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研天地| | “同课异构”研讨课的思考和启示 | 在学习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同课异构”研讨课的思考和启示

在学习中成长 在反思中进步

----两节“同课异构”研讨课的思考和启示

刘广华

2017年9月12日上午,我们学校于建峰和蔡萍云两位政治老师参加了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同课异构的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构建高效的课堂范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于老师的课清新、细腻、有很强的亲和力;蔡老师的课大气、充满激情、有强大的气场。

虽为研讨课,但揣着观摩示范课心态,学习此类课堂共性。

共性一:课件、板书和互动有机统一、和谐流畅。

课件:展示必需的情景材料、思考和探究问题、核心考点的内容及理解。

板书:课前板书学习目标、总体知识框架,课中板书知识框架所需补充的内容和副板书(材料分析的关键词等)。

互动:学生与教材、课件、导学案、同学、教师的互动都有呈现,尤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频繁,真实有效。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的组织有条理、有层次,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共性二: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凸显。

第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对地方、国家、社会领域的新闻事件关注,将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内容创造性地整合,为我所用,为教学服务。

第二,体现“五度”。

有深度。对重难点挖掘适合班情(文科班和理科班)。

有宽度。考点适度延伸,联系了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

有高度。体现在高屋建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两位老师在处理本框题三个目内容方面,都站在高处,俯视全局。

有梯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先易后难、头轻脚重,重心在下”原则,在思考和探究问题设置上,遵循层层递进原则。

有温度。在教学过程中,关爱学生身心发展,渗透德育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促成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

共性三:教学情境中,涉及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发展性。

首先,启发性,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两节研讨课上,于老师在每则材料后都给出精致的“思考”题,蔡老师则以“探究”题形式呈现,给学生以引导,殊途同归,目的一致。

其次,逻辑性。众所周知,教师在设计和选择情境材料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适合学生口味,有亲切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是材料呈现一定的结构性,有助于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思考,探究和发现。两位老师选择使用的境景材料都呈渐进性,材料的内在递进性为学生搭建了不断探索的“扶梯”,促进学生生成“想去探究”的欲望、“敢于探究”的精神和“主动探究”的心态。

共性四:小组合作,互动互助。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和效度,也可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促进共同提高。

这两节课,都以小组合作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探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小组组建,组长牵头;明确任务,组内合作;各组展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表彰引导。最后教师的即时性评价至关重要,对学生观点和显性表现起弥补和引导作用。这就得益于在小组讨论交流期间,教师要有监控意识和行为,对讨论过程和发言环节密切关注,静观其变,以备适时点拨,准确赞扬和恰当补充引导,如此一来,点燃了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其实,当走进学生群体,教师角色也发生变化,变成学生中的“大学生”,学生中的“好学生”,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我的收获:

两节“同课异构”课,课件主体一致,细节有异。课件、教学过程很成功,

“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形象地说明个人离不开集体,要提升自己,发展自己,必须在个人与集体共同努力中才能实现。因此,要提高教学实效,必须把自己放在教研组这一大环境中,发挥个人力量和汲取集体智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平中心学校开展四年级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中的“异”与“同”
同课异构研讨方案
南康区赞贤小学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一一胜小语文“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
在教学展示和体验中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