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苗怀明:这一刻不再料事如神——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国演义》新读之八)


所谓料事如神,就是提前预知事情的发展走向,并及时采取应对之策。在《三国演义》中,这几乎成为诸葛亮的专利,当时江湖上足智多谋的高手多的是,比如司马懿、曹操等,但能称得上料事如神者似乎只有诸葛亮一人。

邮票诸葛亮像

对他来说,带兵打仗不过是对自己预言的验证,就连未来的失败也都在意料之中,比如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直到临死前他还交给杨仪一个锦囊,提前将弄死魏延的独家秘技写好。

不过诸葛亮的这门绝艺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他的挥泪斩马谡。这段公案虽然已经说了几百年,还屡屡被搬上戏曲舞台,但还是有可以说道说道的空间。

根据小说对诸葛亮形象的定位,他有预知未来的神奇功能。按说有了这个功能,马谡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道理很简单,既然诸葛亮能预测到马谡要失街亭,不派他去,另找一个人不就行了。即便失街亭是天意不可避免,那就按照剧本去演吧,何以后来诸葛亮在那里痛不欲生、哭天喊地的。相信读者读到这个地方,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

显然,在这个桥段里,作者特意打破套路,让诸葛亮暂时失去了预知功能。这样也好,诸葛亮一下子还原成一个普通的人,展示了其形象中感性的一面。

事情先从那场街亭保卫战说起。

街亭

诸葛亮出山之后一直孤独求败,几乎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直到他开启六出祁山之旅,这才遇到了平生最为强大的对手——司马懿。一个狡猾的老头遇到了另一个更为狡猾的老头,两个老戏精一起飙戏,这就精彩可期了,难怪人们常说老不看三国。

精彩的看点之一就是两人对事情的判断一致。以街亭来说,地方虽然不大,但两人都很看重,司马懿认为这是“汉中之咽喉”,诸葛亮对此深表赞同,指出这是“咽喉之路”、“吾之咽喉”。

既然这么重要,司马懿赶忙带着二十万大军去夺,诸葛亮也没闲着,立即排兵布阵,严防死守。表面上看,是对一个小城的争夺,但两人都将街亭比作“咽喉”,战斗马上就升级为咽喉争夺战,惨烈程度直线上升。

对司马懿来说,这场仗比较好打,二十万兵马在手,底气十足,直接碾压过去就是。对诸葛亮来说,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如何保卫街亭,是个大问题。

 关键时刻,马谡主动请缨。长期从事参谋工作的他估计早就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一直渴望到第一线指挥参加战斗。现在机会来了,他第一个报名。对马谡的这种进取精神,还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京剧马谡脸谱

马谡有报名的权利,是否批准,当然还是诸葛亮说了算。如果此刻他有预测未来的功能,肯定是不批准。但问题是,这一刻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别说预知未来了,就连刘备白帝城不可大用马谡的政治遗言也早忘得一干二净。他只能就眼前的情况作出决断,马谡长期跟在自己身边,“神通谋略”,这是自己深知的,但问题是街亭虽小,事情很大,且很不好守,所以他没有马上批准,心里一直在纠结。

马谡实在是求战心切,直到他提出立军令状,拿全家人的性命做赌注,诸葛亮这才下了最后的决心。所谓最后的决心,那就是诸葛亮也要赌一把,把宝押在马谡身上。以他平时小心谨慎的性格,是不应该这样做的。

道理很简单,要不要派马谡去,应以马谡的才能和表现为依据,不能因军令状而改变主意。并不是说马谡立了军令状功力就立即大增,街亭该守不住照样还是守不住,相反,立了军令状,失去街亭,再杀一位谋士,损失只会更大。精明如诸葛亮,这个账是不会算不过来的。

