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周分封制的几个问题
userphoto

2022.08.18 山东

关注


周人原偏居西北一隅,是商王朝的一个属国。武王克商,是以一个小国战胜一个大国。如何牢固控制广大的征服地区,建立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周王朝采用了分封诸侯的制度。

西周有三大基本制度,是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这种制度层面的东西,是前有源后有流的,不可孤立看地,就分封制而言,其成熟、完备阶段,则是在西周。故而我们可以大略谈之。

(一)西周有多少个封国

《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受封的诸侯主要有三种人,最多的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子弟,也就是王室子弟,占比高达75%。其次是古代先圣王的后裔及归顺西周的一些较为强大的方国部落首领;第三是有功之臣。

西周到底封了多少个诸侯国,这个71国就是确切数据吗?显然,这不是标准答案。需知,读历史不比看小说打游戏,可以习惯于无歧义、无遗留的圆满阅读,因为那种看起来头头是道、滴水不漏、体系完备的解释,恐怕是把历史的真相都是掩盖了。

《吕氏春秋·观世》言: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言: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

“四百余”、“数百”,都是大体估计。

(二)同姓诸侯的封国

姬姓子孙的封国最多,有53个,这也是中国封诸侯建同姓“封建”的由来。当然,也有55个封国的说法。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夫举无他,唯善所在,亲疏一也。”

这里谈到兄弟国就有15个,姬姓宗室国40个,那么同姓诸侯的封国就有55个了。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载,“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在同姓诸侯中,有文王兄弟辈的有虢仲,封于西虢(今陕西宝鸡);虢叔,封于东虢(今河南荥阳县西汜水镇)。

《史记·周本纪》言:

(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从中可知,武王一辈的同姓分封国有鲁(今山东西南部),周初同姓贵族召公奭的封国燕(今北京房山区董家林),管(今河南郑州地区),蔡(今河南上蔡)。

另外,参考《史记》、《左传》、《吕氏春秋》、《礼记》等,武王分封的侯国还有:

郕(今山东宁阳)、霍(今山西霍县西南)、卫(今豫北、冀南地区)、毛(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聃(今河南平舆北)、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雍(今河南焦作市西南)、曹(今山东定陶县)、滕(今山东滕县西南)、毕(今陕西省咸阳北)、原(今河南济源)、酆(今陕西山阳)、郇(今山西省新绛县)等。

成王兄弟辈的分封国有邘(今河南沁阳西北)、晋(今山西西南部)、应(今河南平顶山、鲁山)、韩(今山西西南部),武之穆也。

周初周公旦后代的分国有凡(今河南省辉县市北)、蒋(今河南固始)、邢(今河北邢台)、茅(今山东金乡)、胙(今河南省延津县北)、祭(今河南郑州祭城)。

(三)异姓诸侯的封国

《史记·周本纪》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从这段陈述看,异姓诸侯的封国有焦(今河南陕县),祝(今山东肥城东南),蓟(今北京城西南),陈(今河南淮阳),杞(今河南杞县)。

异姓诸侯也包括一些归顺西周的较为强大的方国部落首领,比如有商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宋(今河南商丘地区)。

异姓诸侯还包括一些有功之臣。

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史记·周本纪》)

姜太公吕尚,智勇双全,是辅佐周人克商的功臣,周统治者封之于齐(今山东北部),并授予可讨伐有罪小国的特殊权力。

(四)周康王、周宣王时期的封国

武王、成王之后,周王朝还陆续分封,在周康王、周宣王时还有延续。

康王封夨为宜侯(后发展为江苏宜兴),封熊绎为楚君(另一说为受周成王所封)。

周康王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姬公明封于贾(今山西襄汾县贾罕村),建立贾国,号为贾共公,作为周朝的附庸国,爵位为伯爵。因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所以贾国为姬姓国。

周康王还封了滑国(今河南睢县西北,姬姓宗室),单国(今陕西眉县,姬姓宗室)。

周宣王封申伯谢国(后改名为申国,今河南南阳),封庶弟姬友于郑国,初为畿内郑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周幽王八年(郑桓公三十三年)迁都于虢郐之间,后建都河南新郑。

周宣王还封樊国(陕西长安县东南),封周宣王次子姬志宏(弘)于詹国(陕西镐京西京)。

(五)封国仪式

周王分封诸侯,叫作“建国”,此谓“天子建国”。每分封一个侯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谓之“锡命”,其意是天子有所赐予的诏命。周王要发给受封者以文告,称作“册命”。

诸侯在封国内也按照同一方式分封卿、大夫,此谓之“诸侯立家”,“诸侯立家”主要还是到春秋时期才逐渐发育起来,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地盘有限,人口不多,国事粗简,还没有到分封卿、分大夫的时候。西周时期还是周王直接分封一些卿、大夫以采邑多一些。

根据与周王室的亲疏远近,封地大小,各封国又分为不同的爵位和畿服。爵位主要分为公、侯、伯、子、南五等,不同的爵位显示了社会地位的不同。

西周还实行过“畿服制”。 畿服有“五服”和“九服”之说。

《国语·周语上》言:

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五服论”是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宾服(或绥服),其外是要服,再其外是荒服。

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宾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

《周礼·夏官·大司马》则谈到了“九服”: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畿。

所谓畿服,是指从王畿(国畿)向外由近及远划分为五个或九个不同的区域,这九个区域,是一个同心圆(国畿是核心),只是周长不同,以每五百里为单位,增加不同的周长,不同的区域对王室负有不同的责任和纳贡的义务。

当然,至少我是认为周朝的官员们不会那么机械的、只是单纯的按一个指标来确定纳贡的数额。大体来说,这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罢了。虽然我们在一定意义上确实可以说,今天住在北京二环、三环的人比住在四环、五环的人财富要多一些,房价更高一些,但住在五环外的别墅的人比之三环二居室的人来说,财富是否可以相抗衡呢?这个很难定论。

西周的分封,加强了对广大被征服区域的控制,改变了殷商时期那种小邦林立、方国部落时而服从时而背叛的局面。封诸侯,建潘卫,天下共主,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进步。正如柳宗元《封建论》中言: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

从这个意义上说,把西周界定为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比较恰当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的朝觐制度是怎样的?
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
说人话 讲而十死史【西周篇】137、分封之始
每日一解:分封制
《周礼·秋官司寇第五·衔枚氏/司仪》译文
周史十九(周成王十六年【公元前1027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