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十枣汤五大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的重要性赤石脂禹余粮汤旋覆代赭汤麻杏石甘汤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半夏5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党参3   炙草3   大枣5

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按之则自濡,但「气痞」耳。

病发于阳,下之成胸。病发于阴,下之成痞。

浮就是病在表,紧就是寒,就是表有寒,应该先发表再攻里。结果先攻下,造成病反而入里痞证就出现了。有表证的时候要先发汗。开桂枝汤葛根汤下去的时候,会出表汗。这汗是从肠胃的津液来的。所以肠胃的津液是汗的源头。解表时肠胃的津液应该是走皮肤出来。

反攻里的话,肠胃的津液就往下走了。往下走的时候,本应在表的免疫系统就跑进肠胃里面来。所以肠胃里的津液,可以从肠胃达到表。表的津液也可以顺着同样的管道进入肠胃。

肠胃科的医生一定要特别注意,为什么要按之自濡,连张仲景都要去按他,就是要你作腹诊,就是要确定一下,肚子有没有长了硬块在里面?如果有硬块可能是硬大便。

如果压下去软绵绵的,代表里面没有堵到东西。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只是气堵到了。

为什么?因为胃里面有热度有动能。热气本应该是往上走的。走到头上走到四肢表面上处。结果被攻下的时候,热就往下走,堵塞在下面。所以这气体是热气。所有肠胃科的病,包括后面所介绍的五个泻心汤,大多是寒热并见,寒热胶结的情形。

人体内从胃一直摸到十二指肠、大小肠,胃的下方就是胰脏,中医叫做膵肉,旁边是脾脏,中间有脾之大络(大血管),脾脏有血管通到胃的下方,胃的蠕动就是靠下面的血管充血帮忙它蠕动的。「中脘穴」正好在胃的上方,肚脐的两边就是「天枢」,刚好就是在大肠的两个上头,小肠的正中心就是「关元穴」,如果按下去胃里面软绵绵的就是没有东西堵到。

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病反入里,则作「痞」,按之则自濡,但「气痞」耳。

病发于阳,下之成胸。病发于阴,下之成痞。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等量用之)

如果是太阳中风,感冒了,同时有下利有呕吐,太阳中风下利我们开葛根汤下去。

如果有呕吐就葛根加半夏。如果表解者,乃可攻之。要先解表再攻里,攻他的时候。

其人漐漐汗出,发汗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解表后有这种现象一定是平常湿气就很重,还有肠胃很差的人得到葛根半夏汤解表后也会这样。

为什么会严重到用十枣汤?平常解表时,一定是开发汗剂。这汗一发以后,滤过性病毒和不要的水离开体表以后。好的水份还会顺着三焦淋巴系统回到胃里面来,津液会自行返回胃里面。如果好的津液没有回到胃里面,病人会燥渴。小便就没有了,这时候就是五苓散证。

现在这种情形是水回来了,但是并没有回到胃里面,而是回到肺里面,因为肺主皮毛。为什么回到肺里面?因为土挡到了,脾土太旺,脾伤到了,脾就胀起来。也就是脾湿。这表水一发出去以后,没有办法回到肠胃里面,就慢慢渗到横膈上去。

如果水不多会头眩就是苓桂朮甘汤。如果渗得更多,愈来愈严重,就是用「十枣汤」。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这病人本来是麻黄汤证表寒,结果没有开麻黄汤,如果病人抵抗力很强,自己会好,有的病人不会好,这时候麻黄汤证转成里寒了,变成小青龙汤证。

麻黄汤症没治疗,表寒陷到肠胃里面,变成小青龙汤症。病人一直咳嗽。表面皮肤有寒,里面有寒痰。这寒痰就是寒水。就是表面的免疫力,表水表津液,顺着水道系统到肺里面来的。本应该是小青龙汤一剂就去掉的。因为小青龙汤是心下有水气。结果又没治疗没开小青龙汤。这水就慢慢堆积起来,造成「十枣汤」证。

