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肝胆病辨证
userphoto

2023.02.19 内蒙古

关注
                        九州香主耕杏林

 

肝胆病辨证

1.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指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 动,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对。
  本证多因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或因失血、久病,营血亏虚所致。
  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肝血不足,目失所养,故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筋失其养,则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 动。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白无华,头晕。舌淡,脉对,为血虚之象。本证以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表现为审证要点。

2.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或见手足蠕动,或胁肋隐隐灼痛,舌红少津,脉弦对而数。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灼肝阴,或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致使肝阴不足而成。
  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故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络失养,且为虚火所灼,疏泄失职,故胁肋隐隐灼痛;筋脉失养,则见手足蠕动。阴虚不能制阳,虚热内蒸,故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虚火内灼营阴,则为盗汗;虚火上炎,故面部烘热或颧红。阴液不能上承,则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对数,为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征。本证以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虚内热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3.肝郁气滞证

肝郁气滞证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证,简称肝郁证。
  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或见瘿瘤、瘰疬,或见胁下癥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舌苔薄白,脉弦或涩。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扰,阻遏肝脉,致使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所致。
  肝性喜条达恶抑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经脉不利,故胸胁或小腹胀满窜痛,情志抑郁寡欢,善太息。女子以血为本,冲任隶属于肝,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气血失和,损伤冲任,故见乳房作胀或痛,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若肝气郁结,气不行津,津聚为痰,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肝气夹痰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喉,可见咽部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此称为梅核气);痰气搏结于颈部,则为瘿瘤。若气滞日久,血行瘀滞,肝络瘀阻,日久可形成癥块结于胁下。苔白,脉弦,为肝气郁滞之象。本证以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表现为审证要点。

4.肝火炽盛证

肝火炽盛证是指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以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又称肝火上炎证,简称肝火证,亦有称肝胆火盛证、肝经实火证者。
  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不寐或恶梦纷纭,或胁肋灼痛,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本证多因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因火热之邪内侵,或他脏火热累及于肝,以致肝胆气火上逆所致。
  火热之邪内扰肝胆,循经上攻头目,气血涌盛脉络,故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肝失条达柔和之性,则胁下灼痛,急躁易怒。肝藏魂,心藏神,热扰神魂,则见不寐或恶梦纷纭。胆经循行耳中,肝热移胆,胆热循经上冲,故见耳鸣如潮,甚则突发耳聋。热迫胆汁上溢,则口苦。火邪灼津,故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迫血妄行,则见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经实火内炽之象。本证以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为审证要点。

5.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是指由于肝肾阴亏,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证候。
  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脚轻,舌红少津,脉弦或弦对数。
  本证多因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或因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致使肝阳偏亢所致。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肝肾之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升发太过,血随气逆,亢扰于上,故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失眠多梦;肝性失柔,则急躁易怒。肝主筋,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肝肾阴亏,筋骨失养,故见腰膝酸软无力。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头重脚轻,行走飘浮。舌红少津,脉弦或弦对数,为肝肾阴亏,肝阳亢盛之征。本证以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为审证要点。
  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应予鉴别:两者在证候与病机上有近似之处,因火性炎上,阳气亦亢于上,故均以头面部的症状突出。
  肝火上炎和肝阳上亢的区别:

肝火上炎以目赤头痛、胁肋灼痛、口苦口渴、便秘尿黄等火热证为主,病程较短,病势较急,阴虚证候不突出,故病情纯属实证,系由火热之邪侵扰所致。

肝阳上亢以头目胀痛、眩晕、头重脚轻等上亢症状为主,病程较长,病势略缓,且见腰膝酸软,耳鸣等下虚症状,阴虚证候明显,故病情属上实下虚,虚实夹杂,系由气血逆乱所致。

6.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由于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由于肝胆位居中焦,故在三焦辨证中属中焦病证范畴。
  胁肋灼热胀痛,厌食腹胀,口苦,泛呕,大便不调,小便短赤,或见寒热往来,身目发黄,或阴部瘙痒,或带下色黄秽臭,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本证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湿热内生,或由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致使湿热蕴阻肝胆所致。
  湿热内阻肝胆,疏泄失职,气机不畅,故胁肋灼热胀痛;湿热郁蒸,胆气上溢,则口苦;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见身目发黄;邪居少阳胆经,枢机不利,正邪相争,故见寒热往来。湿热郁阻,脾胃升降、纳运功能失司,故见厌食腹胀,泛呕,大便不调。足厥阴肝经绕阴器,若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可见阴部瘙痒,女子带下色黄秽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均为湿热内蕴之象。本证以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阴部瘙痒及湿热内蕴征象为审证要点。

