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晨雨声工作室||王长华:秉钺四镇 九塞生色
2018年第33期||总第145期

秉钺四镇  九塞生色

——陇上名将雷龙对维护明代北疆安宁所做的贡献

王长华

公元1368年,明朝建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伺机南下,成为明代的严重边患。明朝统治者不得不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绵亘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固原、甘肃九个边防重镇,史称“九边重镇”。这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

而崛起于陇上的一员虎将雷龙,秉钺四镇”,即先后担任宣府、延绥、宁夏、甘肃四个边镇的主要将官,“载奏捷音,九塞生色”,为维护明朝北方边境的安全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雷龙的同时代人,嘉靖年间进士、任兵部左侍郎的胡执礼曾经评价道,雷龙的功勋可与西汉陇上名将充国、唐代军事家李晟相提并论。

胡执礼,字汝立,号雅斋,明代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人。幼年好学,十一岁为博士弟子员。十七岁中举人,二十一岁即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进士,历任四川保宁府推官、朝廷刑部主事、吏部主文选、文选司郎中、右通政提督誉黄、太仆、光禄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应天巡抚,户部左侍郎兼总督仓场、户部右侍郎兼南京户部右侍郎。于万历十七年殁于任上,死后赠户部尚书。胡执礼与张居正海瑞同在朝廷为官,一生清廉公正,刚直不阿,颇有政绩,是河西地区负有盛名的历史人物

雷龙去世后,胡执礼为其撰写了《明故特进荣禄大夫平羌将军镇守甘肃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碧潭雷公墓志铭》(见汪楷主编《陇西金石录》,上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详实地记叙了这位陇上名将的一生功业。

外,雷龙的事迹,在明杨恩纂修、清纪元补辑的《巩昌府志·卷二十五·人物下》、清吴之珽《襄武人物志》、清乾隆《陇西县志》,等史籍文书中,都有记载。现综合各种史籍,综述如下。

陇右自古多出名将,史书中记载的就有很多。如西汉时期的充国,主动请缨出兵西羌,率军击败武都氐族叛乱,被封为营平侯;西汉著名将领、外交家段会宗,历任西域都护、骑都尉、光禄大夫。在出使乌孙期间,代表汉朝廷敉平叛乱,册立新君,为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作出了贡献,在西域各族人民中享有很高威望;唐代军事家李晟,征战河朔,讨平泾乱,收复长安,防御吐蕃,因爵封西平郡王;还有其他许多著名的将领,他们的功勋在生前就被勒石铭记。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去世后,朝廷还特别赐予了显赫的名号。正是由于这样深厚的流风遗俗,才影响和造就了一代名将雷龙!和历史上的各位名将相比,大将军雷龙完全可以和他们比肩!

盐池守边  蒙虏北遁

雷龙,字云从,别号碧潭,其先祖的籍贯是古成纪,即秦州(今甘肃静宁、天水)一带。雷龙的祖上,有据可查的一位名字叫雷清,明朝初年,以胜国万户的军职归顺明廷,被授予巩昌卫副千户。后来,雷清的后代世袭这个军职,全家人因此移居于巩昌(今甘肃陇西)。

雷清生子雷森,雷森后来因公殉职。雷森生子雷翔,雷翔因军功升指挥佥事。雷翔生子雷玘,玘也因公殉职。雷玘生子雷泽,雷泽因功擢升并世袭指挥使,后来官做到了都指挥佥事,镇守洮州(今甘肃临潭)。雷泽生子雷鸣,这是雷龙的曾祖父。雷鸣生子雷应东,去世很早。雷应东生子雷谦,雷谦的夫人为程氏,于嘉靖乙酉1525)二月十九日生下雷龙。

雷龙生性天姿聪颖,喜好读书,同时还对兵略极感兴趣,文韬武略兼修。十三岁时,成为巩昌府诸生;十五岁时,就世袭了指挥使的军职。他少年老成,办事干练,就像做了多年官的人一样老练持重。

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雷龙作为指挥使,上级命令他在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一带“防秋”。到任后,他整顿军务,有条不紊,显示出优秀的军事素质很快就以精明干练而闻名于当时。在任上,他处理军务,废除不合时务的规定,简化条例,顿纪律,很快就使军营里条理分明,军纪井然,朝廷使者把他的业绩一一列举上疏奏报。