「十枣汤」中医叫「朱雀汤」,是伤寒论里面,目前最峻最强的排水攻水的药。

如果这水在皮肤表面上用「越婢汤」。肠胃里的水是表水汗水回头的。水正常应该进入肠胃。结果不入肠胃入肺了。所以整个胸膛里面全部都是水。还有一些水渗到脏和腑中间的膈膜上就是三焦。所以脏没有积水。可是脏和腑中间的三焦网络全部充水。病人会心下痞鞕满。胃里面胀满的很难过硬硬的。引胁下痛。整个胁肋都积了水,两胁下很痛。呕即短气。恶心想吐,吐又吐不出来,因为水不在胃里面。

为什么短气?横膈膜都充水了,像海绵一样,吸气又不能下降被顶着,呼气就吐出来,自然气很短。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等量用之)

汗出不恶寒者。代表他还有流汗没有恶寒,就是没有表证了。所以在喝十枣汤之前一定要确定他没有表证。所以肺里积水,心脏积水,肝积水,肝硬化末期的腹水,十枣汤都可以用的。临床上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汗出。病人阳气虚脱时会流出油汗,这个时候就不能用十枣汤了。

能把胸腔下方横膈膜肺的下方的水利出来,完全靠甘遂。所以大陷胸汤和大陷胸丸都是结胸。如果结胸从胃的痞鞕一路往下走,因为比较下面就是大陷胸汤把它攻掉。

同样是结胸但是病往上走,顶到喉咙,脖子都不能弯下来,如果用大陷胸汤就跑太快了,结胸会没有去掉,这时要改用大陷胸丸,因为丸剂本身是药缓力重,吃大陷胸丸可以因势利导,把它导下来。

所以结胸有两种症状,一个从从心下往上升的用大陷胸丸。一个从心下往下走用大陷胸汤。都是以胸膈为主。所以半夏甘遂一定会用到,甘遂利水利痰的力量非常强。

如果水渗到脏腑中间的三焦油网的时候,一定要靠大戟才能打通。甘遂利水利痰,去肺中的积水与子宫中的积水。但甘遂还有涤痰的效果,所以大陷胸汤用甘遂。

肺泡里面都是水的时候用芫花,芫花去除胸腹的积水,所以会用到芫花的病人一定到了「但坐不得卧」的阶段,就是肺积水不能躺,一躺下去就要喘就再坐起来,吃完十枣汤,三小时就好了。这三味药磨粉等量的用,各 l/3 钱,一次只给病人一剂。

因为这三味药都是碱性的药,胃里面有胃酸,如果光吃这三味药到胃里面,胃就会难过了,所以要靠红枣,过去拿十个红枣去熬,现在大枣比较小,用二三十个浓一点无所谓,红枣汤能中和碱性,且让药发散的力量很强。喝汤的汤匙一平匙,瘦的人用半匙。

平旦服。这就是吃十枣汤的技巧了,一定要是早上六点钟吃,五点到七点都可以。因为「肺寅大卯胃辰宫」,大肠开卯时,肺和大肠相表里。水在上焦的时候,用十枣汤攻下去的时候,病人会出现上吐下泻,如果有痰,上面吐出来的是痰,如果没有痰,只有水这水是泻出来的,全部从大便排。病人吃十枣汤后约半小时,就会开始跑厕所,连续约三小时,中间大概上六七次水才排完,这三味药都是毒药, 但是三小时后通通排掉了。

若下少者,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如果大便三四次。应该下六七次才够。病没有完全除掉的,第二天再吃。再加半匙,得快下利后,标准是六次。糜粥自养这时候喝稀饭,用红枣下去熬稀饭,不能吃油腻的食物或鱼肉类,否则会有余热。

因为吐了很多,用红枣把胃的津液补足,临床上看到肝病的腹水、脾脏病腹水的时候,也是一样用「十枣汤」;不可以每天用十枣汤。吃完十枣汤后要调理病人的肠胃。

北派的观念只要病人的肠胃功能非常好,吸收的功能非常好病人就不会死。

肝病腹水的时候,肚子里面有很多水,停在三焦油网脏腑中间。所以大戟加重。如果积水在肺的上方,三剂等量。如果肺积水甘遂多一点。攻出来的水,其实就是人体内的高蛋白的东西。这营养应该给脏腑。结果被水堵到了,这营养一段时间后会坏掉,所以必须把它排掉。看到十枣汤的病人,确定没有表证的时候要速攻。不要等到胃气已经没有才攻。十枣汤喝下去结果病人死了,以为是吃到毒药死的。

