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十四节气谁发明的?深扒节气发展史【中国天文史·观象授时】03
userphoto

2023.01.14 山东

关注

干货长文预警!强烈建议看视频版哦!

点这里→本期视频

系统梳理中华文化,给你真正文化自信


四季流转,斗转星移,我们的先祖在天上绘制了一副时间地图,并依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这份描绘“天时”的神奇地图,就是你我皆知的二十四节气。

要说皆知,其实也不对,比如,你知道二十四节气是谁发明的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穿越时间,回到四五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看看。那时的人们才刚从寒暑来往、草木枯荣中分辨出四季,为了能抓住天时安排农事,古人就需要找到能标志四季的时间点,所以按发展逻辑来看,二十四节气在最初应该没有那么多,而是只有四个。

比如《尚书·尧典》中的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一般认为就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就是用四仲中星标识出的四季时间点。以现代科学数据逆推,这星象甚至可以推到公元前2000年!

除了看星星,看日影也能标志时节,实践证明,只要长期测量日影,就会识别出每年日影最长的和最短的那天,由此就能找出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

最早的圭表在殷商就有了,而且甲骨文中有些就很可能是在记录至日。不过要想找更准确的记载还得到春秋,鲁僖公时代就有过日南至,也就是冬至日的观测,在那个时候,用圭表定冬至夏至,就已经是历法工作的重要手段了。

但要想精准地指导农时,一年只有二分二至这四个节点显然不够。传说少皞氏设立了四个鸟官,用候鸟迁徙来辨别“分至启闭”,分是春分秋分,至是夏至冬至,启是立春立夏,闭是立秋立冬。这就是在二分二至上又加了四个立,把原来的四段再平分成八段,就诞生了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八气。

不过传说毕竟是传说,我们当然不用追溯到上古的少皞时代那么早。《春秋左传》里倒是确确实实多次提及了“分至启闭”,这说明,最迟到春秋时代就已经诞生了八气。有了这八气,差不多就能把春夏秋冬的范围定下来了。具体怎么定呢?

我国古代典籍一般都是把四立作为季节的开端,比如立春到立夏是春天,立夏到立秋是夏天,但实际真要这么分就会很离谱。

比如立春的时候,现在好多宣传语就说:“立春啦!春天来啦!”可那时分明还漫天飞雪的,北方甚至能冷到零下20°C,这也能叫春天?!

还有每年八月初,正是三伏天的高潮之日,太阳跟个火炉一样,路上摔一跤都要变成三级烫伤,你突然跟我说立秋了,这也能叫秋天?!

相对来说,天文学上的划分就合理多了。因为冷暖的变化是由太阳光影响的,而二分二至正是由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所制定的,所以天文学上是把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开端的。

由此春天就从三月底开始,夏天从六月底开始,秋天从九月底开始,冬天从十二月底开始,这我就好接受多了。

顺便再说下我们现代的分法,因为中国实在太大,各地气象不一,所以气象局是用温度划分的。

连续五天平均气温低于10°C就是冬季,高于22°C就是夏季,界于10°C和22°C之间分别是春季和秋季。这样分的话,处于季风气候的大部分地区,冬夏两季就会特别长,春秋又特别短,怪不得每年秋天都会“一秒入冬”呢!

再讲回来,虽然古人用八气已经能划分四季,确定基本的农时了,但一年均分八段,每段有45天之多,这么长一段日子里的农事又该怎么安排呢?

所以慢慢地,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节气,先秦文献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记录,比如《夏小正》里的“启蛰”,《楚辞》里的“霜降”、“白露”,《吕氏春秋》里的“始雨水”、“小暑”、“溽暑”、“霜始降”,特别是《管子》的记录,一共记了三十个节气!有几个看着挺眼熟,但大多都跟现在完全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版本呢?哎,毕竟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各国用历都标新立异,《楚辞》里的节气也许就是楚国用的,《管子》里的就是齐国用的,这也正说明了当时全国各地劳动人民为了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纷纷在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进行节气的创制。

那我们现在的二十四节气又是怎么来的呢?

目前能找到跟如今节气基本一样的记录,在《淮南子·天文训》里。《淮南子》虽然是西汉的作品,但汉承秦制,汉朝初期使用的是秦朝的颛顼历。

所以对于开头的问题,二十四节气到底是谁发明的,我们可以做个合理推测:

当然不是某个人在某个瞬间一次性发明的,很有可能是战国时代的秦国,也就是关中地区的劳动人民,在先民们从二分二至到八气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接着再由颛顼历的作者进行总结编入历法。之后,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颛顼历成为颁行全国的统一历法,二十四节气这才被扩散到全国。

这个历史发展路线当然是个重要原因,但能让全国人民接受,你可不能小看了二十四节气本身的优点。

首先是它的整齐性,比如齐国的三十个节气,春秋各八个,夏冬各七个,这就导致一个月可能有两个节气,可能有三个节气,历法排布就会很不整齐。而二十四节气在每个季节里各有六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还能作为安插闰月的标志,编排历法就好用多了。

另一大优点是它的全面性。相较而言,二十四节气不仅表现了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更表现了降雨降雪降霜的变化、农作物成熟和收种的情况、还有动植物的自然现象,远比其他版本要全面。

不得不承认,当时老秦人在这方面做得还是相当优秀啊,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以耕战为国策,开启了全民种田模式,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愣是把自己从一个贫弱小国建设成了一个农业大国,而在他们农事生活中不断积累优化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也随着帝国的统一正式被订于历法,为全国人民所接受,并沿用至今。

放眼世界,西方到现在也只有二分二至,还只表示天文意义。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特有的、表达农业气象条件的一套完整时令系统,自2016年成功列入非遗名录以来,逐渐被世人所知,真正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张核心名片。

当然啦,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还多着嘞!下期我们先给它们定个位,看看这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点都是怎么来的。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温馨提示:本文为原创系列【中国天文史】之观象授时第3篇:二十四节气发展史。本文视频版的解析更直观清晰哦!点击即可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年与岁的区别浅谈历代历法
天道惟时:从物候认知到观象授时
“Lunar New Year”错了吗?阴历、阳历、农历的区别与联系,“过年”除了中国还有哪些国家
中国农历的渊源与沿革
《黄帝内经365》--031.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
从落下闳到汤若望:究竟谁真正创造了“中国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