嘉靖癸丑年)(1553,雷龙因功擢升陕西都司都指挥佥事,守备防御凉州。

嘉靖乙卯年(1555),甘肃永昌士人胡执礼在考取乡试的过程中,和雷龙相识,两人一见,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意,遂成莫逆之交,以后还成为儿女亲家。

雷龙守备的屯军之处,但见营垒遍布,兵械齐整,军士们的装扮和当地土著很相似,不像朝廷戍边的正规军。有一次,残蒙的军队入犯,雷龙的守军就立即出击,斩首二级,因此,被擢升为宁夏游击将军。在盐池守边时,在雷龙的督领下,守军适时出击,斩首二十六级,因功擢升为宣府左参将。残蒙军队围攻葛峪堡,雷龙只率领着一百余轻骑在防御。蒙军的一支利箭射中了雷龙,但他脸不变色,不为所动,继续力挽强弓,连发四箭,三名蒙军首领当时就被雷龙射死。蒙军大惊,十分恐惧,立即收兵北逃。自此后,雷龙的威名大振。

屡挫强敌  军威显赫

不久,雷龙就担任副总兵,在蔚州(今河北县。另外,“蔚”为古冀州地,汉时为代郡、桑干县,唐时称蔚州、兴唐县,元时称灵仙县。明朝设州,属大同、设卫所,属宣化)驻防。在他的率领下,守军斩敌首十三级,雷龙擢升为建昌营(建昌营是河北唐山市的一个镇,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北18公里处,北以长城为界与青龙县接壤,扼冷口关,是青龙、卢龙、迁安三县交界地,有“京东八大名镇之一”的美誉,历来为华北军事重镇)副总兵。朝廷的治兵使者非常赏识雷龙的军事才能,就把他推荐给宁夏总制俞某。俞公令其掌管军事,统领督府兵马,雷龙再三辞谢,于是成为俞公幕下的一员骁将。

当时,敌人的进攻态势十分紧急,敌众我寡,俞公在阵前观察敌势后对战事甚为担忧。众将领也认为,避其锋芒,坚壁防守为上策。雷龙紧急赶回,对众将说:“仅仅被动防守则难免被敌人攻破,这样的话如何确保内陆的安全!况且,溃退后连我军能否自保都难以预料!”于是,他以誓死抵抗激励众将,振臂先登,率领精兵二千,张开两翼,冲击敌阵,其他亲信军士相继跟随其后,冲入敌群。各路军马被其感奋,也一起冲向敌人。这一仗,敌人被斩首四千余级,其余的残兵败将自相蹂躏,纷纷败逃而去。宁夏总制俞公大喜,认为雷龙立下了奇功。战后,将他的战绩上奏朝廷,雷龙因功升为庄浪参将,不久,又擢升为凉州副总兵。当时,羌人部落多次和明守军爆发冲突,猖獗一时。雷龙到任后,很快就平定了羌人的暴乱,使边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宁。

嘉靖丙寅年(1566),雷龙擢升为都督佥事,佩征西将军印,镇守宁夏。依照过去的惯例,大将军对待雷龙的礼节十分隆重,平常时期,一些日常事务都交给雷龙办理;遇到边防报急,则通过文书调遣雷龙。雷龙则申明纪律,核实将校名录,选拨精壮的士卒马匹,进行严格的训练,因此军威声名十分显赫。与此同时,雷龙还吊孤问病,与将士们同饥寒共劳苦,深得军心。每有敌人入侵,则披甲执锐,冲锋在前。在他的感召下,将士们都奋勇争先,所向披靡,作战有功。隆庆丁卯年(即隆庆元年,1567),在黄沟等边防要塞的防御作战中,雷龙所部斩敌首八十三级。不久,又在敖忽洞等边关之地的作战中,斩敌首一百八十三级。捷报传来,庄皇帝(即隆庆皇帝朱载垕(1537年-1572年),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告于郊庙,接受百官朝贺,晋升雷龙为都督同知。这一年的秋天,雷龙所部又在白城子一带与敌作战,斩敌首一百一十七级。捷报再传,隆庆皇帝赏赐雷龙玉带、金绮(金色的衣服,这是皇帝赏赐臣子的衣物),待遇非常隆厚。

辗转边镇  屡建奇功

隆庆庚午(1570)年,雷龙改任镇西将军,镇守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一到任上,就率部斩敌首二十二级,并乘虚袭击西红山敌人营垒,敌众大乱,四散奔逃,雷龙部取得大捷。皇上慰劳和嘉勉雷龙的战功,将其官职加升二级,而且,雷龙的三代祖宗都得以封赠一品,世以为荣。

