存蔗农没有话语权直补糖农行不通。不过糖料是制糖企业的命脉所在,没有甘蔗制糖企业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制糖企业还是会尽最大努力保护糖料增产。当前配额外进口已远高于国内生产成本,推出直补糖价并不一定会下跌,是重要的推出时间窗口,实际推出甚至最终都不用国家拿出真金白银。

二、国储死水变活水

因国内增产需要时间,供需巨大缺口将成为常态,满足人民对白糖最大需求则必须利用好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建议国家以轮库方式出售国储糖,取消配额外进口限制,所收取的关税和部分价差用作直补国产糖资金。

三、用市场手段管控走私糖

配额内进口可增加暂时性专项进口,促使走私糖逐步转变为正常贸易,如此一来既起到了“安邦、睦邻、富邻”的作用,又解决了走私糖食品安全问题。

四、建立糖业智库宣传,服务国内糖业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快速普及,点对面瞬间信息传送成为可能,建议在论坛基础上吸纳更多有志之士组建中国糖业互联网智库,其职能主要面向糖业产供销整个产业链,普及宣传糖业有关政策和分析研究成果,提高整个行业专业水平,促进产供销物流有序高效运转,将商业库存不但形成蓄水池也成为真正的聚宝盆。以互联网办公为基础组建松散宣传机构,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宣传糖市的有关动向和现状。智库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一旦将产供销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真正的糖业圈,对于以广西糖网电子商务模式进一步推广,或以后必然会推出面向白糖的产业基金都会起到促进作用。华为其所为能成为华为,其2015年研发投入费用1000亿元,折合约154亿美元,超越苹果的81.5亿美元,谷歌的99亿美元,高通的55.6亿美元。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有人去深刻研究,特别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内糖业面对全球竞争更需要做好研究工作,只有养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国内糖市竞争软实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在此呼吁有关部门和制糖企业重视糖业研究工作,关注研究人士处境,并尽快设立白糖研究专项基金。

中国有13.6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0%,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食糖消费人均每年只有9公斤,远远低于全球25公斤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全球人均的三分之一,就是和台湾的24公斤和香港32公斤也有很大的差距。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食糖的消费潜力巨大,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食糖消费达到全球人均水平也属偏低,就是只增长一倍也意味着中国食糖消费年均增长百分之五,从当前的1500万吨达到3000万吨只需要14年,这更突显了国产糖增产的迫切性,投资糖业大有希望,盈利前景光明而广阔。广西政府年初出台的《广西糖业二次创业总体方案》十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方案谋划布局10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约470亿元,项目主要涉及双高基地建设、甘蔗种管收机械研发生产及应用、甘蔗多样性产业、循环经济与综合利用、生产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原糖生产、精炼糖、食糖深加工、市场与服务体系等领域,这为确保提高国产糖产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全球与之有关联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希望全球投资人踊跃参与其中。

世界经济这些年经历了挫折,但地球人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从长期看世界糖价还是会螺旋上升。世界第二大白糖生产国第一大消费国印度可能将成为十年前的中国,印度今年第一季度GDP已超越中国,且其人口已与中国不相上下,经济的腾飞总是与通胀相伴,这也将提高占世界食糖出口六成巴西的生产成本。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向东亚中亚转移,世界第二食糖出口国泰国会从中受益,生产成本也将增加,也就是说全球白糖主要出口国未来成本都是一个快速增加的过程,这也将为中国完成白糖结构性调整改革创造条件。

不过需要处理好糖价长期上涨和周期性之间的矛盾。中国国内起始于2014年秋冬之际的白糖牛市主要原因是大幅减产和进口有效管控,国际糖市此次反转同样来自供应短缺,周期性特征较为明显。同时,此次国际糖市反转是受到印度、泰国干旱造成产量下降,但甘蔗在以上两个国家还是竞争较为有优势的农作物,一旦降雨回归正常水平其产量也会快速恢复。2017年欧盟也将取消食糖生产配额制度,欧盟28国的食糖进口量可能大幅减少,出口量则可能急剧增加,估计2017年欧盟出口量将从160万吨增至300万吨,而食糖进口量可能从380万吨减少到50万吨的水平,这就决定了留给中国进行食糖结构性调整改革的时间不多了。

所以对于国际和国内糖市当前上涨没有必要过于在意,利用“三去一降一补”完成食糖结构性改革,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糖业才是重点所在,这也就意味着政策是后期最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不思进取、维持老路,后面糖价会涨甚至会暴涨,但不要忘记“以最少的成本满足中国最大的食糖需求”是唯一中心,今年走私200万吨明年就能走私300万吨,配额制在利益驱动下也将形同虚设,更多国内制糖企业去海外建厂,最终只能逼迫中国彻底开放食糖市场,内外价差将彻底接轨。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国内制糖企业不但不能享受糖价上涨的益处,相反将出现严重萎缩,并被边缘化,食糖安全更是无从谈起了。

只有未雨绸缪潜移默化逐步将食糖内外价差回归到合理水平,用最小的代价和阵痛换取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才是中国糖业的正确选择和唯一出路。小智慧不能解决大问题,只拘泥于糖价涨涨跌跌则会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忽视深层次问题。中国人是一个勤劳有智慧的民族,改革开放三十年又积累了大量财富,有能力建造世界最先进的精炼糖工厂,纯进口国一样可以成为世界主要食糖出口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越来越浮躁的时代,老经验已成为历史,新秩序尚没有建立,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中国糖业才能迎来光明而美好的未来。

只有未雨绸缪潜移默化逐步将食糖内外价差回归到合理水平,用最小的代价和阵痛换取长期良性健康发展,才是中国糖业的正确选择和唯一出路。小智慧不能解决大问题,只拘泥于糖价涨涨跌跌则会一叶遮目不见森林,忽视深层次问题。中国人是一个勤劳有智慧的民族,改革开放三十年又积累了大量财富,有能力建造世界最先进的精炼糖工厂,纯进口国一样可以成为世界主要食糖出口国。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越来越浮躁的时代,老经验已成为历史,新秩序尚没有建立,只有静下心来深入思考,中国糖业才能迎来光明而美好的未来。(作者:冰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糖都将涉足糖果业
与制糖有关
周期品投资之白糖
走私猖獗糖价回落 国内糖业陷“滞胀”困境
一跌再跌!这个小东西价格大降,企业亏损上亿元!
半年亏损近5亿 *ST南糖保壳之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