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疫”医生能安心照顾病人,“它”功不可没
「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这几天关于疫情的最好消息,恐怕就是火神山医院的完工了。经过十天不眠不休的奋战,2月4日上午,火神山医院正式接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

而在医院落成的同时,还有一则小新闻:在火神山医院内,一家无接触收银超市也正式营业。这间超市没有店员、扫码即走,店内的无接触收银系统,则由中百仓储和阿里巴巴合力搭建。


“无人超市”这个概念,又一次浮现在了公众眼前。

//////////

 “无人超市”的先驱构想 


实际上,早在2006年,IBM就推出了一则无人超市的广告:一名顾客旁若无人地将超市里的商品收进口袋里,保安也注意到了他,然而这名顾客轻松地走过了安检门,一台机器便自动吐出了账单,无需经过收银台。

在IBM的设想中,实现“无人超市”的技术,就是RFID(射频识别)技术。


RFID实际上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ETC收费就是通过RFID来实现的。RFID的识别范围最长可以达到30米,理论上,只要在商品上贴上标签,顾客完全可以不用一个个排队,只需集体走出一个“识别出口”,就可以自动识别。


实际上,很多无人超市都看中了RFID技术,兴冲冲引进到收银系统,然而一适用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以可乐为例,RFID对于金属和液体的识别并不高,尤其是对于冰镇可乐,凝固在易拉罐上的水汽都会影响标签的识别效率。顾客只要用金属物品对商品做遮挡,就很容易骗过出口的检验机器。


沃尔玛有一条企业座右铭:save money, live better。如何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过的更好,是超市宗旨,对于超市而言,商品周转率比毛利更重要。沃尔玛的数据表示,他们的毛利仅有15%,净利更是只有5%。而在只能赚几分钱的可乐上,要花掉五毛钱的RFID标签,显然是亏的,更别提贴标签还需要人工成本了。

//////////

 追风者的败局 


2017年5月的某一天,欧尚的上海总部旁边,一个无人便利店悄悄出现。这家便利店着重日用快消品售卖,没有店员和收银员。微信扫码进门,将商品放到柜台上扫描,结账走人,并配备了智能防盗标签。

2个月后,他们宣布:已经完成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并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半年后,又完成5.1亿元的B轮融资。

缤果盒子,就这样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2017年,新零售成了飞在风口上的猪:全国累计落地零售货架2.5万个,200多个大型无人超市落地,还有数不清的小型无人便利店,总计138家初创公司卷入风口,吸引了超过40亿资金投资。风头正盛的无疑是阿里巴巴,天猫无人超市的新闻火了好一阵子,而马云的“新零售”理论也成了创业者的圣经。

缤果盒子也是无人超市大潮中的一员,他们表示,很多盒子在铺设当月就可以盈利。2017年9月底,缤果盒子入驻22座城市,在全国落地158家店,12月底,盒子的数量超过了200个。


在缤果盒子看来,无人超市就是零售的未来:15平方米的无人便利店,投入成本仅有传统便利店的四分之一,可以大幅节省人工费和租赁费;并且盒子自带升降系统,可以随时移动位置;大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库存;在高端商务区设立,可以显著降低盗窃率。

但缤果盒子没有看到的是:用户前几次的光顾,很可能就是尝鲜;由于无人操作等问题、盒子里生鲜、盒饭加热等只能绝迹,售卖的主力只有饮料和饼干;24小时的电费也是一笔开销;最后,就算把安保费用和盗窃损失都抹掉,毛利也只有25%。


2018年10月,缤果盒子开始启动裁员,从五百多人的团队,最后只剩下一百余人。缤果盒子回复称,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战略调整,优化了不少不合适的员工,但同时也在招新人。之前几百人的规模是超配,目前的团队是跟业务需求匹配的。

不过在这场“倒闭潮”下,缤果是幸运的,它至少活了下来,拥有轻装上阵的机会。


从2018年初开始,噩耗就不断传来:GOGO小超宣布停止运营;5月猩便利拆裁掉60%BD人员,七只考拉停止无人货架服务,传果小美融资遭拒;6月传哈米倒闭;7月,邻家便利关闭北京的160余家无人超市,10月小闪科技破产清算……烧光四十亿之后,无人超市的商业模式变成了一地鸡毛。