万历癸酉年(1573),雷龙改任镇朔将军,镇守宣府(宣府宣府镇,是明初设立的九边镇之一,因镇总兵驻宣化府得名,也有简称“宣镇”者。所辖边墙东起居庸关四海治,西达今山西东北隅阳高县的西洋河,长一千零二十三里)。当时,北方的残元势力自请归顺,并请求和明代边关地区进行互市,以交换各自所需的各种生活物品,紧张了多年的边境形势终于缓和下来。但明朝廷还是严格限定互市物品,不能超过规定的种类和数量。与此同时,雷龙还传令边关各地的将佐,不要因为双方互市而松驰守备。

万历丙子年(1576),雷龙担任一品军职的期限已满。万历九年(1581),上奏朝廷考核功绩,雷龙特进(官名,始设于西汉末年,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东汉至南北朝仅为加官,无实职。隋唐以后为散官。明代以特进光禄大夫为正一品。清废。)荣禄大夫、右都督,并赐予蟒服(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故称给予武将如同高级文官一样的待遇,前此未有,仅雷龙一例。万历戊寅年(1578),皇帝下诏,将雷龙从边关召还,担任后府佥书一职。

这时,残元势力的首领俺荅以敬佛为名,率众越过甘州、肃州的边境地区,在这一带长时间地放牧,根本没有回去的迹象。万历己卯年(1579),雷龙改任平羌将军。到任后,他选任有才干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宣布朝廷的权威和恩德,并秘密告谕胡僧,晓以利害,并规劝他们,不要长久居留,免得轻启战端。俺荅对于雷龙有理有利有节的规劝十分佩服,于是卷起幕帐,率众归去。自此后,边境地区民众的生活再没有受到影响和干扰。

万历壬午年(1582),朝廷担任给谏(宋门下省有给事中,掌封驳政令违失,另有左、右谏议大夫分隶门下、中书二省,掌规谏讽谕,二者合称给谏,即言官)一职的某人以不实的言论弹劾雷龙,雷龙因此而被解除职务,但他不以为忧,反而非常安适自在,毫不在意。回去的路上,经过胡执礼的家乡甘肃永昌胡执礼对雷龙所受的不公平的遭遇大抱不平,为之惋惜不已,并设宴招待雷龙。两人欢宴十多日,每天晚上一直到了夜半时分。雷龙神采奕奕,对个人得失荣辱毫不在意,但对待朋友之礼却愈发虔诚,其君子之风如此。

胡执礼评价说,我认为,雷公真是不同寻常的人中龙凤。他为国家驱驰效命四十年,才能尚未得到完全发挥。如果能够得到重用,其功勋当如汉代赵充国和唐朝的李晟!不是那些权贵势要之人所能够比拟的。我送别他后不到一年,竟然没想到他会突然去世!为什么国家在需要他时就委以全面重任,而听信不实之词、褫夺他的职务时就这么急迫?这是国家的悲哀啊!

雷龙身躯高大雄伟,言词温婉,对答如流,敦于人伦,崇尚节义,多年来,根本听不到一句人们说他的闲话。他的双亲早逝,因此,每逢吉庆的节日良辰,他都郁郁寡欢,看不出一点高兴的样子,这正是古人所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他的二叔雷谨,对他有托孤之恩,雷龙对待他,就像父亲一样恭敬;雷龙对于弟弟雷蛟,也非常友爱。雷龙的生平故人,即使是地位十分卑微的人,他都以礼待之,谦恭真诚;一有军功,就推给属下的将佐。现在统兵在外的将军,有半数以上都是雷龙的部属。

清代陇西士人吴之珽在《襄武人物志·种雷二都督传第二十》中评价说:“雷龙器宇轩昂,格局宏大,凝重深远神态安静虽然武艺远远超出一般之人,而举止神态十分优美潇洒如儒生,谈吐应对无不中规中节。

吴之珽还在叙述雷龙的功勋时说,雷龙在镇守边疆的重任上,“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急则移延绥,上谷(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姬平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急则移上谷,身系安危,名重一时”,“边境清肃”;“龙智勇兼资,四镇专阃,东西提辖万余里,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衄(挫败)。即仓卒遇敌,能以少击众,所向无前焉,为近代名将第一流。

吴之珽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

雷龙去世后,胡执礼应邀为其作了墓志铭,铭辞为:

昔人有言,悦礼明诗,是好将式;公世虎旅,不愆于儒,乃闲于职;敌功无坚,城宁必完,专阃是陟;尾梁甫川,两歼帅侯,疆圉日棘;维公桓桓,载奏捷音,九塞生色;度厥大漠,捣虚批亢,兵机叵测;秉钺四镇,一品(yi)封,恩礼殊特;斗印方还,奚口未纵,遽返真域;司仪展祭,考工营藏,恤典敕;高冢峨峨,象彼祁连,视此口勋。

德配象贤  蕙敷兰滋

一名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立着一位不平凡的女人。

雷龙的家庭,真应了这句名言。

所幸的是,和雷龙同时代的甘肃临洮人张万纪,为雷龙的夫人杨氏撰写了墓志铭,使后人得以知晓这位不俗女性的生平事迹。

张万纪,明朝临洮府狄道县人,字舜卿,号兑溪,幼年聪慧,性至孝。嘉靖丁未二十六年(1547年)与杨继盛同榜进士,授职户科给事中,即主管官员册封、迁升、户籍转迁的专职官员。

雷龙的夫人杨氏,世代居住于巩昌府下属的安定(今定西市安定区),夙称诗礼之家,是当地的名门豪族。她的父亲是太学生杨希召,娶妻王氏。夫人在妊娠之时,曾有奇异的征兆,后来生下一女,果然媖娴文静,不同俗类。未成年时,就开始学习女工,即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家务活。他的父亲在私下里非常惊奇,就有意识地以古代女史(古代女官名,以知书妇女充任,掌管有关王后礼仪等事,或为世妇下属,掌管书写文件等事)的知识标准教诲她,而杨氏一经教诲,即能领略其大意,且十分羡慕向往。杨氏的平常生活幽静雅致,喜怒哀乐不形于色。长大成年后,求婚者络绎不绝,但父亲却从不答应。当时,大将军雷龙的先夫人去世不久。她父亲欣喜地对人说:“雷氏公子神采英拔,久负世望,日后必然会知名于一时,得到一个这样的女婿,平生之愿足矣。”于是,就将杨氏嫁给雷龙为妻。杨氏嫁到雷龙家后,祭告父庙,言行举止都恪顺大将军礼度。并且说:“我来不及侍奉公婆,和普通人一样给他们端茶倒水,但我可以做到庇荫后代,使子孙昌荣兴。”每逢一年的祭祀,她都是事必躬亲,洒扫庭院,清洁祠堂,严谨地遵守着祭祀的每一道程序,且有礼有仪,人们评价说:夫人之贤,胜于其妇(指雷龙的正妻)!

雷龙幼年父母双亡,再加上世代廉洁节俭,家中几乎没有什么资财。杨夫人嫁到雷家后,虔诚恭敬,操持家务十分勤勉,才使家中用度不至于匮乏。大将军雷龙勤劳王事,超过了三十多年,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每次遇到大事,就与夫人共同商定。驻守边防时,与强敌作战,每次都要与夫人诀别,夫人流泪说:“奉身殉国,这是作为臣子的大义,希望夫君谨慎从事!”并无一言提及家庭私事。因此,大将军雷龙立下的丰功伟绩,能够彪炳于当世,杨夫人的功劳居多。后来,雷龙能够被封赐大将军的爵位,夫人也被封赐为一品夫人,仁圣皇太后还赐以其金花,爵位为德人。故此,人们评价说,夫人之贤,胜于其妻。

大将军雷龙的弟弟雷蛟在幼年时就失去双亲,杨夫人对待这位幼弟十分仁慈优厚,从不违背大将军之意。雷蛟长大后,娶妻董氏,但不幸董氏早亡。杨夫人悲恸哭泣,为其敛葬,操办丧事,不遗余力。董氏留下的这一对幼男幼女,过早地就失去母亲,幼子还在换牙之年,杨夫人出门时就带着他;幼女还在襁褓之中,杨夫人就抱着她,抚摩疼爱,不亚于自己亲生的。人们评价说,夫人之贤,胜于妯娌!

