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土之地的“圆通庵”与“土地庙”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本公号已由《杏园乡轩听秋雨》更名为《乡风儒语》,敬请关注!

水土之地的"圆通庵"与"土地庙"

李长贯(杏园秋雨)  

 宁通高速泰兴段有一个出入口叫泰兴北,“泰兴北”所位于的地方是块水土之地,是“三坔”之一的王坔,确切的说是王坔村的称之为“庙头”的庄子。为什么这个庄子称之为“庙头”呢?那就要从圆通庵说起了。

圆通庵落成于王坔的这个地方,应该说是颇有历史的了,自然也就有了不少的传说,大多跟宋康王蒙难、岳飞抗金有关,亦与“三坔”中苏坔的“仙姑庙”有关联。这些,我在我的小说《杏雨烛泪》里有详细的描叙,故于此不再赘述。有文字记载、有据可稽的是圆通庵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圆通庵最盛时占地六十余亩,殿宇重重,巍巍壮观,晨钟暮鼓,法务繁忙。因圆通庵当时比王坔这个大村子还要大,是周边乡村的庙宇所无法相比的,故王坔村在那时曾一度称为庙头村。后来圆通庵发生了变故,王坔村也叫了王坔村,但庙头这个称呼还是在王坔村中最东偏北的庄头上的一个小庄被保留了下来。这个小庄是王坔村11组,这个组的庄名就叫“庙头”。

民国初年战事频繁,导致圆通庵失火,将塑有极大弥陀佛像的山门烧得净光,面对残破的寺院,当家和尚慧宁收拾行李去了上海,从此杳无音讯,二和尚领着弟子顺德、顺富不畏艰辛四处化缘,募了两年时间,将庙门重新修好。

     圆通庵附近的老人还经常谈起二和尚,说他为人谦和勤恳,有慈悲心,邻居汤官前经常揭不开锅,二和尚每当见不到他家的炊烟,就风趣地逗汤官前说:你有先见之明,晓我今天请你吃饭,懒得烟火不通,快请快请。二和尚的一番话使汤官前受助而不失尊严,由此可见其为人多善!二和尚持戒严慎,弟子顺德,顺富皆不开色戒,直至文化革命中,因庙被拆、佛被毁,其弟子贵根、长明、影德、影亮、长宁、长发才迫于无奈还俗结婚。
     自民国县政府教育局派人封庙拆迁置办校舍,至解放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尚存庙房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厢屋僧舍二十余间,庙僧六人。铜钟宝鼎一应俱全。圆通庵山门里奉供笑佛韦驮,佛殿里供奉佛祖如来,观音、东嶽、华佗、财神爷等。出会主要是观音会,佛像最远请至几十里外的鞠顾庄。每年二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次,出会前先由各附近庄上的坛头来议事,定出多少人,什么节目,如七里群历来是出武扮,徐家庄出文扮,丁家庄出旗阵。走那些路线,哪个庄,安排多少人吃饭,都是很有计划,井井有条的。出会的队伍走不快,因为随时都有人拦路求事,如解决纠纷,问病求药方。村里的老人们都记得出会的老马夫叫常留经,由他起批(代菩萨讲话)扶轿扛的李振源眷判,即将马夫代菩萨讲的话记下来。圆通庵马夫的名声极响,曾有两家为地界争斗,常留经,跳到两家屋前,将嘴上的钢锥拔出来往天上一抛,钢锥从屋顶上飞过去,立在两界之间,人们挖开一看即是粉桩,争斗即止。
     有一年出会到李家河,前面有一假马夫挡道,常留经一手托起烧得红红的作香炉的大铁锅,穷追那挡道的假马夫,吓得假马夫落荒而逃。
     常留经以后的马夫是李天祥,开始他跳到一个叫达宝的地主家募缘,达宝不信,说如你是真的可代菩萨讲话的话,就上前梁,即用粗钢锥插进两嘴巴上,李天祥当即插给他看,并约定过三日再会。三天后,达宝家的十一个壮猪在圈里狂吼,达宝家人买了二斤大香去庙里认缘谢佛,方幸无事。
     旧时王坔有前庄的人,后庄的神之说。讲的是前庄道人多(即居士)所设的福德坛,办忏有声有色,吹拉唱无一不精。而后庄积德坛有慧眼机手出名,机手叫杨瑞祥是个瞎子,平时求佛有事出药方皆由他来表,名声极响。
      前庄的人不服气,办千佛忏,万佛忏,培养出的机手叫李学鼎,人们有事找他无论贫富贵贱,他一概应承,尽心尽力,小到婆媳纠纷大到地方争斗,由他出面皆能化解,有口皆碑。
      福德坛,积德坛,历来兴旺,贫穷人家的孩子参坛念经识字,学会吹拉弹唱,有饭吃。地方上抓丁派工能得保护,参坛的人在当地受人尊敬,坛主们对庄上聪明好学的大小子有意栽培,有两大民间佛坛在庄上支撑,圆通庵的法事亦就历来红火。
      解放后由于人们不知道宗教的根本精神是道德教育,文化大革命中佛像烧毁,庙房拆迁改作校舍。 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四乡信众要求重修圆通庵的呼声极高,推举办事精干、公道之人组成圆通庵筹建小组,募集资金,造屋塑像,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于2004年2月,在圆通庵遗址修复圆通庵,供奉佛祖如来、观音、财神、华佗。2006年泰兴市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圆通庵活动点建成挂牌,民间宗教活动走上正轨。
      圆通庵庙务集体管理,财务公开,群众监督,无人从中牟利。庙管会计议,一旦政策允许,圆通庵还计划扩建佛殿为二层楼堂,将现在的庙房前移作山门。但愿不久的将来,这里能重现辉煌,而成为泰兴北大门的重要一景。

