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来颜真卿《祭侄文稿》是假的,真迹仅剩13行,曾被封存敦煌900年!

众所周知,王羲之《兰亭序》仅有“唐摹本”传世,无人见过真迹,相关历史记载稀少,不少学者认为它是“伪作”,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推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实抛开历史因素,单从书法实力、艺术性看,《祭侄文稿》确实不输《兰亭序》,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此前颜氏一门忠烈,起兵讨伐安禄山叛军。

公元756年,兄长颜杲卿、侄子颜季明不慎被残骸,颜真卿寻求骸骨许久未果,终于在758年,找到侄子头骨和兄长的一只脚,心中悲痛万分,遂写此作。

全文234字随心境走笔,时而杀笔狠重、干脆利落,时而连绵圆转、畅意潇洒,再搭配卷中的涂抹修改和篆籀笔法,尽显拙质苍劲、奇崛磅礴,甚至笔画间强烈的哀痛之情,外行也能轻松体悟。

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中,藏有一件《祭侄文稿》纸本,2019年借展日本时,被命名为“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窦文涛前去参观,一度热泪盈眶。

不过1900年王圆篆道士,打扫敦煌莫高窟时,无意在一石洞内,发现大量晋唐文书,其中就有一幅《祭侄文稿》手写真迹,封存洞中900多年

出土时全卷仅剩余13行,但字字清晰可辨,与台北故宫藏本相比,敦煌残本更为真实生动,不禁引起网友怀疑,台北所藏《祭侄文稿》是假的

卷中字体骏涩飞动、圆转雄奇,形态茂密挺拔,与他楷书的端庄平稳截然不同,大多东倒西歪、险绝欹侧,例如“同”字,笔画向右上方挑起,左边偏沉。

好在四周收紧的结构,保证点画不散,右边留存的布白,使左右具有张力,维持整体平稳协调,“由”字结构亦是如此,给人险绝奇异、跌宕错落之感。

用笔上颜真卿结合篆籀、绞转笔法,笔尖垂直,坚实中锋,运笔过程中,用手腕发力,带动毛笔绞转,这样笔尖跟纸张的摩擦力加大,如“府”、“人”等字,笔画生涩质朴、沧桑沉厚,枯润变化鲜明,强化高古质感。

时常临摹,可以从清晰、自然的字体中,体会颜真卿篆籀笔法,强化用笔力量感、稳定性,消除纤弱流俗之病,使内在筋骨刚健,呈现出立体效果、流动性。

同时《祭侄文稿》艺术气息、情感爆发强烈,帮助大家养成正确审美,开拓眼界和创新思维,从单调的“秀逸书风”中挣脱,为后续个人创作奠定基础。

可惜敦煌藏经洞面世后,未得到良好保护,被外国人捷足先登,以500元大洋“抢走”上万件文书,这件《祭侄文稿》敦煌残纸,被法国人伯希和选中,如今收藏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为4764

经多方努力我们对颜真卿《祭侄文稿》(敦煌残纸)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方”、“期”二字运笔、结构浅析
行云流水,鱼跃鸿飞——行书十大神品鉴赏
原来这才是真实的《祭侄文稿》,深藏敦煌1000多年,揭露颜真卿书法不传之秘,可惜被法国据为己有!
大漠中挖出的“破纸”,竟揭开“欧楷”真容,书坛“写错”了上百年
看看根正苗红的纸本欧楷,只可惜被法国抢去,《九成宫》真的弱爆了,
练好“篆籀绞转”,才能写好《祭侄文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