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得艺Artplus精选 “当代艺术天王”张晓刚:大艺术家的小版画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欧洲中世纪英雄史诗《罗兰之歌》以这样的方式,世代传扬着欧洲的骑士精神。
围绕着骑士时代,催生出了很多艺术品种。在所有和骑士相关的艺术种类当中,最成熟的首推欧洲传统的金属工艺。
这是欧洲骑士铠甲的金属工艺。骑士们身穿沉重的铠甲,上面雕满了精美的花纹。铠甲厚重为的是防御,而上面精美的花纹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铜版画即脱胎于骑士的铠甲,它来自于骑士文化本身,身上流着骑士的血液,所以欧洲人称版画为高贵的铜版画。
铜版画产生于15世纪末的德国。当时德国有一位工匠叫做丹尼·霍普夫,他发现把骑士铠甲上雕刻的花纹和图案转印到纸上,非常有美感,后来他开始刻意而为,在平整的金属板上进行雕刻,再将雕刻好的花纹转印到纸上,这就是铜版画最早的雏形。
铜版画从技术层面讲是欧洲的金属工艺和印刷的结合。到文艺复兴时代,欧洲产生了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铜版画大师,这里的佼佼者首推德国大师丢勒。
丢勒的父亲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金属工匠,所以丢勒自幼就掌握了全面的金属工艺,这是他的优势。
【德】 丢勒 《骑士、死神与恶魔》 铜版画 1513
丢勒的铜版画造型严谨、层次细腻、肌理丰富,带有金属工艺的纯粹美感,而且富有神学的庄严性,以及骑士精神的高贵感。所有铜版画的美感在丢勒的作品中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丢勒的铜版画仍是后世学习的楷模,世界艺术史中的瑰宝。
铜版画的发展,不仅仅来自艺术和艺术家,它还来自于很多现实的原因。
丢勒生活的年代,是以马丁路德为首的欧洲宗教改革开始的年代。欧洲各国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催生了民间对于圣经的大量需求。
欧洲在此之前的圣经传抄,主要依靠手工传抄,成本过于昂贵,而且传抄量很有限。后来出现了木刻版画的圣经,但木板相对损耗快,所以木版圣经代价也很昂贵。在这个时候,铜版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所以铜版开始被大量用来印制圣经。
[荷] 《新发现-铜版印刷术》 1600
Nova Reperta - The Invention of Copper Engraving
铜版画不仅印刻圣经,还可以印制别的,比如说地图等。
【德】 富兰·哈根伯格 ( Frans Hogenberg )
《古代地图-圣城耶路撒冷 》手工上色蚀刻铜版画 1560
这是一块完成于1812年的铜版圣经插图的原铜雕板,左边是铜雕板,右边是印制完成的插图,这幅作品表现的是圣经中耶稣受洗的场面。
铜版原雕版和印制后的圣经插图 1812
这块铜版距今已经200余年,上面的肌理痕迹依然清晰,今天打上油墨仍然可以印刷。
【荷】 伦布朗 《磨坊》 The Windmill
蚀刻铜版画 Etching 1641
发展到巴洛克时代,产生了第二代的铜版画大师,这里首推荷兰的伦勃朗。伦勃朗采用的是一种叫做蚀刻法的技术,这也是今天铜版画最流行的技术。
木刻版画是凸版印刷。木板上刻下去的地方是不着墨的,保留的地方才是着墨来转印到纸上的。
铜版画恰恰相反,属于凹版印刷,凹进去的地方着墨,是用工具针或笔等,在金属板的表面划刻形成一种痕迹,然后在痕迹里经过腐蚀再进行填墨。
伦勃朗的铜版画采用的就是蚀刻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刻画,再用酸腐蚀,让这些伤口变得更深,好像在伤口上撒盐。
下面我们用常见的蚀刻方法,来完成对于大师伦布朗蚀刻铜版画的复制过程。
第一步,处理金属板,裁切打磨边缘,确保金属板面整洁。
铜版画的板材,我们今天一般用锌板代替,它的成本更低、比铜板更软,更适合刻画和制作。
第二步,版面刷一层沥青,用金属工具在金属板上刻画完成,将印版浸入酸中进行腐蚀。
第三步,腐蚀完成后清洁版面,然后用硬纸板或者胶板等硬物上油墨,完整均匀覆盖版面。
第四步,用棉丝擦拭版面,多余的墨将被清除,因此墨仅保留在凹线中。
第五步,将擦墨完成的金属板放在铜版机上,然后覆盖润湿过的纸张。
铜版纸一定要事先被水浸泡过,湿纸是为了确保受到压力之后,纸张可以把所有凹陷处的油墨都吸附出来,行话说铜版画的线条在纸上都是“立起来的”,它的线条都是被纸张从缝隙里吸附出来的。
第六步,铜版机调试好压力后,匀速开始过机印制。
第七步,过机后轻轻将版画纸从版面上揭开,作品完成。
大师伦勃朗的作品就这样以蚀刻的方式,被复制再现了出来。丝杆升降机www.sdjysg.com/
这是铜版画最常用到的一种技术,铜版画还有很多的技术,比如干刻法、飞尘法、美容钉法等。
下面我们再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软蜡法。
软蜡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金属板的表面涂上一层特殊的软蜡,形成一种保护,然后盖上一层蜡纸,用铅笔再去描绘。
着力大的地方蜡纸会将蜡膜粘走,着力小的地方粘走的蜡膜会相对较浅,着力深的地方粘走的蜡膜会相对较深,没有着笔的地方蜡膜完整。
画完把蜡纸揭走以后,再把这块板拿到酸池中去腐蚀,被蜡膜保护的地方相对腐蚀的浅,失去膜保护的地方相对腐蚀的深。完成腐蚀以后再把这层蜡膜去掉,就得到了一个腐蚀好的金属板,然后擦墨进行印刷。
软蜡法技术中掌握得比较好的,是来自德国的女画家珂勒惠支,她特别擅长软蜡法的铜版画创作。
【德】凯绥·珂勒惠支《母亲与死去的孩子》
软蜡法铜版画 (Soft-ground etching) 1903
