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算法至上,美联航越来越尴尬

王煜全视点——

以下为新闻译文:

"I was only following corporate algorithms”

“我只是遵循了公司算法”

一场现代版的纽伦堡审判

美联航以所谓的“超员”为理由,将一位旅客暴力逐下飞机。这个事件的视频被其他乘客拍到,在社交网上疯传。美联航糟糕的回应更是激起了民愤。

该事件迅速扩散到全球社交网络,引发了大量愤慨(由于“被暴力”的旅客是亚裔,此事在中国——美联航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引发了上亿的关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美联航的股票遭遇重挫,当天中午市值缩水14亿美元。这个事件说明,在社交网络时代,僵化的算法和决策机制会给一个公司带来何种灾难性成果。

算法

以下是美联航的算法决策导致事件发生的过程。

在美联航一架满员的从芝加哥飞到路易斯维尔的航班登机结束后(飞机并没有超员,只是满员),有四位美联航空乘人员上了飞机,表示需要乘坐此班航班。根据美联航的公司算法,空乘人员比乘客具有优先权,所以这时需要请四位旅客下机。

一开始,美联航希望能找到自愿下机的旅客。公司的财务算法授权员工,在旅客登机结束后如需要求旅客乘坐下一趟航班,最多可以补偿给乘客 800 美元。但没有乘客响应。

自愿下机措施未果,美联航启动了非暴力选择下机旅客的“乘客价值算法”,这个算法会根据乘客的常客率,购票价格和后续航班等参数,计算每位乘客的“乘客价值”,然后把价值最低的乘客请下飞机(并不是随机的)。

专制手段

以下是专制决策(现在航空中很常见)如何让事件更糟糕的过程。请注意这种类型的决策是如何让问题升级的。

事情发展到这里仍然没有结果,接下来启用的专制算法(在现今的航空公司中很常见)终于引爆了整个事件。请注意这种类型的决策机制是如何让问题迅速升级的。

美联航的机组人员通知由乘客价值算法确认的四位价值最低的乘客下机。其中三位乘客按规定下机,但有一位拒绝了。由于911之后,空乘人员已被授权可驳回乘客的不服从,导致此次事件的解决进入了下一个层次。

美联航工作人员叫来机场警察驱逐乘客。机场警察到场后要转移这位不配合的(他没有遵守规定)乘客。然而这位乘客不愿遵守警察命令下机。不遵守警察命令的行为,于是“合理触发”了警察以暴力执行的行为。随后警察强制驱逐了这位乘客(该视频已被传到网上)。

随后,美联航的 CEO 迅速做出了回应:“ 我很遗憾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我会坚决地站在你们身后,我赞赏你们坚持原则……” 简而言之,他们的 CEO 表扬了他的员工遵循公司算法,并在他们转移乘客(这在网上引起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的权力受到质疑时没有后退。

这对组织意味着什么?

正如你所看到的,美联航在被社交网络所连接的现代世界里注定会出问题,而且像这样出问题的不止他们一家。让我们回顾一下,美联航的工作人员盲目遵循算法决策要求已正常登机的乘客下飞机。接下来的一系列执行决策,也无一不是僵化而死板的。不服从机组人员命令就让警察介入,不服警察就被暴力驱逐。

最终,公众视野中如此失败的机制却导致美联航的 CEO 必须肯定员工坚决执行算法和权威决策的行为。深思一下会发现,这整个过程不可避免,而且也不会是唯一的特例。随着算法和权威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我们将来会看到更多这种情况。而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大公司很可能会这样应对:

设置决策的安全临界值。 学乖了的公司会在员工行动算法里设置一个安全临界值。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一种行为算法在执行中显得错得离谱,那么员工就“可以”自主选择一个算法以外的解决方案,或者向上级求助。启用这种机制的一种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快速反应团队”全天候在线(通过智能手机)来指导基层员工(并授权员工采取“非算法内措施”解决突发事件)。