所以要小心麻黄汤证没好,变成小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没好,再变成十枣汤证。

152:「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   芫花    甘遂   大戟    (等量用之)

153:「太阳病」,发热恶寒,医发汗,无阳而阴独,因复下之,遂心下「痞」 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太阳病,发热恶寒。医生给他发汗就好了。无阳而阴独。结果发汗发多了病人的阳气都没有了胃里的津液都没了。血里的津液都没了完全剩下阴了。因复下之又攻下。遂心下痞。造成心下痞了。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表被发汗发掉了,里又被攻下,所以阴阳都消掉了。

复加烧针再加上烧针。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结果病人胸烦,面色青黄。讲青色的时候已经是果了。中医看到青色的时候,就知道他血凝到了血停止下来了也就是血缺氧了。临床看到冻死的人是发青的。还有心脏休克人缺氧的也是。

所以看到病人面色发青,基本上病人的感觉是痛。血液循环停止下来了,才会青色的。

如果看到病人脸黄色的,黄色是湿聚。就是湿聚在一起太盛的时候病人脸上是黄色。

小孩的脸上山根一带有青的一块,这代表说小孩腹部有寒气。所以小孩的血凝在小肠里面。这时候要用小建中汤重用芍药。小建中汤是桂枝汤里面芍药加倍再加饴糖,小建中汤进入肠胃,把静脉血打出来。所以小建中汤下去以后,胃口大开。

另外嘴唇上有一点一点的白点,就是肚子里面有虫。肤润者,难治。为什么?因为阳脱而油脂往外走,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因为脾主四肢主肌肉,如果手脚还有温度代表胃气没有丧失掉。只要病人的胃气没有丧失掉,在张仲景的理论都是可以治的。治病的时候一直要到病人的胃气没了,再好的药都不受的时候才放弃。

153:「太阳病」,发热恶寒,医发汗,无阳而阴独,因复下之,遂心下「痞」 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润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2      黄连1      

过去这个大黄黄连泻心汤剂曾经用在肺结核出血的治疗上。大黄黄连这两味药本身就是气厚味重的中药。大黄黄连这两味寒凉药在临床上消炎的力量非常强大。所谓麻沸汤,就是用滚滚的开水泡大黄黄连,象茶一样喝。还有一种就是把大黄黄连包在棉布里,放在水里浸,喝挤出来的大黄黄连汁。这样药汁比较浓。

麻沸汤这样取药就是取气,取气轻往上升,所以要让药往上走的时候,一定要用泡的。

如果是汤剂,取它的味重,因为汤剂会越熬越浓,所以让药往下走的时候用煮的。

伤寒论里只有两个地方讲出血。甘草干姜汤是胃大量出血,里寒时候在用。如果是痔疮,就要用煮的,因为在下焦。也有里热出血的,从嘴巴鼻子喷血出来,或眼睛微血管出血,这时候用麻沸汤。用泡的不用煮的。因为出血在上焦。鼻子出血是因为胃里面太热了,胸阳太热往上走热太盛的时候血管破裂掉了。所以从嘴巴或鼻子出血。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2     黄连1      

临床上看病人,按之濡,按胃软绵绵的。结果病人其脉关上浮者。上焦的肺。心脏的地方很热。肺结核就是这样,结核就是里面发炎了。中医没有这名词,中医叫痨瘵。

病人三黄,就是病人脸黄、小便黄、全身黄,病人瘦瘦干干的。焦黄的,肺里面发炎了。有的肺里面都是脓痰,肺都萎缩掉了。所以知道是上焦热,处方的时候大黄二、黄连一。药量用两计没关系,因为用泡的,一次泡可以吃好几次。譬如眼睛出血,会出血就是血离经了,血会离经就是热才会离经。所以是上热,这时用大黄黄连汤的时候用滚水泡一下就消掉了。

此方不仅治吐血、衄血。凡下血、尿血、齿衄、舌衄、耳衄等一身九窍者,无一不治,真治血之玉液金丹也。从高压的深海里面出来的都可以用。:跌打损伤,昏眩不醒人事,及血出不己者,大宜此汤。患金疮者,惟用此汤可治。刀伤的大多用外敷,平常做外用的时候三黄里面加些细红砂糖,砂糖粘可以去湿,所以砂糖可以预防化脓。

