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全身中箭如同刺猬,却没有受到重伤,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精兵

在古代战争中,有过很多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后世的人往往过于迷信战争指挥官的神机妙算。其实,在真正的战场中,谋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硬实力,这个硬实力,并非人数上的优势,更在于质量上的优势。

比如在淝水之战中,近八十万的前秦军队竟然被东晋八万人所击败,被许多人认识是不可思议的。其实前秦八十万军队中嫡系只有三十万,而且相互掣肘,东晋八万人可是名闻天下的北府军。再加上天时地利以及士气等因素,这个结局不算太过意外。

更为明显的例子,是唐军在攻打王世充的战争中,李世民立擒二王的经典战例。最开始,唐军势大,李世民率领五万人,而王世充只有三万人。这没得说,王世充交战几次都被打得大败,只好退守在洛阳城内,乞求窦建德的援救。

窦建德虽然与王世充不睦,与李唐的关系还好一些。但是,他知道关系到唇亡齿寒的大事,不能视而不见,便亲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

按理来说,这十万大军比李世民和王世充加起来的军队数量还多,而且此时他们刚刚打败了孟海公的部队,士气正盛,所以看起来声威吓人,窦建德也希望能以如此庞大的军队逼迫唐军退兵。

然而,唐军之中除了少数人提出过撤离的计划,绝大部分人却已经摩拳擦掌,根本不把窦建德的部队放在眼中。尤其是主帅李世民,他甚至没有采取先撤洛阳,再打窦建德的主张,而是以大部队围住洛阳,自己则亲率三千五百骑兵抢占虎牢关,阻挡窦建德的部队。

事实证明,唐军的骄傲不是轻敌,而是有着充足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双方战斗力的对比:关陇贵族的李唐政权,世代都是高官,熟悉沙场作战,他们训练的士兵,都是长期的职业军人;相反,窦建德虽然已经建国,但是根本没有改变农民起义军的性质,他们的武器装备、战术指挥都与唐军相差甚远。

所以,这场战争,看起来人数上的差距不小,但实际上是精兵与乌合之众的较量。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李世民到达虎牢关后,只带着五百骑兵前往窦建德的营中,并且一路留有骑兵,自己仅仅和尉迟敬德等四人一同到窦建德行营处。

此时的李世民,与其说是来谈判,不如说是刺探军情,于其说是刺探军情,不如说是来挑衅。他以身做饵,挑逗夏军出动两千多骑兵,而他则边退边射杀,一共竟然斩首三百多级。

一般史书以此说明李世民英勇无双,但恰恰是因为窦建德的军队太过于无能,才衬托处李世民的高大形象。

此后的决战,其实并没有多少悬念。看起来窦建德的军队连绵20公里,而唐朝军队虽然有所增援,但人数上仍处于绝对劣势,形势向唐军一边倒的方向发展。其中原因,两个细节可见一斑。

那是在试探阶段,窦建德派出300名骑兵来向唐军叫阵,而李世民仅仅派出了200名步兵。按理说在古代战场,尤其是野战时骑兵应该完克步兵,但窦建德的三百骑兵却无法冲破手持长枪的唐朝步兵,成为一大笑柄。

另外一个细节是在决战时刻,当时淮阳王、右千牛卫大将军李道玄正随李世民出征。他冲锋陷阵,锐不可当,自然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夏军将李道玄射成了刺猬,全身都是密密麻麻的箭。但是他仍然生龙活虎,照样几进几出,将唐军的英勇演绎得完美。

然而,在战后的检查,李道玄竟然没有受到了大伤,唐军铠甲之精良,可见一斑。相反,没有什么护甲的夏军几乎是一触即败,此战不仅被俘五万人,连窦建德都被生擒。

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但是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后来清王朝用冷兵器对抗西方殖民者的洋枪洋炮,更是被上了生动的一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杂谈——大唐神秘之师玄甲军
李世民虎牢关大战验证的诡异道理,战场上大多数人与战斗无关
大唐帝国一战定国,玄甲军无坚不摧,神秘的玄甲军何去何从
战神李世民东征洛阳
3500唐军打败10万敌军,虎牢关之战如何成就李世民军事霸业
【史林漫步】虎牢之战:李世民军事才能的集中展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