不计一切避免专制升级。一旦专制决策被遵守,在执行中很容易导致野蛮执行。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社交网络时代,我们总能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这种不可思议的极端事件发生。那如何避免呢?糟糕的公司会继续找理由把责任推卸给受害者。比如像这一次,他们要么选择告知所有旅客是这一个坏人/衰人不下机导致整个航班延误,或者让全体旅客下飞机,然后私下暴力“惩治”那一位不合作的旅客。

聪明一点的公司会启用商业方法解决,避免启动专制机制。比如,根据需要大幅提高奖励机制,鼓励人们自愿选乘下一班飞机,或者像其他乘客求助(就如这个事件中:这名被要求下机的乘客是位医生,正要赶飞去救治病人,此时是否可以求助于其他旅客获得补偿自愿放弃这趟航班,让这位医生可以继续乘机?)。

承认并改正。如果一个公司的员工遵从算法把事情办砸了,明智的公司会承认算法的错误。他们会承认他们的算法没能正确平衡用户体验和员工工作。算法没有感情,是个很好的公关替罪羊。然后,明智的公司也不会惩罚使算法暴露出问题的员工。最后一点想法,聪明的公司知道他们的算法是什么以及如何被改进。愚蠢的公司则只会说类似美联航这次的事件不可避免。 从社交网络上看看负面新闻的数量,就能知道哪些公司是愚蠢的。

翻译:廖维明  

(翻译人员皆为前哨用户的志愿者。如果你想与王煜全一起,给大家分享更多的科技新闻,请发邮件到 menfengxiao@innovationmap.cn 加入我们。)

参考原文:

http://globalguerrillas.typepad.com/globalguerrillas/2017/04/algorithmic-dystopia.html

 王煜全视点 

原文的建议很中肯,但对算法的重要性没有特别说明,因为这在国外是基础知识:一个大企业没有强大的算法和授权系统是无法顺利经营的,而这点在国内则需要补充说明,因为国内多数还是靠对员工的打鸡血式的鼓动来保障服务质量。

美联航打人这件事,看似好像是企业不重视人的问题,但实际上,现在几乎所有的服务型企业背后都是由算法来操纵的。

所以这篇文章归结一下,就是这家公司有N多个算法,比如一开始,做日程的算法,4个明明迟到了又想登机的内部员工在优先级上高于顾客,一个是 schedule 能让他们排到飞机上飞。第二个就是优先级的算法,员工优先级居然高于顾客。

第三个是激励的算法。比如谁愿意让座就给800块钱,这都是由算法来操作的,不是人为。另外一个是授权(authorization)。飞机上的空乘人员能够被授权上机,当飞机超员时,再补偿愿意下飞机的乘客,如果补偿没有给到,就能被授权驱逐乘客,包括驱逐完了CEO能够得到授权发表什么样的声明,这些都是标准化的。

实际上,与其说这次美联航的事故是不重视顾客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未来很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因为它其实是严格遵守了程序的,决策程序标准化能帮大企业提升管理水平,从程序角度看,美联航没有任何问题,程序也都是合法的,打人的其实是芝加哥的警务人员,并不是美联航的人。

所以表面上看程序一切都没有问题,但是未来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很多,当一切都按照程序来的时候,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本来都有效的程序会造成一个公司很大的问题,因为程序毕竟是冷冰冰的,当需要用人情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反倒变得不能适应环境。

借着美联航的这件事,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给大家做分析,告诉大家其实并不该去骂美联航,而是该反过来思考:我们每一个企业,既要用算法和授权标准化的程序来使自己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在未来世界生存,同时又要避免冷冰冰的算法和授权的规则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美联航实际上是给企业经营者上了一课,在算法致胜的时代,如何才能不出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亡羊补牢!美联航乘客登机后不用再为员工让座
强制乘客下机给自家员工让座!美联航,你的企业文化很牛嘛!
【组图】美联航暴力赶客CEO肯定暴力行为 伤者系越南裔医生,马云卸任阿里ceo演讲
那个“放跑丁义珍”的美联航,居然这么狂?!
美联航遮掩真相再次展现傲慢形象
美联航,你得罪了所有的医务人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