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建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userphoto

2022.11.15 山东

关注

中国古代历史从公元前2000多年前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千年的发展和传承。

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历史性的突破,才推动着中国文明社会不断地前进。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给后人留下非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要论中国古代哪个王朝给后世之人留下的财富最为丰富,最不能忽视的便是唐宋时期。

这两个王朝从政治、经济、文化、技艺等多个领域留下丰厚的传承,例如本篇要涉及的建盏文化,就是宋朝时期兴起的,然后经过千年的发展,传承至今。

建盏文化的兴起

01建盏文化兴起于宋朝的原因

建盏,是中国古代瓷器的一种,属于黑瓷的代表。其实建盏最早在唐朝时期诞生,但是没有得到兴盛发展,直到宋朝时期才真正地兴起。

建盏的兴起,与中国的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茶文化是兴于唐、盛于宋,正因为唐宋时期的繁荣的经济发展,才让茶叶远销海内外;

例如蔡京之子蔡絛留下一本笔记《铁围山丛谈》,此中记载一句话:“茶之盛,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可见宋朝的饮茶之风盛况空前。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建盏文化被茶叶盛行天下的宋朝所推动而兴起。

在当时,宋朝人士把饮茶称之为“点茶”,并且流行制作茶饼,其中建州北苑的贡茶龙凤团茶是宋朝天下所有茶饼之中的佼佼者。

鉴于这个茶饼的工艺精湛,物品稀贵,因此在选择与此茶搭配的茶具也有着严格的讲究,而当时建盏所具备的“釉色绀黑”和“茶乳白”属于极品的搭配;

这一点是因为宋朝人对茶色崇尚“白色”,就如北宋名臣和著名书法家蔡襄所著的《茶录》所言:“茶色白,宜黑盏”;所以饮茶文化风靡的宋朝,让建盏文化开始兴起。

不仅如此,当饮茶之风遍布全国,辐射至宋朝上上下下,几乎所有宋朝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饮茶,加上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人们把喝茶一事延伸发展出一种娱乐活动,被称之为斗茶;

斗茶之风在宋朝的盛行,连北宋名臣范仲淹都著有《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流传至今。

宋朝斗茶之中最喜欢斗的一个点是“斗茶色”,是指谁的茶在点完之后颜色最佳,而宋朝人士公认为“白色”为上品。

这一点在蔡襄所著的《茶录》中有一句:“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详明”,所以宋朝斗茶础结果时,青白色要强于黄白。

建盏在斗茶之中的作用是观察“茶色”,因为建盏是黑色的瓷器,与白色刚好相反,所以建盏得以兴盛发展。

02建盏文化与宋朝斗茶的密切关系

前面提到,宋朝的茶都是通过精湛的工艺制作成茶饼,因此在饮茶时,都是通过一套流程来完成饮茶。

首先第一步是把茶饼捣成多块,提取其中一块通过茶碾或者是茶磨把茶饼慢慢地磨成粉末状,是为茶末;碾成茶末后还要用细箩筛一遍,就是必须要是粉末状的茶。

其次第二步是冲点(即点茶),而冲点的这个环节需要提前把茶盏放在火边进行烘烤,避免沸水倒入茶盏时会因为茶盏的温度而影响茶的味道。

然后把茶末倒入茶盏之中,接着倒一点开水,将茶末调成膏状,最后才是倒开水冲茶。

在冲茶时要慢慢地注入开水,一边注水,一边用茶茶筅击拂茶汤(即轻轻地搅拌),当发现茶汤的泡沫贴在茶盏的壁上,被称为“咬盏”,如果咬盏的情况是时间长而又不显水痕,则是胜者,这个叫“斗水痕”。

茶盏虽然在宋朝南北都有烧制,但是福建建州的建盏在宋朝是名冠天下,例如蔡襄《茶录》中讲道:“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皆不及也”。不过,斗茶之风在宋朝的兴盛主要是北宋,到南宋逐渐降低了热度,而建盏随着宋朝斗茶热度的降低,慢慢地不再有市场,后来到明朝彻底走向沉寂,之后没有再发展。

03建盏在古代的工艺技术发展

建盏,作为为宋代皇室的御用茶具,因为它产自宋朝建州府建安县—建窑,所以称为建盏。

通过前面对建盏与斗茶的关系,可以知道建盏是源于自身的黑色而被宋朝人所喜爱;宋朝建盏的“黑”,被宋朝人士称之为“绀黑”,甚至称之为“乌金”,因为建盏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纯黑光亮。

例如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描述:“盏色贵青黑”,这里直接说建窑所产乌金釉的特点是黑中泛青,并且釉内散布状如同芝麻大小的金色结晶斑点,所以又称乌金。