连环画《失街亭》

可怜的诸葛亮,失去预知未来的功能,也就玩不动锦囊妙计了,只好对马谡千叮咛万嘱托,语重心长。尽管豪赌一把,他也不忘留退路,先是派王平相助,再让高翔守柳城,最后让魏延做预备队。心思不可谓不密,但是主将派错了,全盘皆输,其他都不过是止损而已,起不到关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魏延不愿意坐冷板凳,直接对诸葛亮吐槽,要求到第一线杀敌。这实际上又提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派魏延守街亭是不是比马谡更合适,而且人家也是主动请缨。但此时诸葛亮的主意已定,也就将另一种可能排除了。

接下来的舞台就交给马谡了。他起初的表演还挺亮眼,对于到底该筑城当道还是该屯兵山上,他与副将王平意见相左,结果巴拉巴拉一通军事理论讲下来,外加“丞相诸事尚问于吾”的光荣资历,让土包子出身的王平没说可说,只好要了五千人马留后手。幸亏王平这个后手,如果他也和马谡一起搬到山上去,那蜀军的结局可就不是一般的惨,而是很惨,特别惨。

董辰生绘《斩马谡》

事实证明,打仗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儿,经验很重要,和游泳、开车是一样的道理,学的理论再多也不如亲自下水试一试,上路走一走。诸葛亮想让马谡下水,也未尝不可,可以选一些不太重要的战斗,明知道街亭保卫战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还偏偏让马谡练手。

让这样的新司机去对抗老教练司马懿,胜负就没有什么悬念了,难怪司马懿一边开心一边批评诸葛亮“虽有才智,不识人物。此辈为将,何事不误”。

再接下来,就是司马懿的军事示范表演课,连魏延、王平、高翔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都不是对手,不堪一击,刚到第一线的实习生马谡更是一败涂地,相当于刚坐上赌桌,还没回过神来,连裤子都已经输掉了。马谡除了裸奔,别无选择。

司马懿画像

诸葛亮看到王平送来的军事部署图,一下傻眼了,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止损,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番调兵遣将,看似周密,结果剧情反转,一下把自己送到风口浪尖,于是只好临时加戏,现场发挥,和司马懿展开了一场别出心裁的心理战,豪赌了一把空城计,幸亏自己演技高,才算是没有做俘虏。

诸葛亮出山以来,第一次败得这么狼狈,这么彻底。不管怎样,战斗结束后的经验教训总结会还是要开的,老将赵云虽败犹荣,获得黄金五十斤、丝绢一万匹的重奖。至于立过军令状的马谡,也是要给个结论的。起初诸葛亮想让王平一起背锅,王平自然不干,摆事实讲道理,将战斗经过一一复盘,锅还是得马谡一个人背。

既然立过军令状,相当于公证处盖过公章,马谡这锅是背定了,没话可说。但作为吃瓜群众,则有话要讲。当初关羽也是领了军令状,结果华容道给曹操放水,怎么就没有严格执行?不是说军令如山吗?不是说一视同仁吗?是关羽的军令状有效期短,还是他有免死金牌?莫非因为人家是桃园结义的兄弟?

 不知道诸葛亮怎么面对这份尴尬,好在当时蜀国没有人敢提出这个问题。

连环画《斩马谡》

马谡死了,他负的是直接责任。往上追究,就是诸葛亮的领导责任了。手下那么多将领不派,为何偏偏让马谡守街亭?难道仅仅是他主动请缨吗?难道是他立了军令状吗?

 按说马谡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诸葛亮对他还是相当熟悉和了解的。既然了解,为何还要让马谡去?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诸葛亮当时的心理活动,这里只能做些推测。

派马谡守街亭这件事,诸葛亮有责任,连他本人也承认,主动提出辞职,自罚三杯茅台。这个读者很容易理解。

这里要稍微替诸葛亮说几句公道话,说起这件事,诸葛亮有错,也没有错。说有错是因为用错人了,结果在那里摆着,想找辩护律师都没有人愿意接活。说没错是因为马谡有才能,平时表现不错,也有带兵的资格,派他去也没啥大毛病,且不说这个时候诸葛亮暂时失去了预知功能。

