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归纳和提升

  一是强化规模引导,改进计划管理。   

  土地利用粗放和闲置浪费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各种社会、经济和制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防止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中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土地收益,进一步增强规划科学性和规划的刚性管控,需要对用地规模整体调控,实现“控总量、挤存量、提质量”。因此,《规定》明确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通过规划、计划、用地标准、市场引导等手段,有效控制特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适度增加集约用地程度高、发展潜力大的地区和中小城市、县城建设用地供给,合理保障民生用地需求。

  二是优化用地布局,盘活存量空间。   

  优化布局是提高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规定》根据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明确提出城乡土地利用应当体现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禁止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城市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鼓励线性基础设施并线规划和建设,促进集约布局和节约用地。

  同时,《规定》明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协商,促进现有城镇用地内部结构调整优化,控制生产用地,保障生活用地,提高生态用地的比例,加大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的比例,促进城镇用地效率的提高。

  另外,在具体建设项目上,《规定》提出鼓励建设项目用地优化设计、分层布局,鼓励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三是健全用地标准,严格用地约束。   

  用地准入是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的重要关口。只有把好用地准入关,促进土地使用者按照规定的用途、方式使用土地,才能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此,《规定》明确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房地产开发用地宗地规模和容积率等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建设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标准进行测算、设计和施工。

  四是完善市场配置,促进用地提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这是让市场在国有建设用地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规定》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法律规范中。首先,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规定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可以以划拨方式供应外,国家机关办公,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其次,通过地价引导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规定》要求各类有偿使用的土地供应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用地最低价标准。禁止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第三,针对实践中创造的工业用地新方式,避免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后圈占囤积和改变用途的问题,《规定》明确,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先出租后出让、在法定最高年期内实行缩短出让年期等方式出让土地。

  五是加强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土地。

  用地粗放浪费的地方,也是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大的地方。我国未利用地和废弃地资源潜力大,可以充分开发利用。《规定》以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制度和政策为平台,通过内涵挖潜,消化利用闲置和低效土地。同时,注意调动用地主体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镇低效用地、废弃地再开发和利用。鼓励土地使用者自行开发或者合作开发。

  此外,《规定》还在动态监测、信息公开、建设用地普查、节地评价等方面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监督管理做了规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时期我国存量建设用地整理的动力和实现路径
一文说透建设用地指标(含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
闲置土地收回及废弃地再开发制度比较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特色小镇的土地政策运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规要点解析在这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