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立课眼,打造精品课堂
巧立课眼,打造精品课堂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课堂阅读教学出现了一种随意、离散、低效的现象,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最关键的是打造高效课堂和精品课例。挖好切入点,巧立课眼,追求课堂结构的整体性和简约性,那么,无论从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还是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看,都将达到课堂整体结构的最优化——经济而高效。本文试就如何巧立课眼作三点探讨:即以标题为课眼、以文眼为课眼和以关键词为课眼。从而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构筑立体语文,打造精品课例和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眼 文眼 关键词  精品课堂

【正文】

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文有文眼,戏有戏眼,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也应有最能吸引学生的闪光点——课眼。课眼是教育者根据课文的精华所在或是关键之处而设置的课堂教学切入点、突破口,又是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更是学生知识能力培养的生长点。抓住它,可以纲举目张,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它,学生可以窥探全课之精髓,扪索作者的灵魂。

一堂好课有课眼,如何找准切入点——课眼,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种途径:

一、以标题为课眼。

标题作为切入点,最简便易行。宁鸿彬特级教师上《七根火柴》,余映潮特级教师上《散步》,都把标题作为课眼,展开拟题训练,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笔者参加金华市优质课评比获得金华市一等奖所上《我的叔叔于勒》一课,经过反复研读文本,最后决定从题目“我的叔叔于勒”这一称呼切入,形成三个板块一个称呼见金钱,一个称呼现辛酸,一个称呼唤人性。首先请学生先看题目,我的叔叔是对于勒的——称呼。那么,我们先从称呼入手,请同学们快速跳读课文,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用了哪些不同的称呼?想一想,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这种不断变化的称呼中能看出什么?这样很简练完成第一个板块的解读:金钱异化了人。最后讨论为什么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呢?学生明确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希望,冷中还有热,还有光,还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为题,正是作者对亲情的呼唤,对人性的召唤。犹黑夜中的灯塔,穿过悲凉之雾,照亮人的灵魂!这样的教学设计始于称呼,终于称呼,真可谓:一个称呼,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心灵之音;一颗热心,唱出了一曲亲情沦丧的哀歌;一双慧眼,洞观了金钱深重扭曲和腐蚀人类心灵的痛苦。

另外像《变色龙》可把“变”字作为课眼设计教学,《皇帝的新装》可把“新装”作为切入点,巧选标题为课眼,都能达到有效教学,展现精彩,打造精品课堂。

二、 以文眼为课眼。

课眼不等文眼,有些文眼可以用做教学设计的课眼。比如《湖心亭看雪》一文,文眼很明显就是关键句“莫说相公,更有痴似相公者!”的“痴”字,那么我们通过让学生解释和组词后,可精炼地提炼出“痴迷”“痴情”“痴心”这样三个关键词,设计三个教学板块:痴迷于景,痴情于人,痴心于故国。这样文眼“痴”就巧妙地成了课眼,以“生命”为重心,以“”为切口,以“言语”为立足点。言文合一,让生命的河流在语言中徜徉,直达人的心灵。

有些课文的文眼不明显,那就需要我们细读文本,挖掘文眼。如《泥人张》一课,通过文本细读,我们挖掘出一个“捏”作为文眼,以此作为课眼怎样设计教学呢?请看主要环节:1请学生组词:捏——捏绝、捏弄、拿捏、刁难、要挟等。2请结合课文内容用“捏”字造句 :海张五拿泥人张;泥人张泥人海张五。3、请你结合文中细节、词句说说:海张五怎样拿捏泥人张?泥人张怎样泥人海张五?4、深入思考:海张五凭什么拿捏泥人张?泥人张凭什么泥人海张五?最后板书:手艺道——捏——生命尊严。这是文字的泥塑——作者冯骥才用文字捏造出人的灵魂。

这样的设计较为巧妙,读出了“捏”的多义性,又围绕文中人物进行了丰富而有层次的解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最后读出作者的深层意图——用文字捏造泥人张的灵魂。

以文眼为课眼,是一条有效教学,打造精品课堂的捷径。

三、以关键词为课眼。

语文关键词,对于一篇文章而言,反映的是能提示文章核心意义的词语;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指的是能实现教学目的的词语。关键词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它能反映文章的核心意义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语文关键词的选定过程,实际上是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文路梳理,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过程。

在浙江省六地市初中语文研讨会笔者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经过反复推敲,我又从关键句“莫说相公,更有痴似相公者!”中提炼出三个关键词,重新设计主问题。

1.“痴”——痴迷,让张岱如此痴迷的西湖有怎样的景色?

2.“似”——相似,张岱与湖中两人有何相似之处。

3.“更有”——还有,张岱与湖中两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上还有什么相似点吗?

紧紧抓住文本的关键词教学,让学生通过这条独特的语言通道进入课文,由景到人,由人到心,由心到景。最后学生品味“湖中人鸟声俱绝”的“绝”字有何深意时,一生说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绝”是景绝、境绝,更是心绝,心决。”时,台下老师掌声一片。学生在文本里走了一个来回,即由文字——文学——文化,又由文化回归文字,建构了学生的言语意义。最后学生的自由表达“张岱我想对你说时”,精彩的思想伴随着精彩的诗意的文字,学生已走进了张岱的心灵。台下掌声多次响起。

这样体会作者情感,领略课文意境,就会水到渠成。如此设计,由集中到精练,一线贯穿,有序呈现巧妙而有趣,课堂绽放精彩。何以有如此之效?我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此时,教师、学生、文本在课堂上已是合一。

另外,吴积兴老师执教《山坡羊·潼关怀古》,就紧紧围绕“山河表里”、“宫阙”、“踌躇”、“苦”四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是一个经典课例。郭初阳老师执教《老王》,依次解读文中的“不幸”、“善良”、“愧怍”和“正义”展开教学,引领学生走进了那个时代:那是一个让人“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动弹不得时代,那是一个“把自己降格为‘货’”的非人的时代。,掠过这四个关键的语词,明白杨绛先生最为深远的用心。这又是一个经典课例。

提炼关键词为课眼,是言文合一的一条有效通道,文本细读,“文”“言”结合,板块推进,曲折起伏。精品课堂,引领学生智慧诗意的言语人生!

总之,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课迥异,但只要我们牢记生本理念,紧扣文本特质,牢记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落脚点,真正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平时潜心学习,多方观摩,努力实践,就一定能通过巧设课眼,去粗取精,化繁为简,打造出以少胜多,以巧取胜,事半功倍的精品课堂。找到好的切入点,就等于找到了一条由触摸言语到把握主题、领悟意义的秘密通道,培养语感、感悟言语生命就成为课堂的常态,工具性与人文性也就能合二为一了,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就不是一句空话。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课眼,就是这样的点,通过课眼,触摸言语生命,从而收到一字穷理,定全课之主脑,片言居要,连通体之经络的艺术效果,真正打造精彩、厚实、高效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2.《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

3.《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山教学大赛观感
散文教学的高效教学法
【曹静专栏】图说《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上)
11个策略,将“课后习题”有效融入课堂
关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教资面试这10个“绊脚石”,你得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