珂勒惠支的铜版画,细如发丝、层次丰富且犀利的排线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微妙的灰色调,带给人一种特别有美感的金属工艺的享受,令人百看不厌。
【英】大卫.霍克尼 复制毕加索的《老吉他手》
软蜡法铜版画 Soft-ground etching 1977
很多现当代画家其实也都是铜版画的高手。比如说英国当代著名画家大卫·霍克尼,他也曾经用软蜡法的方式,复制过大师毕加索蓝色时代的代表作《老吉他手》。
下面我们要介绍的铜版画,来自中国当代艺术界的天王级人物——张晓刚先生。
张晓刚广为人知的是他的代表作——《大家庭》系列作品。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过去几十年前,那些黑白或者彩色老照片的全家福,作品的名称都叫做《大家庭系列》。
张晓刚 《大家庭》 Big Family Series
布面油画 2004
他的这些作品描绘的都是几十年前普通国人的形象。这些形象有一种被概括,甚至抽象化了的集体特征,神态有些许的紧张和局促不安,眼神显得有一些游离、空洞。
我们看一下几十年前的这些老照片。因为保存的不当,或者药液显影不稳定的等等原因,经常会出现一种变色失真的感觉。
当我们今天看到一幅几十年前的老照片的时候,即便照片中的人与我们没有关系,我们也会感觉耐人寻味,因为这些照片那种独特的视觉感受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而这一切都被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了,并以他个人的方式进行呈现。
当我们站在张晓刚作品面前的时候,被画中人物那种带有晶体感的眼睛盯着的时候,我们仿佛被几十年前的灵魂注视。很多人看久了张晓刚的这些作品,会有一种被摄魂的感觉,这也是艺术家个人风格的一种强烈体现,和他想传达的一种对于美学风格的探索,所形成的视觉体验。
张晓刚 《血缘.大家庭二号 》 布面油画 1995
张晓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以黑白单色而构成,也有一些人物的面部和衣饰会带有颜色。有时候我们看起来觉得有些别扭,甚至有些假,实际上这特别像几十年前那些老的手工上色的彩色照片。
我们今天看那些彩色照片就会有一种矫揉、不自然,甚至别扭的感觉,而这正是当时打上时代烙印的那种视觉体验。画家用他的方式把它变成了一种美学效果呈现在作品之中。
那些连接的细细的红线,就像把我们连在一起的纽带,就是所谓的血缘关系。虽然中国人的血缘关系在过去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但仍然坚实的存在,把我们连成了一个大家庭的主体。
《大家庭系列》的创作,开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前期,但在此之前,张晓刚创作的主要主题与书籍和阅读相关,有很强的思考性。比如说他在90年完成的大幅作品《黑色三部曲》、《笔记1号》系列等,都是这种题材的反映。近年他在创作方向上好像有了一个回向,而这种回向不是简单的旧事旧提,而是经过长期深度思考之后的一种新的实践和探索。比如说他在2016年完成了《阅读者》、《蒙眼的舞者》等大幅的油画作品,都是与读书思考相关的主题。
中央美院铜版画工作室
张晓刚2013年就和中央美术学院的铜版工作室,一起合作创作了一批铜版画,恰恰是与书籍阅读相关。
我们今天推出的这幅作品,就是他此时的一件代表作,这幅铜版画的名称叫做《书囚》。
《书囚》 张晓刚 版画
它所用到的技术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软蜡法、蚀刻法以及非乘法。这幅铜版画的背景是一种非常微妙的灰绿色调,加上前景的黄白两色的萦绕,确实带给我们一种牢笼的感觉。
作品中的主人公也许正是艺术家本人的一种写照。头和手被一本打开的书籍牢牢的固定住了,就好像古代扛枷戴锁之人,点明了这个主题——书籍的囚徒,而且人物面无表情、双眼紧闭,好像在忍受了很多痛苦之后,得到了一种安宁和解脱,或者说是这种长时间的煎熬与他已经达成了一种和解。
这幅铜版画采用的是麻衬、烫金银、书籍对折的典藏装裱方式。一是为了保护作品,二更凸显了作品的珍贵品相。
作品还会随画附赠一本非常难得的《张晓刚先生的文献与研究全集》,这本书共分为五册,按照编年体收录了艺术家从1980年代至今,不同时代所有的代表作,以及大量的手稿、照片、笔记等资料,可以说这本书是迄今为止,研究艺术家张晓刚最全面、最详实、最严谨的一手材料,它的单独定价已经达到3980元。
这本书的编辑是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黄砖先生,他本人也亲自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而且他和张晓刚本人也有很深的交集。
考虑到张晓刚先生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重要地位,这本书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一个典型的缩影。
如果我们购买一幅张晓刚先生的铜版画作品,这本书将作为随画的附赠。
张晓刚经常说“重复的力量”,所谓的重复,不是只简单劳动的重复,这里边是一种经过深度思考和反省之后,对于艺术原点的一种回向,这种回向里包括了一种对于主题继续深挖的思想和力度。
这句话也特别适合形容版画,版画看似是带有重复性的,但是它每一张的条件是不能还原的。所以每一幅版画又代表着唯一性,就像我们日常的生活看似是重复的,但是每一天本身又不可再被重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版画分类】凹版画之铜版画
版画的制作与技法 (5)
铜版画
她在林俊杰直播间爆火,不意外
值得一看《戈雅画作下的女孩》画作及电影
铜版画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