就连阿里巴巴,在短暂“展示”了四天扫脸购物之后,也再没提过重启天猫无人超市的计划。

//////////

 领风者亚马逊 


在无人零售的热潮中,打响第一枪的,无疑是亚马逊。2016年12月,亚马逊宣布推出amazon go,2018年1月22日,amazon go向公众开放。

我们来梳理一遍Amazon Go的购物流程:首先进店刷码,亚马逊上传到AWS,在云端和你的账号做对应,并且记录下你本人的影像,在店内随时追踪。并且天花板上还有麦克风,可以通过音频回传的时间差来识别顾客。


当你要购物的时候,货架里面的摄像头和重量/红外感应器会协同工作,判断你的手是将货物取出还是将货物放回,而天花板上的巨量摄像头也会实时跟踪你的身影,判断货架上旁边的顾客究竟是不是你。


购买完毕后,只要直接出门即可,亚马逊判断你已经完成购买并走出去之后,就会直接在APP里面扣费。


这项技术,亚马逊花了四年时间研发,称之为“Just Walk Out”。为了达到这个效果,amazon go平均要用到1000个摄像头,造价超过100万美元

坦白来讲,amazon go注定只能孤芳自赏:高昂的造价和店面改装不会有人加盟,更何况能提升多少利润也是未知数。


但亚马逊和阿里等国内无人超市相比,亚马逊有一个最大的异数:尽管大家都是依靠海量的用户数据来进行购物预测,但亚马逊确实在“零售”二字上下了大功夫。

譬如,为了解决顾客在生鲜食品上的需求,亚马逊也安排了工作人员,进行三明治的制作或者补货,不仅如此,亚马逊还为顾客提供了加热冷餐的微波炉和吃饭的餐位。


当然,amazon go本质上的火热,并不是亚马逊优秀的技术实力,依然是亚马逊庞大的体量作为支撑。但在如何塑造“亲民”的超市这个问题上,亚马逊做的非常好,历经三年多的发展,amazon go已经有156家分店,并且在今年还要继续革新技术,这已经比套上了一些技术便急忙出来推销自我的品牌好了太多。

//////////

 零售业的难题 


一项好的想法的落地,其难度不亚于想法本身的出现

如果要做无人超市,实际上远不是顾客买了物品——出门结账这么简单,店内的清理、补货依然需要人手。而且,购物也远远不是买东西结账就完了,就以amazon go为举例,它的摄像头对于物品码放整齐的要求十分精确。假使一位顾客拿了东西,走了一圈之后不想要了,想放回去,他就要必须码放整齐才能使系统判断成功,否则出门就会被多扣一笔钱。


当然,亚马逊布置了那么多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就是为了可以实时多数据判断,在部分区域内,亚马逊也树立了隔板,不至于让顾客乱放。但可以看出,一个超市内每天会发生几十次的事情,科技竟然要耗费那么高的算力来去做匹配。要知道,哪怕直接扫脸,由于反光、衣服等原因,天猫无人超市的扫脸识别率也不达标。


让我们回到火神山的例子,你会发现,正是由于非常时刻下的要求,这家“无接触医院”才会“火爆”。专人供货、专人打扫;来到这里采购的医生们显然也对生鲜食物不会有很高要求;更不用提盗拿的事了。而阿里巴巴所构建的“无接触购物系统”,其技术实现和落地难度,反而一点都不高,难的是背后的仓储物流。


不夸张的讲,无人零售所需要的技术现在都有了,短期内也看不出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但如何充分考验顾客的购买心理需求、将手里的牌打好,而不是盲目乐观的在未来下注,拼凑出一个还能讲得通的故事就去融资。谁能脚踏实地,新零售,难的反而不是“新”,而是“零售”。

本文编辑:Witke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无人零售的不同流派
【华创计算机】无人商店:又一只风口上的鹰
24小时营业的无人便利店就要来了
新零售真的来了,无人、无现金,再不努力以后回家想开小店都没机会了!!!
无人零售产业深度解析|周融资过亿+黑科技马云力挺,下个风口如何把握?
京东“无人超市”来了,你必须要get 的四个门道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