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太阳小肠经
userphoto

2022.05.29 辽宁

关注

      十二经脉之一,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上接手少阴心经于小指,下接足太阳膀胱经于目内眦,行走于上肢,内属于小肠,是阳气较盛的经脉。

一、小肠经的循行路线

​循行小结:

二、主治概要

1、主要病候

①面部群:当面部小肠经不通时,会引起局部气血瘀滞,可能会出现头面五官的病症,表现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耳鸣耳聋、目视不明、目翳头痛、口眼歪斜、牙痛、脸颊痛等症状。

②上臂群:可以造成肩背疼痛、颈项肿痛、上肢麻木、手指麻木、乳痈、乳汁少、肘臂疼痛、关节松弛无力、肘部酸痛等症状。

③其他:小肠经不通时,气血不能濡养脏腑,还可能会导致患者脾胃功能减弱,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还可以引发热病、肠梗阻、中风、癫痫等疾病,使患者出现昏迷、小便短赤、疟疾、盗汗、黄疸、消渴等症状。

2、主治病症

三、小肠经经别

    手太阳之正,指地,别于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肠也(《灵枢·经别》)   。 

   手太阳经别,在肩关节部从手太阳经分出,进入于腋窝部,走向心脏,联系小肠。

四、小肠经经筋

    起于手小指上边,结于腕背,向上沿前臂内侧缘,结于肘内锐骨(肱骨内上踝)的后面,进入并结于腋下,其分支向后走腋后侧缘,向上绕肩胛,沿颈旁出走足太阳经筋的前方,结于耳后乳突;分支进入耳中;直行者,出耳上,向下结于下额,上方连属目外眦。还有一条支筋从颌部分出,上下颌角部,沿耳前,连属目外眦,上额,结于额角。

五、小肠经的腧穴

小指后4穴相同主治:

   颈椎病、手臂挛痛等病症;热病;目疾。

穴位歌:

手太阳经小肠穴,

少泽先于小指设,

前谷后溪腕骨间,

阳谷须同养老列,

支正小海上肩贞,

臑俞天宗乘风合,

曲垣肩外复肩中,

天窗循次上天容,

此经穴数一十九,

还有颧髎入听宫。

六、小肠经调理之道

小肠经(13~15点当令)为小肠供应气血,

 ①治疗头项痛:后溪+养老+支正+天窗+天容;

②治疗耳病:听宫+后溪+前谷;

③治疗目疾和急性腰疼:后溪+养老;

④齿痛:听宫+颧髎;

⑤常按听宫穴可以改善听力、耳鸣、耳聋。

方法:正坐目视前方,口微张开,举双手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将大拇指指尖置于耳屏前凹陷正中外(听宫穴),以指尖轻揉按摩(顺时),每日两次,每次1~3分钟。

⑤纵横摆臂法:在静处,全身放松,两脚同肩,两眼平视前方,两臂同时前后摆动,以5秒为一个回合为宜,动作幅度稍大,每天一次,100个回合。

七、主要腧穴介绍

1、少泽(井穴)

急救醒脑穴

①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

②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③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④功能与功效:

生发金气,清热通络。

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手按压(一压一松)2~3分钟,可以治疗打嗝。

2、前谷(荥穴)

①该穴意指小肠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少泽穴传来的天部湿热水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散热化雨冷降,所作用的人体部位为胸腹前部,故名。

②小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气血物质的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散热冷降归于地部,冷降之雨如极细小的水流,故为小肠经荥穴。

③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为水湿之气从天部冷降地部,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其属水。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热则泻之。

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乳腺炎、腮腺炎、前臂神经痛、高热、精神分裂症等。

⑤配伍:

前谷+风池+大椎主治癫狂;

前谷+合谷主治热病汗不出。

3、后溪(输穴)

    治疗颈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

①后溪名意指穴内气血外行于腰背的督脉之部。本穴物质为前谷穴传来的天部湿热之气,至本穴后其外散的清阳之气上行督脉,运行的部位为督脉所属之部,故名后溪。

②督脉手太阳之会。因本穴有清阳之气上行督脉,故为督脉手太阳之会。

③本穴气血由前谷穴传来,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缩合,热散后的部分清阳之气上走督脉,缩合后的水湿之气则循经上行腕骨穴,本穴无气血物质的收藏转变,单纯为小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之处,故为小肠经输穴。

