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在没有什么追求的时候,总会说健康就好,健康真的存在吗?


1

公认的一个真理是:健康是1,其他都是0,没有了1,后面多少个0都是0。

这是一款非常好的安慰剂。

在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健不健康,还是靠我们个人感受,通常没病就是健康。但是现在不同了,我们不再相信个人感受的健不健康,要通过看机器检验得出的数据指标,并且这个指标有公共法律效应。有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我的身体状况我不知道,一个机器知道。

健康也许是一种传说,我们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个动态的过程有的时候不可测量。有点像“薛定谔的猫”,你打开盒子看到的永远是那一刻的状态,你永远不知道前后都发生了或会发生什么。也有点像量子纠缠理论,就是无论你怎么测量,相关的因素会神奇地关联到一起。

既然健康的状况都不好确定,当然,当下有固定的数据指标,但体检时还都好好的,没几天人就倒下的事儿比比皆是。那么,也就是说药物治疗也是一笔糊涂账。

确实这样,一堆药用下去,有的时候真不知道是哪个药好使,哪个药不好使,或者是都没效果,是身体自己康复的。

2

首先在药物的开发上就分两种,一种是有了病,研究了这个病的病理,然后针对性地开发药,比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就是这样研发出来的,并且是我国第一个研发出来的人工合成胰岛素。

1965年由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胰岛素。这个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7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提名,然而,他最终并未能获得当年诺贝尔化学奖。对于这个获奖提名,网上有很多传言,说什么人家要求三人,我们因为是集体成果报了300多人,扫地阿姨都在列,这种说法纯属瞎扯。

像胰岛素这类有病理、有目标开发的药物是一大类,但还有一大类是瞎猫碰死耗子碰上的。比如说同样是糖尿病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这款非常有效的药物就是碰来的,和科学研究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起来比较早了,是在十九世纪末,美国人把欧洲盛产的一种叫“山羊豆”的草引进到了北美作为牧草,但是很快就有人发现,牲畜吃了“山羊豆”草后很容易死亡。一研究,原来这种叫“山羊豆”的草之所以会导致动物死亡,是因为它含有一种名叫“山羊豆碱”的化学成分,它会剧烈地降低动物的血糖。所以这种植物就被禁止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也被科学家们证实了,既然这种“山羊豆碱”能降低血糖何不给人试试呢?也就是说,没有去研究这种碱的药理,它为啥能降糖,是怎么降糖的。这一试还真有效,再后来,科学家们发现是其中一种叫二甲双胍的成分起作用。同样,怎么起作用,为什么起作用也不知道。从1922年到1957年,经过多年的研究,法国最终人工合成了二甲双胍,并获得了大量临床的试验结果,证实二甲双胍是最有效的低糖药物。

1957年,二甲双胍开始在法国用于药用,并于1995年开始在美国使用,并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为基础公共卫生体系必备药物之一。

但是,到现在,二甲双胍降糖的原理还是一个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的医生和生物学家们费尽心思、做了大量研究,但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前些年,有中国医生出来说,二甲双胍有什么什么负作用,应该少用等等,其实就是这药现在太便宜了,忽悠你用贵药。

而最有意思的是,经过这几十年全世界的医生和生物学家们的苦心研究,奇迹出现了。他们虽然没有找到二甲双胍降糖的原理,但却发现二甲双胍的作用越发现越多。现在除了能治疗糖尿病之外,它还能有效抗癌,还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还能延长人的寿命,更有人发现,它可以减肥。所以,有人把二甲双胍称之为“神药”。

有人会说,这也是忽悠。没啥忽悠的意义,因为这个药现在不值钱,又世界各国都可以生产。

所以,健康、药物这类的事都很难讲得清,不过基础是用实事说话。二甲双胍当年在法国进行了30年多年的临床试验,最后才广泛应用。不能是一个专家说他有效就有效。

3

人体这个十分复杂的机器比较麻烦的是,一是他自己有主观意识,会瞎想,所以一种药物对一个人起不起作用不好说;二是这台机器自我修复的能力非常强,有时也出大量的麻烦,比如这次的新冠肺炎就是自我修复过渡,变成了破坏。

因为这两个特点,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是药物本身起了作用,还是病人觉得药有效,潜在地调动了自身的机体修复机能,也就是说药物只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一点,药物的安慰剂作用不可小觑,并在医学上得到了认可。所以,我们会看到有很多吃不好、也吃不坏的药物大量存在,并且广泛使用。

中国这类的药就更多,比如大量的中成药、保健药,它们用作安慰剂是非常有效的,所以也不能没有。你比如在1988年那场上海的甲肝事件中,板蓝根不但起到了安慰剂作用,还起到了安抚社会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

安慰剂效应的生物学本质至今还不是特别清楚,但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存在。因为在某些时候,特别是针对像疼痛、抑郁症、失眠这类神经系统疾病的时候,安慰剂效应的强度已经大到了无法忽视,甚至可以和很多真药相提并论的程度。

你比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国农村都流行吃解热去痛片这类的镇痛药物。很多人都因为某种疾病产生了不同部位的疼痛,乡下赤脚医生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再说了知道有什么病也治不起,就给开几片去痛片。好多人都说吃了药就好了,那时中国人对少见的西药还是有崇拜心理的,其实是安慰剂的作用。我爸爸年轻时头痛,后来知道是高血压引起的,当时不知道,就养成了吃去痛片的习惯,不吃就痛,一吃就好。这其中有那么一点点咖啡因成瘾的原因,但那点咖啡因还没有喝茶多,主要是安慰剂成瘾。

2020年7月29日,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第一次用客观证据证明了非欺骗性安慰剂效应的存在。就是告诉你,这就是安慰剂,也起作用。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试验,我们有空可可聊聊,按照他们的试验结果,就可以得出“心诚则灵”的结论。

所以,对健康这个概念,我们还是要有科学的认识,科学认识的事实就是身体不会永远健康,健康只是一个动态的趋势。也许这辆车一直就不怎么好,但也不见得马上就停下,因为一直在自我修复。不要去迷信各种科学的结论和保健养生,有对待健康正确的心态才是真正的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种降糖药是不是该被当作糖尿病人的宝贝,居然还能抗癌抗衰老?
二甲双胍:笑到最后的抗糖尿病药
降糖药二甲双胍源于紫丁香,如今又被发掘出多种疗效
它是糖友的“神药”!能降糖、降压、减肥……
你不知道的降糖药身世,它的发现竟然源于一株有毒的牧草!【糖用药】
二甲双胍来自于草药,造福广大糖尿病患者,但4类人需谨慎服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