【餐英馆治疗杂记】本方诀曰:此方以心下痞,大便秘,上气为目的;并一切上焦有蓄热,或口舌生疮,或逆上而眼目赤者,皆当以大便秘为目的。这时候的用法大黄、黄连煮成汤。

酒客郁热下血者,肠痔肿痛下血者,痘疮发热炽盛而七孔出血者,产后血晕郁冒或如狂者。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饮食不美,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疮痍。及之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肘后百一方】曰:患恶疮三十年不愈者,以大黄、黄芩、黄连,各三两为散,将疮洗净为止。每日三次敷之,无不瘥。所以脓疮的时候,把伤口清洗干净再敷三黄泻心汤,加白朮可以去湿,三十年没好就是湿很盛,粘答答的就是湿,所以光去热不够的,还要去湿,所以才会三十年没好。可以加乳香、没药可以收敛伤口排脓,加三七帮助排脓。

中焦有热的时候,病人的感觉是心膈烦躁,饮食不美,吃东西没有味道。如果是下焦有热,小便是黄的,大便便秘。这一段就是如果去判断热在中焦还是在下焦。

痔疮的时候,不要管它痔疮长什么样子,三黄泻心汤煮汤剂。外痔可以表面放血,下针下「孔最」、「承山」,痛马上去掉,外敷用枯痔散,还有肛门用烟熏,把「雄黄」放在瓦罐里烧,把肚子包起来,肛门对着瓦罐熏,痔疮马上收口,也可以做成粉敷在外面,七天左右会剥落,内痔,用汤剂把直肠脱出来,然候敷「枯痔散」,再下针,痔疮好了再吃汤剂把肠子收回去。

戒烟涤痰方:皂荚三钱,红枣适量,痰多加天南星三钱,口不渴者加半夏。戒烟后胃口太盛加石膏一两以上。去肺中之湿气加知母五钱。如果戒烟以后失眠和烦躁者加柴胡三钱,黄芩三钱,郁金五钱,疏散肝郁以后,抽烟的欲望自然就少了。

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2     黄连1       

155:心下「痞」, 而复恶寒, 汗出者, 「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   大黄2    黄连1    黄芩1    炮附1

心下痞。就是胃里面难过,就是肠胃科的问题。恶寒就是怕冷。汗出就是表虚掉了。

本身肠胃发炎,结果表又虚掉了。痞证要先解表再去攻里。这时候寒热药要并用。

心下痞的部份,用大黄黄连黄芩。恶寒。汗出要用固表去寒,这时候用炮附子。附子的性善守。所以用附子泻心汤。病人盗汗不止的时候,用炮附一下去 汗马上就止掉了。失血很多的时候,可以用炮附来固阳。遗精频尿也可以用炮附来配合龙骨牡蛎。

同样用泡的,大黄、黄连、黄芩用泡的,附子煮汁,附子如果用泡的,会只有头不流汗,身体还在流汗;会用到三黄一定是里面很热,除了肺外,还有肠胃热也可以用。

155:心下「痞」, 而复恶寒, 汗出者, 「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   大黄2    黄连1    黄芩1    炮附1

156: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有表证反被攻下,造成心下痞,给泻心汤。

这条辨是说不是痞不能解,而是本身有水饮停在下焦,泻心汤下去,不是泻心汤不解,而是他有水饮所以没解掉,这时候用五苓散把水排掉。所以五苓散证一定是病人有口渴、烦躁、小便不利,水停在下方不利。表水又回不到胃里面,停在表面上,所以造成口渴。小便不利。

如果口渴。小便不利。先检查有没有肾结石或膀胱结石,都没有再问口渴不渴?有。就是五苓散证。五苓散也是消水肿的药。病人没有口渴,代表病人的肠胃津液很足。

156:表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烦躁,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一方云,忍之一日乃愈。有表证反被攻下,造成心下痞,给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伤寒发表之后,结果胃不和。所以肠胃科的病常常发生在,开发表的药给病人的时候,病人会好就好了。或发生肠胃科的问题,就是表证好了,结果胃不舒服,引出了其它肠胃的病。