嘉靖乙巳年(1545),杨夫人生下长子雷坊。刚刚长大,夫人就一再地给他陈说祖上的功业,以之作为效法的榜样。

隆庆癸酉年(1573),雷坊奉朝廷之命,袭封指挥的爵位,在上谷官署谒拜其父大将军雷龙。杨夫人列举历史上继承祖业的著名例子教育他说:“良匠的儿子,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让马跟着学习。你的祖父清白,才有你父亲的今天;你父做人清白,才有你的今天。如果在你的这一辈,使家声遭到败坏,那么,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不好向祖上交待啊!你一定要忠于自己的职守,不要久恋父母,赶紧整顿好行装,快一点去赴任吧!”雷坊听了母亲的教诲,拜辞父母,往赴官任,谨遵严命,克绍家范,严以律己,冰雪操守,时人称赞其为一时翘楚。

大将军雷龙的侧室叶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雷城,未满五岁,叶氏就去世了,杨夫人养育雷城就像对待雷坊一样。雷城也非常爱戴夫人,并不知道自己不是夫人亲生的。后来,雷龙的另一位侧室娄氏也生了一个儿子雷培,杨夫人急忙报信并祝贺说:“咱们家门不知积下了什么功德?上天竟然赐给我家三位男子啊!”杨夫人还对几位女儿严格要求,教育她们遵守女子之德,并谆谆教诲,要她们出嫁后,千万不要任性自私,要孝敬公婆。杨夫人还对雷坊之妻即儿媳妇非常疼爱,就如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因此,儿媳妇孝敬夫人就像对待她的母亲一样。次子雷城的媳妇,勤恳不让大儿媳妇。不久,杨夫人病,她嘱托雷坊说:“我儿知道建功立业,我不担忧,培儿有他的母亲在,唯独放不下的是城儿,你一定要好好对待他。”然后瞑目而逝。人们评价说,夫人之贤,胜于其母!

杨夫人生活十分节俭,虽然地位高贵,家世荣显,但平常生活中,还亲自洗衣做饭,和普通百姓人家没有什么两样。但是,设宴招待各位亲戚女眷,则非常丰厚隆重。有贫穷困窘而缺衣少食者,或者无依无靠者,则拿出大将军雷龙的俸金周济他们。对待长辈尊重,对待地位卑微者,也非常仁慈和蔼,丝毫没有贵人之态。人们评价说,夫人之贤,胜于六亲

遗风素范  彤管炳攸

杨夫人生于嘉靖丙戌年(1526)五月十六日,卒于万历癸未年(1583)十一月八日,享年五十有七。明年(第二年,即甲申年,1584)十一月二十四日,合葬于大将军雷龙之墓。呜呼!贤良如夫人,可谓达到了功德和福禄双全!

杨夫人去世后,张万纪应其子雷坊的请求,为她作了墓志铭,铭辞为:

彼杨氏,世雄定西。诞育贞媛,姽婳靓淑。德配象贤,来宾臣室。殷祀先嫜,仁学鄄(juan)肃。翊翼君子,筮珥趋机。娣姒有则,母仪芳yù),虫斯不妒,蕙敷兰滋。设属纩(kuang),怡怡姻戚。贵从夫爵,诚节娓迹。遗风素范,彤管炳攸。祖兆之左,义启亲穸(xi)。环渭抱垅,卜者曰吉。夫妇同藏,昌衍后裔。

据汪楷主编的《陇西金石录》,上卷,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记载,《雷龙夫人杨氏墓志铭》该志方形,青石质地,现存一方。边长74×74厘米,厚不明,四周饰忍冬纹。首题“诰封一品杨夫人墓志铭”(楷书)。志主杨氏,安定县人,系太学生杨希召之女。靓淑英贤,知书达礼,适配平羌将军雷龙为继室。内容详述了杨氏的家世、缔婚原委、相夫教子的阃范及子女婚嫁情况,以颂扬铭辞作结。志文是研究名将雷龙家世的珍贵史料。全文据陇西图书馆藏拓本整理,并与原石校对。墓石现存仁寿山公园陇西堂大殿后台地上,保存完整。

古代攻城图

明代九边重镇示意图

王长华

                       编辑:程遥      微信号:gslxcys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启  事

本微信平台长期征集文学、书法、绘画、摄影原创作品,欢迎惠赐稿件。投稿时请附作者照片和简历。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播州杨氏为何能统治播州725载?血战南诏军,建造钓鱼城炸死蒙哥
为什么你的草包领导能够尸位素餐?很多人都没想明白!
此处叛乱耗尽军力,当努尔哈赤在东北自立称汗时,明朝已无能为力
南宋后宫夺宠录:要上位,玩的还得是权谋与心计
万历三大征之播州之役:一个传承七百多年的望族被灭
“弘农杨氏”在历史上显赫数百年,司马迁的女儿功不可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