一些读者因马谡失了街亭,可能认为他是个大笨蛋。如果有这个印象,对马谡那可就太不公平了。

李滨声绘《斩马谡》

马谡最早被提到是在刘备夺取荆州、襄阳时,这也是刘备事业的上升期,有个叫伊籍的高人向刘备推荐当地的马氏家族,其中就明确提到马良的弟弟马谡,他应该是在这个时候被刘备请出山入伙的。

再次提到是在刘备拿下西川,按功行赏时,马谡出现在一串“并皆重用”的名单里。

第三次提到,就是刘备在白帝城留给诸葛亮的政治遗言:“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其间他都干了些什么,作品一个字都没交代。

说起来也是够倒霉的,在刘备生前,马谡连个配角都算不上,都是在别人嘴里提到,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但就是这样,照样在人事档案里给他放了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黑材料。

刘备死后,马谡这才有了露脸的机会。第一次亮相就很精彩,他劝诸葛亮对付孟获不能光靠武力,而是要“服其心”。对此诸葛亮表示“幼常足知吾肺腑也。公之所言,正合吾意”。

 这可不是官场上的客套话,诸葛亮立马任命马谡为参军,将其留在自己身边,可见对他的器重。

明末青花绘七擒孟获故事碗

马谡也没有让诸葛亮失望,在七擒孟获的这场战役中,他作为高参,为诸葛亮出谋划策,也是有功之臣。班师回朝,正遇到魏国曹丕、曹睿两位皇帝换班,司马懿得到重用,诸葛亮本想趁机出兵讨伐,还是马谡献上一个离间计,让曹睿与司马懿内讧,结果司马懿被削兵权,为蜀国赢得了一个很好的战机。

其后,诸葛亮和孟达约好,准备一起举事,却遇到司马懿复出,为此忧心不已。又是马谡出主意,让诸葛亮给孟达写信,提醒他多加提防。

马谡几次出主意,诸葛亮全部采纳,而且作品特别强调马谡与诸葛亮之间的默契。有着如此良好的表现,又往往深得己意,诸葛亮自然是信任马谡,派他去守街亭,也不是没有道理。谁知道马谡有了兵权就得意忘形,尽出昏招呢。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责任的,尽管他没想到一贯表现良好的马谡刚出门脑袋就发晕。有一个道理想必他是明白的,那就是有才能的人往往只体现在某些方面,不见得包治百病,像马谡这样的人,熟读兵法,适合做高参,他尽可以纸上谈兵,出的主意你可以采纳,也可以不采纳,决定权在主帅。

木版年画《斩马谡》

但这样的人未必适合到第一线亲自指挥作战,这就像南京禄口机场的前主政者,他本是古代文献学硕士出身,你让他做校勘,整理一本古籍,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但你让他管理飞机场,而且承担防疫这样的重任,不出问题才怪。

 同样,别看研究文学的人比如像笔者这样的,在这里对《三国演义》评头论足,好像很高明的样子,但是让这些人包括笔者去下水写一部小说,要么写不出来,即便写出来也肯定惨不忍睹,如果再不幸被派去做卫计委主任,那肯定是为官一任,祸害一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板,全能冠军是稀有动物。有才能的人用在不恰当的地方,马上就会变成蠢货,也就是说在正确的时间、地点要出现正确的人,这样才行。

 马谡就是那个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不该出现的人。如果说汲取教训,这就是教训吧。

成都武侯祠

正是因为有这类错误,诸葛亮才变得真实可感,变得亲切可信,不过这丝毫无损其高大形象,否则,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其意料之中,人生不过是照着剧本演戏,一点悬念都没有,那还有什么意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失街亭》教案3
刘敏:从挥泪斩马谡说起
《失街亭》教案
《三国演义》共读集锦48 | 悦读读书
马谡如果按照诸葛亮的安排行事,街亭依然丢失,马谡还会被杀吗?
三国演义分章节练习(6) - 快乐语文 - 钟祥彬 - 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