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60人丧生,千余人受伤,巴以冲突谁之过?

以色列“独立日”为何

紧挨巴勒斯坦“浩劫日”?

巴以之间为何冤冤相报?

昨天(5月14日),美国从特拉维夫迁建至耶路撒冷的驻以色列大使馆新馆举行了“喜气洋洋”的开馆仪式。

5月14日是以色列的“独立日”,而第二天的5月15日则是巴勒斯坦的“浩劫日”。 

美国操办的仪式颇为盛大。出席开幕式的美国代表团由副国务卿约翰·沙利文率领,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和女婿库什纳也在其中。

与开幕式一片祥和快乐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就在同一时间,巴以交界的以军与数万名试图冲过边界的巴勒斯坦抗议者发生了严重的流血冲突。据以色列《国土报》消息,事件导致至少58人丧生,1113人受伤。不过,也有外媒称,受伤人数超过了2700人。

根据BBC等西方媒体的报道,多数抗议人群在离边境还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就遭到了以军的实弹射击。对此,以军称,由于部分示威者持有弹弓等物品,并且试图向以军士兵投掷石块,因此他们动用坦克和实弹射击是正当的“自卫”行为。

历史恩怨

为什么一个使馆迁建仪式能让巴勒斯坦人如此愤怒,让以军如临大敌?

这牵扯到了巴以双方一直以来纠葛不断的历史恩怨。 

▲  早在一战期间,出于战略的考虑,英国发表了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尔福宣言》。

此后,欧洲和世界各地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造成了当地严重的社会矛盾。

1946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联合国建立之后推行的“非殖民化”政策,英国结束了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将“独立”交付给当地人自行决定。

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了《巴以分治决议》,主张在巴勒斯坦境内分别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三大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也一分为二。

两个日子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第二天,就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

由于美国强大的犹太金融集团影响力,美国从战争一开始就对以色列进行了强力援助,不论是从武器弹药还是操纵联合国发布强制停火决议,只要有用的地方均无一遗漏,甚至不惜对自己亲密盟友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其撤走在约旦军队内服务的英籍军官。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新生的国防军取得了令世人惊诧的胜利。不仅打败了阿拉伯联军,还顺势占领了大片原本在《分治决议》中划归阿拉伯国的土地,其中就包括整个耶路撒冷。

然而,或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色列政府趁机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永久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并且拒绝在战争中逃离家园的阿拉伯人重返故乡。

尽管以色列对于留下的阿拉伯人并不歧视,同样给予他们完全的公民权,但是仇恨的种子却就此埋下了。

这就是以色列的国庆日会紧挨着巴勒斯坦“浩劫日”的缘由。

冤冤相报

随后的几十年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又进行了数次战争。每一次战争以色列都凭着前面提到过的原因最终获胜,但是却并非没有代价。

阿拉法特为首的巴解组织虽然屡战屡败,却持之以恒地反抗占领巴勒斯坦土地的以色列,而其他更加激进的派别也以形形色色的恐怖袭击为手段向以色列发动攻击。

如今的以色列号称“安保防范”最为严密的国家,而这正是这种永无宁日生活的“副产品”。

巴以地区也曾经出现过和平的曙光。 

1993年,时任以色列总理左翼领袖拉宾接受了“土地换和平”的主张,与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签订了《奥斯陆协议》,试图通过逐步归还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允许巴解组织在上述地区成立“民族自治机构”,最终实现建国。

▲  拉宾(左)与阿拉法特(右)握手,这曾被视为巴以和平的开端。

这个方案原本可以成为巴以真正实现和解的有效途径,奈何巴以双方内部都存在着强大的反对势力。

在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刺杀之后,以色列政局数次变化使得“土地换和平”政策实施不断出现反复。

每次反复都刺激了巴勒斯坦激进势力向以色列发起攻击,而以色列则坚持采取强硬的武力回击政策,使得双方继续冤冤相报无休止。

毫无顾忌

▲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正式在白宫外交厅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尽管存在向阿拉伯国家伤口撒盐的意味,但无论从个人家庭角度,还是从能源战略和地缘战略角度,特朗普将美国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举动都是有利可图的。

今天的中东局势不同于冷战时期,虽然美苏争霸各寻代理人的情形不存在了,但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地缘战略利益,仍然把以色列当作埋在中东的“钉子”的这一政策丝毫没有改变。

美国的政策招致了伊斯兰世界极端主义者的仇恨,以至于他们发动了包括“911”事件在内的一系列针对西方国家的恐怖袭击。

美国对此毫不反省,反而认为这是中东地区缺乏“民主”所致。

近二十年时间里,美国或明或暗地在中东地区不断打碎旧有的格局,试图将自己的价值观施加于此,而他们却只收获了更多的仇恨,并且让自己损耗大量国力而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而今天的阿拉伯国家处境也相当艰难。被战争撕碎的国家仍有无辜者不断流淌鲜血,尚且能够保持稳定的阿拉伯国家一面要面对国内暗潮涌动,一面也要面对趁势而起的伊朗的逐步扩张。

实力大为受损的美国如果仍然像过去那样直接干涉中东事务,无疑是危险之举,故此,美国借用阿拉伯国家的这种“弱势”,一边向其倾斜大量的军火牟利,一边施压使其缓和对以关系,鼓励他们将重点转向自己的对头伊朗。

虽然今天美国的举动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羞辱,但是奈何形势比人强,自顾不暇的阿拉伯国家根本无力支持自己的巴勒斯坦兄弟,除了几句空言根本拿不出其他实质性的支持,更是不敢就此跟美国闹翻拿起“石油武器”还击。

这是特朗普能够如此毫无顾忌的理由所在。

工具而已

当然,不论美国在石油问题上处于何种状态,今天操控油价仍然对美国有着巨大利益,油价上涨可以大卖“页岩油”赚钱,如果油价下跌,也是打击自己某些战略对手的良好政策工具。 

▲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作为美国推行这种新版本中东战略的“马前卒”,虽然趁机谋得了更多好处,可也出力不小:频繁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公布摩萨德获取伊朗的“核文件”让特朗普有了足够借口退出“伊核协议”……

美国必然要给予以色列一个合理的“报酬”。

美国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合法首都,并将美国大使馆将迁往此地,这也预示着原本巴以和解的方案可能就此成为泡影。

对于特朗普来说,迁馆这一举动无疑会让自己在美国的犹太金融财团那里大受欢迎,未来在政治上也会有所裨益。

至于万里之外究竟有多少阿拉伯人因此流血牺牲,特朗普不太在乎……

撰稿 / 千里岩

责编 / 张晶

图片 /  网络

制作 / 高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国点燃了一颗比原子弹破坏力还大的“炸弹”!又想浑水摸鱼!
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巴以和平或被葬送
美驻以新使馆今迁入西耶路撒冷
面对以色列的贪婪扩张,巴勒斯坦做了鱼死网破的反抗
见智丨谁在侵蚀解决巴以冲突的“两国方案”基础?
沙特与以色列组建准军事同盟及其影响(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