7.寒滞肝脉证

寒滞肝脉证是指由于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寒凝肝经证,简称肝寒证。
  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引痛,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巅顶冷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上巅顶。寒性收引凝滞,寒袭肝经,阳气被遏,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故见少腹冷痛牵引睾丸坠胀冷痛,或见巅顶冷痛。寒为阴邪,阻遏阳气而不布,故见形寒肢冷;寒则气血凝涩,故疼痛遇寒加剧,得热痛减。舌淡苔白润,脉沉紧或弦紧,均为寒盛之象。本证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等为审证为点。

8.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证是指由于痰热内扰,胆失疏泄所表现的证候。
  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胸胁闷胀,善太息,头晕目眩,口苦,呕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本证多因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致胆气不宁,心神不安所致。
  胆为清净之府,主决断,痰热内扰,胆气不宁,故见胆怯易惊,胆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胸胁闷胀,善太息;痰热内扰心神,则烦躁不安,惊悸不宁,失眠多梦。胆脉络头目,痰热循经上犯,故见头晕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见呕恶;热迫胆气上溢,则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为痰热内蕴之征。本证以惊悸失眠,眩晕,苔黄腻为审证要点。

9.肝风内动证

肝风内动证是对内生之风的病机、病状的概括。内风所以冠以,这是由于内风之生成与内脏阴阳失调有关,特别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证则是泛指患者出现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具有动摇特点为主的一类证候。根据病因病性的不同,临床常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等不同证候。
(一)肝阳化风证
  肝阳化风证是指由于肝阳升发,亢逆无制所导致的一类动风证候。
  眩晕欲仆,头摇,头痛,肢体震颤,项强,语言謇涩,手足麻木,步履不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对有力。甚或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
  本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或素有肝肾阴亏,阴不制阳,阳亢日久,亢极化风,从而形成本虚标实、上实下虚的动风之证。
  肝阳亢逆化风,风阳上扰,则目眩欲仆,头摇;气血随风上逆,壅滞络脉,故见头痛;肝主筋,风动筋脉挛急,则项强,肢体震颤;足厥阴肝经络舌本,风阳窜扰络脉,则语言謇涩。肝肾阴亏,筋脉失养,故手足麻木;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上实下虚,故行走飘浮,步履不正。舌红,脉弦对有力,为肝肾阴亏阳亢之征。若风阳暴升,气血逆乱,肝风挟痰蒙蔽清窍,则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中痰鸣;风痰窜扰经络,经气不利,则见口眼 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舌强不语。本证以平素即有头晕目眩等肝阳上亢之状,而又突见动风之象,甚或卒然昏倒,半身不遂为辨证依据。
(二)热极生风证
  热极生风证是指由于邪热炽盛,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在卫气营血辨证中,归属血分证。
  高热烦躁,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甚则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神志昏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本证多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因邪热亢盛,燔灼心肝二经所致。
  邪热炽盛,燔灼肝经,伤津耗液,筋脉拘挛迫急,故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热邪蒸腾,则呈高热;热传心包,心神被扰,轻则躁扰不安如狂,重则神志昏迷。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肝经热盛之征。本证以高热兼见动风之象为审证要点。
(三)阴虚动风证
  阴虚动风证是指由于阴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颧红,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脉对数。
  本证多因外感热性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阴液亏虚,致使筋脉失养而成。
  具体分析参见肝阴虚证。本证以动风兼有阴虚之表现为审证要点。
(四)血虚生风证
  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脉失养所表现的动风证候。
  本证多见于内伤杂病,因久病血虚,或因急性、慢性失血,而致营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
  具体分析参见肝血虚证。本证以动风兼见血虚的表现为审证要点。
  肝风内动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生风之不同,应从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加以鉴别。凡肝病出现动风的征象,多为急病、重病。其中热极生风因热邪伤津耗液,筋脉失养所致,故以高热伴见手足抽搐有力,颈项强直为诊断要点,属实热证;肝阳化风系由肝肾阴虚,肝阳亢逆失制而成,以眩晕欲仆,项强肢颤,手足麻木或卒然昏倒,口眼 斜,半身不遂,舌强不语为主症,属阴虚阳亢(或上实下虚)之重证;血虚生风与阴虚动风均由阴血亏虚,筋脉失养而成,以手足麻木,震颤或蠕动无力为其风动的特点,均属虚证。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uvy9D9ux_8iIrHAE2ICa1Q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之肝胆病辨证
脏腑辨证之肝病辨证
中医对“肝胆”的详细辩证(二)
肝风内动
第四节 辨肝病证候
第八章 脏腑辨证(肝与胆病辨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