伤寒论里面讲的胃就是肠,心下就是胃;心下痞鞕。就是气结在胃里面。胃里面胀胀的堵到了很难过。干噫食臭。常常「噫」气出来,嘴巴里面很臭,就是里面有宿食。

胁下有水,腹中雷鸣,下利者。平常不会有这种现象,只有肠胃有问题的才会有。

一般来说发表后开了麻黄汤或桂枝汤或葛根汤,把肠胃的津液发到表面上来,结果水回来的时候,它没有回到胃里面因为胃里面有脏东西堵到了,水直接渗到肠子里面去,水不应该渗到小肠的,因为小肠是火。水火不容。小肠一渗到水的时候,火就没有了。这水就从小肠直接进入大肠,就听到咕噜噜的水在里面响,就下利了,在这种情形就是,生姜泻心汤。

伤寒论从半夏泻心汤开始,治疗下利最好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 最常用到下利的方子就是「生姜泻心汤」。肠鸣下利,肚子里面都是水就是标准的生姜泻心汤证。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干姜1 黄连1

半夏泻心汤: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干姜3 黄连1

甘草泻心汤:         大枣5  炙草4          半夏3 黄芩3  干姜3 黄连1                                      

生姜拿掉后就是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可以止呕,病人肠胃不舒服呕酸的时候,用半夏泻心汤。

如果有下利的现象的时候,就是半夏泻心汤重用生姜。这里生姜干姜并用,干姜是温中,热,让肠胃蠕动功能恢复。生姜能散水,把肠胃里面的水散掉。生姜泻心汤是寒热并结。所以寒药热药并在里面。因为嘴巴呕气,肠胃里面有宿食,所以用黄连黄芩解肠里面的病毒。

因为下利,把水都排掉,肠里面的津液就不足了,所以用炙草大枣党参补津液。生姜用来散胃中的水,半夏用来散胃外面的水。胃病好了以后,最好是平常吃饭不要过饱,让微饿的感觉来强化我们的胃气。人工的食物咖啡等等少吃,吃清淡一点。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凡患噫气干呕,或嘈杂吞酸,或平日饮食每觉恶心烦满,胁下有水饮升降者。其人大多心下痞鞕,或脐上有块,宜长服此方。

所以常常下利,肚子常鸣叫的人都是生姜泻心汤证。常常呕酸的就是半夏泻心汤证。

早上起来嘴巴很苦的是小柴胡汤证,胆汁上逆,小柴胡汤治少阳热,所以要重用黄芩。

方伎杂志曰:凡患此等之人,多属嗜食酒肉食者或喜食咸辛甜食者,治此等人必徒劳无功。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半夏泻心汤: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甘草泻心汤:        大枣5  炙草4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伤寒应该发表结果下之造成谷不化就是吃什么拉什么完全不消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这时医生看到心下痞,以为是里面还有堵到宿食,就再攻。

结果造成痞变成大痞子。这时候肠里面已经没有东西了,并不是热结。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甘草泻心汤常用在急性的肠胃炎。甘草是解毒的。

为什么不用半夏泻心汤或生姜泻心汤?因为有的食物还有用,把它通通排掉,身体会虚掉,甘草下去除了缓和肠胃以外甘草还可以把药停在肠胃久一点坏的食物把它分解掉好食物把它留下来。

甘草泻心汤也会有「噫气」「恶心」,但是没有食臭,闻不到臭味。所以甘草泻心汤是胃气虚掉了。并没有脏东西堵在胃里。所以只听到噫气咯但是没有闻到臭味。

生姜泻心汤有闻到臭味有拉肚子。这是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两者区分的地方。

半夏泻心汤比较好区分,有呕就是半夏泻心汤。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半夏泻心汤: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甘草泻心汤:        大枣5  炙草4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都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炙草大枣。因为里面都有水半夏来利水降逆。里面有发炎,黄芩黄连来处理。胃里面寒掉了用干姜让胃热起来。肠胃虚了炙草大枣把津补足。

