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丽敏:太平面条

选自项丽敏最新散文集《始知身是太平人》

太平面条

文·项丽敏

说到太平的风味小吃,有一样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太平面条。

按说面条也是全国各地都有,东南西北,没有哪里见不到,也没有哪里吃不到,实在寻常。不过寻常的面条又最具可塑性——简直就是面食里的变色龙,不论到哪里,它都能融入当地,吸收那里的风土色彩,成为本地独具一格的美食。

太平面条的成名史并不长,不过三十来年,最早出现在龙井菜市场,当它以独有的味道招徕食客,驯养他们的胃口——每日早餐非此面不食后,只有一个门面的小面馆就显得局促了,于是紧邻着面馆边上又有了第二家、第三家——都是一家子兄弟姐妹联手合开的。

面馆增多了,食客也随之多起来,菜市场窄窄的人行道变得更为拥挤。食客在热气腾腾的面馆坐下,吃着吃着又不免生出些狐疑——为什么这看起来并不特别的面条让人吃得上瘾,一日不食就打不起精神,莫非面汤里加了鸦片壳之类?

食客的狐疑也不是全无来由。面馆操作间的灶头上坐着一只大白铝锅,锅里装着高汤——面条煮好,盛到碗里,师傅就用汤匙在白铝锅里转一圈,舀起高汤倒进面碗,再应食客的需要加上各种浇头。有细心的食客看见,那白铝锅的高汤里不仅有鸡块,大骨头,还有被煮成酱红色不明内容的纱袋,谁知道那纱袋里装的是什么。

起先也只是少数人的猜测,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一种似乎证据确凿的说法,且越说越玄乎,风传了整个小镇。于是执法部门来了,各种检查,化验,却没查出什么名堂。

那么酱红色纱袋里装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鸦片壳,而是几种天然香料。据面馆老板说,这香料是他花很长时间配制出来的,除了家人,外间一概不给知道。

“放心吧,没有鸦片壳,一碗面才多少钱,放鸦片壳进去,这不是叫我做贴本生意嘛。”老板笑道。

经过这次折腾,面馆的名气倒是比以前更大了,食客趋之若鹜。不多久,更多的面馆冒了出来,尤其是车站学校这样的人口密集处。

这些面馆里,生意做得最好的要数崔家面馆。

崔家面馆的老板叫崔红,初中没读完就在龙井菜市场的面馆里打杂,做些搽桌子洗碗的事。崔红是面馆老板的远房侄女,也算是亲戚了,人长得伶俐,手脚又勤快,很得老板的喜欢,配香料制作高汤时也不怎么避讳她。崔红在面馆里打了两年杂,渐渐由刚开始的黄毛丫头出落成水葱样的少女,来吃面条的人总是忍不住要多打量她几眼,觉得这样的女孩在面馆打杂真是太可惜了。

果然,不多久就有人来挖墙脚,有家新开业的宾馆让她去上班,工作不累,待遇又高,崔红兴冲冲地去了。崔红在宾馆做了几年,二十岁的时候结了婚,很快生子。生了孩子的崔红比之前更耐看,有了成熟女人的风致,但丈夫却说什么也不准她再出去工作,让崔红留在了家里,烧饭带孩子。

有一种女人天生就是不适合呆在家里的,即便有人养着也不行,那会把她憋死。她的心里鼓荡着一股能量,这能量使她不能安于现状,想要出去闯一闯,干点什么,把能量释放出来。崔红相信自己是可以干点什么的——更何况她还那么年轻。就像一个舞者需要可以任由旋转的舞台,崔红需要有一片天地来让她施展拳脚。

孩子上幼儿园后,崔红从家里走出来了,她没有去宾馆上班,尽管那宾馆说她随时可以回去。崔红借了些钱,在甘棠小学门口盘了间店面,挂起崔家面馆的牌子,把父母从乡下接出来给她帮忙,风风火火地做起生意来。

面馆的面条是崔红自己擀的。一个早晨大概能卖多少碗面,她先在心里打个谱,天没亮就起来和面揉面擀面,把切好的面条放在竹匾里,煮的时候抓一把。崔红和面时会在面粉里掺一些淀粉、蛋清和微量的盐,这样擀出的面条可以搁置,入锅时也不容易煮成烂糊,口感柔韧而有筋道。

崔家面馆开张后,生意出人意料的好,一来崔红选择的地点占了优势,学生上学,来不及在家吃早点的,就由家长陪着在面馆吃;二来崔红长相讨喜,颊边浅浅的酒窝使她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样子。最重要的是崔家面馆的浇头很丰富,荤素齐全——即便所有的浇头都不要,只要一碗普通的素面,那面条的内容仍是可观,食客会吃到糯软的大豆、花生仁、土豆丁、河虾、鲜笋(有时是干笋丝)、青红椒,还会吃到口感细腻又有韧性的豆腐丝。

除了这些,崔家面馆还有一样杀手锏——各色小菜。

崔家面馆的配给的小菜实在太多了,腌嫩姜、腌黄瓜、腌辣椒、腌豆角、腌萝卜、腌雪里蕻、腌莴笋……总有八九样吧。面馆小菜是自己家里腌制的,很干净,吃的人拿一个巴掌样大的小碟,按个人的口味自选——这待遇在别家面馆是没有的。

喜欢吃咸菜的太平人在崔家面馆可是找到福利了,你想啊,谁家家里会腌这么多种类的咸菜呢?更何况这咸菜还不让你另外掏钱,也没人限制你吃多少。当然,即便没人来限制,食客也不会吃太多,咸菜吃多了会发齁,灌下多少杯水也压不住那齁劲。

崔家面馆的口碑一下子就树立起来,和其它的面馆有了区别。眼看着崔家面馆的生意那么红火,别的面馆也不能甘心落后,太平街上大大小小的面馆——包括最早在龙井场市场开张的面馆,都跟上崔红的步伐,如法炮制,使上了“免费提供小菜”这一招。

到这里,太平面条的风味就算是固定下来了,本地人自然是吃不厌,外地人偶尔一食后也是大为惊叹——我有一个到过全国很多城市的朋友,说太平面条的味道是任何地方也比不了的,价格也最便宜。想了一下,觉得真是这样——镇上有家兰州拉面馆,开了好几年了,一碗拉面卖六块的时候,太平面条卖三块,现在一碗拉面卖八块了,太平面条卖四块——那么隆重的配制,价格仍只是拉面的一半。

崔家面馆在小学门口开了五六年的样子。近三十岁的时候,崔红鼓荡在胸口的能量不仅没有被消耗,反而更充实了,她把原先的店面盘了出去,带着父母和孩子去了屯溪——她不想总是窝在一个地方,她要把自己的技艺拿到更大的地方去施展。

崔红离开之后,太平街上的面馆开得更多了,几乎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道都有两三家面馆。龙井菜市场的面馆当然也还在那里开着,生意一直是不错的,锅灶上的蒸汽沸腾,从清晨喷吐到午后。

项丽敏,居于皖南太平湖畔,写作散文、诗歌、童话,已出版的个人作品集有《金色湖滩》、《花森林》、《临湖:太平湖摄手记》、《美好的事物那么寂静》、《器物里的旧光阴》。有部分诗歌、散文收入合集与选本。鲁迅文学院第21届高研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美中国古建筑名亭篇:第四座,安徽太平太宇亭
寻味老店 | 祁家面馆
面馆墙上贴着“大碗3元,小碗6元”顾客好奇吃大碗,结账时傻眼了
【读者名刊】姜大余:李二家的鱼汤面
故城时光丨​那小面(下)
一面难求,这大爷真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