宋朝的建盏烧制过程比较独特,因此烧制出来的建盏会呈现不同的斑纹和色彩,其中在建盏之中最为出名的是兔毫盏、油滴盏和曜变盏;

所谓兔毫盏,是指茶盏内外的釉面结晶呈现出来的细长纹路,很像兔毛,所以称之为兔毫盏,并且因为兔毫盏色泽的不同,还细致地分成“金兔毫”、“银兔毫”和“黄兔毫”。

例如蔡襄在《茶录》中也提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南宋祝穆所著的《方舆胜览》之中也记载:“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

留存到今天的兔毫盏瓷器作品很少,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收藏了一个金兔毫,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存着一个银兔毫,而韩国的国立中央博物馆之中有一个黄兔毫,这些是中国古代兔毫盏现存的作品。

油滴盏,就是指内外釉面的斑纹呈现出银白色的斑点,如同是水面之上漂浮着油滴,所以名为油滴盏,在日本大阪市的东洋陶瓷美术馆留存一个油滴盏。

曜变盏,其实也是油滴盏的一种,只不过曜变盏所呈现的油滴在建盏的釉面呈现的是大小不一,而且在“油滴”的外圈有五颜六色的光晕包围着,感觉如同星辰照耀天空一般;

仅存于世的三件曜变盏,都是被日本所有,分别在日本的东京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和大德寺的龙光院以及大阪的藤田美术馆。

这三种建盏,在宋朝最流行的是兔毫盏,因为相对来说,兔毫战的出品最多,其他两种建盏因为烧制的难度,导致出品很少。

04建盏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1,重生的建盏文化被人们继承和发扬

在明朝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后,中国古人不再烧制建盏,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仿佛是没有建盏文化的生存空间,然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直到公元1979年9月,由中央工艺美院牵头,与福建省科委、省轻工所、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一个工作小组,专门针对建盏工艺进行实验,目的是希望恢复生产建盏,重新唤起建盏文化;

经过近2年时间的钻研,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和经验总结,最终在公元1981年3月,攻关小组成功研制出仿宋的兔毫盏,让这个失传长达600多年的建盏技艺得到恢复和传承。

如此一来,建盏文化在当代的中国得到重生,通过当代的科技力量让建盏文化持续发展起来;

并且在公元2011年5月23日,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名目,被列入中国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标志着中国建盏文化进入新的发展和传承阶段,不会因为茶叶的市场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例如今天的福建南平市建阳区,成为中国建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基地,一步一步地推动着建盏文化向前进步。

2,建盏的技术水平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首先,为了传承和发展建盏技术,加强工匠对瓷器专业知识的储备;因为建盏的烧制在宋朝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上中间断层600多年,即便是今天的高科技时代,不代表瓷器的工艺技术就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

所以为了保证恢复的建盏工艺技术能够得到有力的传承和发展,建盏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特地指出要加强从业匠人全面深入了解瓷器相关知识,并且要注重匠人对瓷器整体的建构以及专业烧制技能的培训,从而提升工匠在烧制建盏的专业技能。

其次,为了建盏工艺进一步增强,让传统工艺与当代科技力量相结合。

建盏烧制,在传统的烧制工艺当中,主要采用龙窑柴烧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很多缺陷。

例如烧制过程中,突然遭遇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龙窑柴烧的成功率相对来说比较低,一个月大概是勉强烧三窑,一般都是两窑,一窑每次都要持续性地烧整整三个全天;

然后为了自然降温还要再等三个全天;加上龙窑柴烧的方式在烧制的过程中,以松木作为主要燃料,这不符合当代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因此,在继承龙窑柴烧方式的同时,再融合当代的电窑炉烧制工艺,此科技工艺技术以电能替代松木,且让烧制次数提升至每天,成功率从百分之30%提升至80%;

在电窑炉烧制工艺之下,建盏出现古代不曾有的表现,例如釉面出现牡丹、菊花、彩金等斑纹,标志着建盏文化在当代得到新的突破,这是当代人们对中国古人在建盏文化方面最好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建盏文化从唐朝诞生,在宋朝因为茶文化而兴盛发展,但是到元朝又因为茶文化而没落,最终在明朝被人们遗忘,中间600多年的时间不曾被唤醒。

直到现代社会,因为科技力量的发展,加上人们对古代各种文化产生兴趣,从而通过科技的力量让古代的灿烂文化重现。

这个过程背后所体现的是人类在不同时代对不同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兴趣,从而推动某种事物不断地发展!

参考文献

《茶录》、《大观茶论》、《宋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阳大批青年成为建盏非遗传承人
一张图了解建盏烧制的十三道工艺
建盏工艺师简介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建盏是什么?它凭什么这么火? 十个问答带你快速读懂建盏
为什么提倡喝茶用盏?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孙建兴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