例如狐惑,女人的性病,在阴部有红肿或起一小块发炎,不会传染,但会痒痛,严重的影响到喉咙也发炎,有的女人有白带喉咙也不好,因为喉咙和妇科是连到的,平常看的时候又是甘草泻心汤证,所以中医辨症论治,是同证同治。

一位纽约客,心脏动脉血管堵塞,开刀两次,心脏动脉血管堵塞的人,左眼有严重红血丝,扎针:天突」 巨阙」 关元」 肠关」心阙」、「厉兑」阳明经的井穴,井主心下满。病人主述心下痞,胃里面难过,所以处方「甘草泻心汤加防己」。当天病人回去上了七次厕所,因为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心脏动脉血管的堵塞,就是堵在小肠里面。

158: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        大枣5  炙草4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半夏泻心汤: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3

生姜泻心汤: 生姜4  大枣5  炙草3  党参3  半夏3 黄芩3  黄连1 干姜1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 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   白术    等量用之

伤寒,如果服了汤药,造成胃里面胀胀的,下利不停,服生姜泻心汤就好了。 好了以后,医生认为里面可能又堵到了,再用其它药攻下,结果又下利不止。医生用「理中汤」,就是用白朮、干姜、 人参、炙甘草,想让肠胃功能很快的恢复。结果吃了理中汤越利越甚。 理中汤是理「中焦」的虚。 被攻下了以后是下焦的虚。所以把中焦壮起来没有用的,这时候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

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在伤寒金匮里面有一原则:治利的时候,处方下去不能止利的时候要利小便。想办法把大肠小肠里面的水导到膀胱小便出来,利就止掉了。

所以临床上,包括霍乱、痢疾的上吐下泻、下利不止,都可以利小便把利止掉。

利小便最好的药是猪苓、泽泻。所以把猪苓、泽泻加到止利的药里面。

一般来说下利太厉害的时候,先用赤石脂禹余粮。这两味药是涩剂,石类药。现在禹余粮很少了,大部份市面上看到的是赤石脂。临床上下利不止,不需要用赤石脂禹余粮汤,因为禹余粮不容易买到。用白朮赤石脂。白朮在药房里的炮制,一般来说是把白朮炒黄土。还有一种是白朮和赤石脂炒在一起。平常拿白朮来健胃整脾的时候是用炒黄土的。用在止利的时候是用炒赤石脂的。把白术赤石脂加在小建中汤里面或半夏泻心汤里,利就止掉了。

下利出血的类似症状如何鉴别?先便后血,这不是大肠炎出血,是外痔出血。

先血后便,这是内痔出血。血与便混合。这才是大肠炎下利。

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 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利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  赤石脂   白术    等量用之

160:「伤寒」八九日,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冲 。

伤寒八九日后,病人有吐下,吐很多以后肠胃里面的食物没了。所以吐多了以后,血和津液会伤到。

因为没有了食物营养,血的源头没了,病人会虚烦。产生虚烦是因为心主血,血不够了,胃里面空掉胃的津液也不够。肠胃虚掉空掉没有津液后,病人心下痞鞕。病人就感觉胃里面硬硬的。如果压到胃里面有硬块,就是有宿食。如果压起来软绵绵的,就是里面没有东西。胃壁粘起来了。

胁下痛,气上冲咽喉。胃气本来应该下降的。就是食物进入胃,胃磨碎再进入小肠再到大肠,食物是往下走的。就是胃的蠕动力是往下走的。因为吐很多了伤到了胃结果胃气逆,胃气往上走了。胃里面又没有东西。胃气就往上冲到咽喉,病人就感觉到一直有一股气往上冲,冲到咽喉。

病人眩冒头昏。因为血不够了缺血。如果在这种状况再发汗的话,血里面的水更少更伤。血里面的水一旦量不足的时候,病人会有高热的现象。结果脉微了,病人经脉动惕。因为血不足不足以养筋,久而成痿。小儿麻痹就是这样来的。很多初期都是发烧感冒处理不好。诸痿独取阳明,所有痿证肌肉痿缩,痿靡无力,小儿麻痹的起源就在这里,要独取阳明。

160:「伤寒」八九日,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复发汗,脉甚微,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冲 。

