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张图秒懂王阳明《心学》之致良知——2017,一起学习!

新年早起查看头条号,得到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19888阅读量。把这份喜气和吉祥分享给大家!见者有份,17年一定“要久发发发!”。作为“非热门”的读书类头条号,一周时间能够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支持,秦讲士很受鼓舞,新的一年将继续坚持“极简主义”为大家奉献更多的传统经典感悟。言归正传!

上一篇《一张图秒懂“知行合一”》单日收藏量逾千,得到了很多朋友的热情回应。有朋友提到这个“知行合一”的知与“致良知”的知不可作同解,否则就有误人的嫌疑,这个问题非常好。

秦士认为“知行合一”的“知”与“致良知”的“知”:第一个知范围更大,既有知识层面、也有智慧层面。后一个知试解为:先天之知,本能之知。是每个人都具备,却未完全唤醒的“道心”。继续看图说话:

活用易经阴阳鱼 万物困惑皆可解

1.善如有私欲,不是上善。

没有私欲、机巧之心的善才是真良知,否则会沦为以小博大、博名获利的工具。真正的善是“上善”,上善是一种先天本能,已经超越了“善恶”的分别。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利生万物,不会因为人们不感谢他而停止这样的“善行”,也不会因为人们敬奉他就年年“风调雨顺”。一个人如果能够去除私心,像水一样“行善”,不是圣人也是伟人了。

秦讲士老家——安化烟溪山水实拍

2.恶中有良知,不是全恶。

再说大家熟悉的“脱衣审案”:阳明先生审讯江洋巨盗,以天热为由,让其一件一件褪去衣裳,脱至最后一条裤衩,这个连死都不怕的恶人的却无论如何也不愿再脱。这种羞耻之心就是大恶之人尚存的“良知”吧。

3.致良知的原则:有平等心、无分别心。

继续借用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第一句话,大家的理解可能基本一致:天地(大自然)是没有所谓仁慈的,在他眼中,万物都如草狗并无二致,不会对人另眼相待。第二句秦讲士解为:在圣人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圣人为了匡扶“道”,为了拯救更多的众生,对待生命并不会有特别的“妇人之仁”。历史上的半个圣人曾国藩也曾有“曾剃头”的“美誉”,因为在他看来:中兴气术未尽的大清王朝,维护数千年的儒家礼教,是合符道的,至少是合符当时的道的。

阳明先生铁杆粉丝——曾国藩故居一角

4.致良知的前提:证悟生命,身心合一。

人的社会后天本性是“利已”,人的先天自然本性“致良知”是“利他、利众生”,两者是矛盾的,如何化解?要想真正理解致良知,至少要证悟:

“人与天下万物”出自一个本体,如同一棵大树的不同枝桠,伐其一枝,自伤本根;但有些枝腐朽久矣,久之动摇根本,必有圣人、伟人大刀阔斧。

本是同根生 何苦互相伤

通过“事上磨练”,找回生命的先天本体,身心合一,二者同步提升。身:因对生命实相的洞见、因身体潜能的挖掘,无需道德说教,对多余的物欲自然减少;心:找回道心元神,找回与天地同呼吸、共命运的生命频率与生活节奏。

说到此处,更觉得明阳先生“知行合一”的宝贵与难得。所以2017,秦讲士一定加强学习,做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合格士兵。同时将自己的读书心得毫无保留的分享给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合一后的“致良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不到“克念作圣”,你的修身都是错的!
阳明心学
圣 人 之 学 -- 心 学
王阳明知识概览
“龙场悟道”,看明代奇人王阳明如何在逆境中涅槃重生
阳明心学的哲学四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