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轼才是“宋四家”之首,随手写的“辞职书”,都是900年罕见的“神品”

从书法角度分析天真烂漫一词,主要是讲究用笔的自然率性,但是这种自由发挥的状态,并不是绘制涂鸦一般杂乱无章,而是学会藏巧于拙。

例如宋代苏轼就曾提出“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当然他也切身践行这一主张,开创“尚意”书风,行笔洒脱旷达、随性流畅。

任由情感跟随笔尖一同宣泄,让诗文、意境跟技法三者融为一体,章法、结字以及行笔节奏上,呈现万千姿态与变化,进入无意识的创作状态。

其字大多一气呵成、气势非凡,虽然没有唐朝那样森严的法度,但也坚守着该有的规范,还是要从晋唐古法中发迹,研究用笔的灵动挥洒。

逐渐感受创作时的“心意”流露,让点画呈现舒展凝劲之态,墨色饱满润丽,具有圆浑雍容、绵里裹贴的艺术效果,不添加任何的装饰雕琢。

颇为朴实无华,好像清水出芙蓉,优雅萧和、散淡悠远,比起同时代的米芾、黄庭坚等人,苏轼的风格更加鲜明纯正,是北宋书坛的领军人物。

因此说他是“宋四家”之首合情合理,而且苏轼在被贬黄州之后,写出不少名垂千古的范本,尤其是他随手写的《归去来辞》,乃900年罕见的“神品”。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连数年的艰苦生活,让他心中苦闷难解,对于官场的尔虞我诈彻底厌烦。

恰好陶渊明创作的这篇《归去来辞》,就是他脱离仕途追求隐逸生活时所写,具有宁静恬淡、乐天豁达的高尚思想,迎合了苏轼的内心想法。

于是他就数次抄写此作,来抒发自己隐世的想法,相当于一卷“辞官书”,目前《归去来辞》流传下来的版本不多,最精湛的就是台北故宫版。

卷中结体较为扁平丰腴,大多向右侧倾斜,在重心和谐稳健的情况下,营造出险绝与意趣,点画浑厚而朴茂,十分浓重沉着,与颜真卿的风格较为相似。

不过他比颜真卿还多了几分活力灵气,兼学了杨凝式温雅流畅的行笔,笔墨翻转之间,形容多重变化跟起伏之势,让书法格调跟心境一同变幻。

无论是从意境上看,还是从技法上看,这卷《归去来辞》都是不容错过的范本,时常临摹,可以取学到颜真卿的浑厚强劲笔势,保证运笔收放自如。

预防流俗纤弱之弊,同时还有魏晋的流畅风姿跟“尚意”书风,保证了行书的自然潇洒之态,不被法度规范束缚,感受线条内在的神采与意境之美。

让自我书法不仅限于技法堆叠,赋予点画灵魂与活力,进入真正的艺术境界提高自身的艺术涵养,为之后师法天真烂漫的魏晋书法打下基础。

此作如今是台北故宫不随意展出的“秘宝”,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苏轼的《归去来辞》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东坡 《寒食帖》
书法用墨方法
记住它,你就是专家了!
苏轼58岁写的“仙书”,气韵不输《寒食帖》,此作之后,人间无字
书法的艺无止境之美
书法长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