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彼时的“草圣”怀素,仅是初露锋芒的书坛“新秀”,虽然取得一定成就,在五湖四海“打响名号”,但未接受“魏晋笔法”指导,不被正统一脉所认可。
加上在练习过程中,怀素时感困惑,水平一直停滞不前,进入“瓶颈期”,为了精进书艺,他毅然离开零陵地区,在五湖四海游历、求学。
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先后向徐浩、邬彤拜学,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又结识颜真卿,这3人均是“二王”笔法继承人。
由此怀素得到“二王”笔法真传,根基完美扎牢,之后通过游历山川江海,从自然万物获取灵感,行笔与江流、狂风所调配,造就了独特的个人书风。
例如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写的《自叙帖》,把书法的艺术性带入“巅峰之境”,代表怀素“疾风骤雨、笔走龙蛇”般的狂草风格,真正发展成熟。
而创造“新纪录”的怀素,依然笔耕不辍,在去世前回想游历雁荡山的美妙,抄写一卷“遗作”——《四十二章经》,飘逸奔放、清雅畅然,远远超越了《自叙帖》。
全卷2700余字似满纸云烟,行笔一气呵成、畅快平稳,点画圆转瘦劲,粗细、浓淡变化鲜明,时而浓重浑厚,拙朴而古雅,时而枯涩虚灵,蕴含悠扬绵长的节奏韵律。
例如文中的“舞”字,起笔、收笔、转折处浑重有力,墨色润丽鲜明,运笔迅疾飞动,连转牵丝,墨色偏为干涸,生涩而遒穆,仔细观察,还能看出几分篆书的意态,简练严谨。
怀素写草书多用硬、小、锋长的笔,使笔尖饱含弹性、蓄力充沛,笔笔坚实凝练,气韵不散,再加上篆意,极为苍劲古雅,格调颇为浓厚。
除此之外,此作还融合些许“折笔”,像“门”、“在”等字,十分干练爽利,结字随心而造但不逾矩,章法上穿插、避让因字而变,全卷像万马奔腾,又如小桥流水,极具动势和生命力。
从境界上看,此作已“完胜”王羲之,无愧于徐悲鸿赞赏“天下无敌”,说道:“能在晋人以外另辟蹊径者,厥惟藏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件《四十二章经》将草法、结字、章法等草书技巧,融于一体,笔画遒和精到,比早年的狂肆诡谲之作,容易参透、上手临摹,切实把握每一笔的翻转、顿挫,强化自我用笔的从容优美感。
同时内在不失力道、气韵,把书法格调沉淀下来,不再浮于表面,使“草法”、艺术性得到“双重锻炼”,还能开拓创新理念,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如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怀素的《四十二章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为了帮助大家精准辨识卷中草书,解决临摹难题,在原作旁边加入现代字注解,这些注释乃独家所创,目前市面上仅此一版,十分难得少见。
卷中字体也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端倪可查,与真迹毫无二致,十分适合临摹赏析,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