④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物质除别走督脉的气血为上行外,循小肠经传输的气血则为横向下行腕骨穴,表现出风木的横行特征,故本穴属木。 

⑤功能与功效:强化督脉阳气,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

⑥配伍:

后溪+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

后溪+翳风+听宫:主治耳聋、耳鸣。

4、腕骨(原穴)

①穴在手外侧腕前起骨(豌豆骨)下凹陷之处,故名。

②功能作用:

强化督脉阳气。

③常用于治疗肌肉疲劳、肝炎、胆囊炎、糖尿病、高热等。

④配伍:

腕骨+足三里+三阴交主治消渴;

腕骨+太冲+阳陵泉主治黄疸、胁痛、胆囊炎。

5、阳谷(经穴)

①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水气进一步吸热气化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本穴如同阳气的生发之谷,故名。

②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是吸热胀散循经传输,为动而不居,故本穴为经穴。

③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腕骨穴传来的湿热水气,至本穴后为进一步的吸热胀散,胀散之气上炎天部,有火的炎上特征,故其属火。

④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明目安神,通经活络。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常用于治疗尺神经痛、腮腺炎、齿龈炎、精神病、癫痫等。
⑤配伍:
阳谷+曲池+外关主治腕痛;
阳谷+百会+涌泉主治癫痫。

6、养老(郄穴)

①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同合于头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物质为阳谷穴传来的炎热之气,出本穴后胀散并化为水湿成份更少的纯阳之气,与天部头之阳气性同,故名养老。

②本穴的气血运行通道狭窄,如孔隙一般,故为手太阳经郄穴。

③功能作用:

充养阳气。

寒则补而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常用于治疗视力减退、眼球冲血、半身不遂、急性腰扭伤、落枕等。
④配伍:
养老+肩髃主治肩、背、肘疼痛;
养老+睛明、光明主治视力减退。

7、支正(络穴)

①支,树之分支也。正,气血运行的道路正也。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大部分循小肠经本经流行。本穴物质由养老穴提供,但因养老穴的阳气大部分上走天部,小肠经本穴处的气血物质处于空虚之状,因此经穴外部的气血汇入本虚循小肠经而行,气血运行的通道为小肠正经,故名。

②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与小肠经相表里的心经之气随之汇入本穴,本穴有联络小肠经与心经气血的作用,故为手太阳络穴。

③功能作用:

沟通心经与小肠经气血,通经活络。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

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疥疮、神经衰弱、精神病等。

④配伍:

支正+神门主治癫狂;

支正+曲池+外关治疗肘臂疼痛。  

8、小海(合穴)

①穴为手太阳之合,所入为合,喻小肠经脉气至此犹如江河之水入海,故名小海。

②功能作用:

清心安神,清热利窍,消肿止痛。

常用于治疗尺神经疼痛、麻痹,癫痫、神经分裂症、舞蹈病、肩背痛、齿龈炎等。

③配伍:

小海+曲池穴+少海穴+间使穴+阳溪穴+阳谷穴等治癫狂。

小海+百会穴+上星穴+风府穴+风池穴+攒竹穴等治头痛。

小海+阴市穴+承山穴+下廉穴+复溜穴+中封穴等治小腹痛。

9、肩贞

①肩,穴所在部位肩部也。贞,古指贞仆问卦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上行阳气所在的天部层次。本穴物质为小海穴蒸散上行的天部之气,上行到本穴后此气冷缩而量少势弱,气血物质的火热之性对天部层次气血的影响作用不确定,如需问仆一般,故名。 

②功能作用

散化小肠之热,清头聪耳,通经活络。

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常用于治疗上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淋巴结节等。

③配伍:

肩贞+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瘫痪;

肩贞+天井主治瘰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体的一个神奇穴位
耳鸣耳聋不担忧——阳谷穴
转载 手太阳小肠经7
清清静一起聊·第十七期札记
阳谷穴位的作用功效
二十八个穴位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