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燃”起来
userphoto

2023.02.19 山东

关注

与以往相比,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一个突出的变化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占比明显提升。特别是《青春有格》这一课,无论标题的设置还是材料的选取,都散发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给人以博大精深的厚重感。

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我反复研读了教材、教参和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也只是在知识层面上明朗了一些。至于怎样把传统文化恰如其分地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提升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还没有明确的思维路径。

“山重水复”之时我登录百度。瞬间,大批《青春有格》的短视频纷纷推送过来。我接连看了17节微课,过程如出一辙。即使有个别教师多插入了几张关于传统文化的图片,也只是为了丰富形式,以至于后几个视频我不得不采取快进的方式,来寻找我想要的“亮点”,最后也没盼到“柳暗花明”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再从《青春有格》的课例说起,17位教师高度统一的地方是本课的知识要点和教学目标。知识要点大同小异呈现为——

1. 认识“格”。

2. 怎样让青春有格。

3. 认识行己有耻。

4. 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5. 认识止于至善。

6. 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教学目标也近乎一致地概括为——

1. 懂得青春期的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春生命成长。

4. 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这里我结合视频进行对比,发现教师都能明确把握并顺利完成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至于“懂得如何把握青春”“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春生命成长”等教学目标都统统忽略不计了。

很显然,这是一种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和价值观培养的教学,师生都没有领悟到传统文化对“青春有格”规范和引领的独特魅力。本节课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只是作为一个个知识点孤立存在着,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没有彰显出来。

也许有教师对此说法存有异议:我们的课堂就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至于能力和价值观也不是一堂课能提升和培养的。再说如果把时间都用在能力和价值观培养上,知识目标很难顺利完成,考试自然不会取得好成绩。

虽然教育是个慢功夫,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平衡分数与能力的比重,分数与能力不一定成正比,但在改革过程中升学率的要求会让一线教师在这方面存在共同的困惑。这些困惑从十几位教师的反思中就能看到,这里只概括了他们反思问题的共同点——

1.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理解困难。

2. 学生课堂讨论不热烈,对于一些观点不能较好说出自己的理解。

3. 对于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太少,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们对反思再进行反思不难发现,反思表面上暴露的是学生的问题,实质上是教师的问题。就本节课而言,归根结底还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没有更新,对传统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对国学知识储存不够,无法驾轻就熟,更不用说旁征博引、寓教于乐了。因此导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这一重要教学目标,没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能力和情感目标也只能流于形式。

针对反思我们应及时纠偏。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必须跟上时代节拍,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思政课程,这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思政课教师重任在肩。我们在聚焦社会热点的同时,要给传统文化注入更多鲜活的时代元素,在继承中丰富发展,这样的文化自信会增强我们的合力和定力。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成武县天宫庙镇康集明德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2月15日第7版

作者:邵贤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新课标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转载]高效课堂的八大支撑系统
追求卓越 止于至善
[转载]教师与评课
行走于微课堂,收获与微课堂
也谈谈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