吐下发汗皆伤人体液,所以脉微是亡阳,亡阳是亡津液,八九日又吐下又发汗,八九天后心下痞硬,不是心下逆满,是虚的厉害了,发汗也虚胃,胃虚客气往上来,所以他痞硬。客气就是水,胁下痛是冲气和水往上攻的厉害,气上冲咽喉,不仅气上冲胸还冲咽喉,比64条桂枝甘草汤更严重了。眩冒为水上冲所致,冒为头重,眩为晕眩,经脉动惕者,经脉跳动,久而成痿。由此可见水饮危害相当重,如治疗不当,就可能久而成痿。这个病怎么治疗呢?如果没陷入纯阴证,还可用苓桂术甘汤。如果陷入阴证,用真武汤类,看具体情况。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3  代赭1  半夏5  党参2   炙草3  生姜5  大枣5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只有心下痞鞕,噫气,没有其它症状,单纯的噫气。旋覆代赭石汤通常用在肠胃科。旋覆花代赭石是中医去热去痰的药。发汗吐下都没把痰去掉痰还堵在中间。

旋覆代赭石汤的噫气和甘草泻心汤的噫气不一样:旋覆代赭石汤是有痰饮在里面。以旋覆花软坚化痰。以代赭石降逆止噫。而甘草泻心汤则完全是肠胃里面的虚噫。

旋覆代赭石汤用在病人常常感到反胃恶心,里面有痰吐不出来,肠胃又虚掉了。现在说的胃酸逆流火烧心的症状,只要用旋覆代赭石汤,往往是一剂就好了。起因是因为精制糖做成甜食吃太多了。所以开了药方之后,还要吩咐病人戒绝由精制糖类所做成的甜食。

餐英馆治疗杂话曰:周扬俊曰:「治反胃噫气,气逆不降者,有神效」,谓已用「生姜泻心汤」而噫气不除者,为虚气之逆,宜用此方镇压之意。旋覆代赭石汤就是经方里面镇逆用的,这时候里面恶心反胃的感觉很强,光靠半夏都不能止呕,就要靠旋覆花和代赭石下去,半夏止呕最重要是在「水呕」,对「痰呕」力量嫌不足,所以这时候要用旋覆花和代赭石。

结胸证、痞证与其类证辨析:「寒实结胸」为「脓胸」或「肺脓疡」,「三物小白散」可以排除脓毒;「结胸证」为心下鞕满而痛。「痞」则按之不鞕而濡。

如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呕即短气,汗不出恶寒者,为胸膜间有水毒,犯胃则呕,迫肺则短气,故以「十枣汤」峻攻其水。「结胸」则以「大小陷胸汤」。心下「痞」则用「泻心汤」。「泻心汤」有「生姜」、「附子」、「甘草」、「半夏」等之分别,各有主治证之不同。

误下而邪陷下焦者,宜赤石脂禹余粮汤。误犯吐下,重则成痿,轻则以「旋覆代赭汤」。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石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  旋覆花3  代赭1  半夏5  党参2  炙草3 生姜5  大枣5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    麻黄4        杏仁4        石膏8        炙草2

(1)桂枝汤喘,是气上冲,麻黄汤证喘,热而汗出,表不解而喘。

(2)热雍于里,汗出,因此不能用桂枝,故麻黄汤去桂,一方面可防止出汗过多。另一方面桂枝不能用于里热壅盛。

(3)若阳明里热,蒸蒸而汗出,则不适用。

(4)桂枝汤汗气味稀薄,阳明出汗味较重。<概述>太阳阳明间汗出而喘证治。

里面热太过了而失津,因为内热盛,肠胃里的津液会被丧失掉, 病人的表会一直在流汗,胸腔的热太盛了,里面就是肺发炎了。肺炎的第一方就是麻杏甘石汤。

初期的麻杏甘石汤如果没有治疗好,发展到最后壮热就是肺炎了。

反之,如果无汗而喘咳,有大热者,就是发高烧而肺热苔黄者,就要考虑大青龙汤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30:柴胡桂枝干姜汤、小柴胡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大陷胸汤丸、半夏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倪海厦讲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3)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八零)生姜泻心汤
经方:生姜泻心汤(心下痞,肠鸣下利)
调和肠胃,还得看它!(神奇的一剂良方)
第267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2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