再说这里的土地庙。在“三坔”之间有条大河,这条河叫两泰官河,沿河居住的村子叫渡子河。渡子河东头偏北与王坔、井坔的交界处称之为三石磨,此处有座小庙,这座小庙便是迄今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土地庙。“三坔”的三石磨的土地庙与泰兴城西小桥的土地庙以及泰兴河头庄的土地庙在当地都是挺有名气的土地庙。

 旧社会,土地庙有大有小,遍及城乡,每一个村庄至少都有一座土地庙,也有庄东头一座,庄西头一座的。中国的土地庙,大致相仿,都是以灰砖砌建而成,高约一米多,横宽各二米有余,所有的土地庙都是座北朝南,屋内供奉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二尊塑像。有钱的地方砌的土地庙墙上还画有龙凤的彩画,庙顶两侧加砌一类似鸡形的雕饰,在鸡肚上东边书一“日”字,西边书一“月”字。泰兴的土地庙和国内其它地方的土地庙相比,很有特色,外地的土地庙没有围墙,庙门直对大路,路上的行人可以看到慈眉善目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泰兴的土地庙前,左侧沿屋檐平行向前方加砌半围墙,右侧空着,供祭拜者进内,整个土地庙如“巳”字的形状。这个三石磨的土地庙正是这个样子。

     土地菩萨的尊称为“福德正神”,是当地地方上的保护神,保护他所管辖的地方“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过去医药不发达,穷人家的人有个小病,特别是小孩子受了惊吓,都是到土地庙烧些纸箔,点炷香,求一点香灰回家给病人吃。平时,土地庙的外墙上,常常贴满了黄红小纸条,黄的上面写的是“何大仙有求必应”,红的写的是“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仁人君子读一遍,一觉睡到大天亮。”还有稀奇古怪的,如“出卖伤风”的字条,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也有可能是求香灰的病人家属贴的。
       到了年关,土地庙可热闹了,人们纷纷用提篮提着供品:猪肉、豆腐、酒,还有番烛等去祭拜一番。私塾先生们也不会忘记给土地庙送一副春联,最常见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有卖弄才能的塾师,他们写的是“敬公公白酒三杯,谢娘娘肥肉半斤”,更有趣的是“日管阳、夜理阴,有求有应总是福;月点灯、风扫地,无僧无侣又何妨”,生动形象地叙述了土地庙小无僧侣的客观事实。民国年间,军阀混战,联军、党军搅民,泰兴西小桥土地庙上竟贴出这样一副妙联:“人畜平安,五谷丰登,是我份内事;兵荒马乱,四境不靖,请你别苛责。”
      据“三坔”和河头庄的老人们讲,这儿的土地庙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泰兴的人百老归天后,魂魄要到城隍庙报到,但城隍庙泰兴境内就有几处,那么百老归天之人魂归何处?那就得问问土地公公了。用铜板掷一下,请土地公公告诉孝子贤孙魂魄是去了“城里城隍庙”,还是去了其他的“城隍庙”,孝子及送魂的亲友,将纸扎的轿夫人马等向城隍庙的方向送到三岔路口焚化,才算死者有了归宿。即使现在哪家有人百老归天了,依然要拜土地公公,依然要到三岔路口焚化纸糊的轿夫人马的,所有送葬的人也都要到这里跨一下火的。这叫“上庙子”,只有这“上庙子”的仪式结束了,百老归天人的需忙的“丧事”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完结。这是自古而今的习俗,是这里的民俗。

如今,三石磨土地庙的香火依然旺盛,特别是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善男信女都要带上水果香烛到三石磨去敬拜菩萨,有去许愿的,也有去还愿的,更多的成了其初一、月半例行的必须完成的一个庄重而虔诚的任务。这里的人也有到庙头圆通庵去的,或者庙头圆通庵和三石磨土地庙都去的。在这里,对此作任何的评论或许都无意义,只是佛道向善,但愿所有敬佛人都能由此而真正向善,但愿佛能护佑真正的向善之人,但愿地方历史文化的香火能永远得到传承,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我以为!

有你需要的内容

洗澡

李老师邀你聊语文

归来/打油诗四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说-土地公公
邹建勋老人讲下洋港的传奇故事
湖北司机深夜迷路黄虎港,土地公公金身显灵点迷津
土地庙对联
关于土地庙的那些事
仲富兰民俗博客(268)图文(61)土地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