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年度十大热词 | 这些热点你不能错过!

热点总结第二篇来了!昨天的推送里我们盘点了年度十大事件【年度十大事件丨这些事件绝对会出现在试题里!】,今天我们将盘点年度十大热词!

本期内容有:
1.我太难了
3.盘他
4.柠檬精
5.好嗨呦
6.你是什么垃圾
7.
8.OMG
9.我和我的祖国
10.5G

01

我太难了

(一)热词来源

“我太难了”出自快手红人giao哥之口。网络红人giao哥最开始作为”土味视频”的代表性人物而被大家所熟知。”给我哩giaogiao"是giao哥的招牌台词,他每则视频的结尾都会出现这句话。因为这句话太过搞笑、洗脑,加上他魔性的饶舌说唱,giao哥从此一炮而红,成为了饶舌界的扛把子。后来giao哥发布一个”我太难了,最近我压力很大”视频。这段视频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给人一种很大的冲击感,让网友们都有感而发。

(二)要点分析(网络狂欢、共情传播)

“我太难了,我最近压力很大”这一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此金句一出立刻变成大众的口头禅。正是因为这句话概括了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窘迫和工作的无奈,故而适用于很多场景。

共情此前为一种心理学的概念,最近几年逐渐受到其他领域关注,所谓的共情(empathy,也有人译作“同理心”“移情”或“神入”)“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一个人的独特经历,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能力。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做出利他主义的行动。正是因为传播技术的突进,使得网络生态越来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我太难了”这种让大众感同身受的句子,不免在传播中引起共情,从而形成网络上“生活艰难”的吐槽式狂欢。

From:吴飞.共情传播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探索[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

03

盘它

(一)热词来源

一词火自相声《文玩》里面的一句“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它!”整句话的笑点在于,甭管是啥,啥都能盘,逮啥盘啥。于是“不圆润,盘它”就成了一个梗,简称“盘它”。“盘”,原是指文玩手串经过人手反复摩擦捏压,让文玩的外部包浆或者转色,从而变得更加光滑、更有质感、更有价值的一种玩法。之后这个梗被用于各种其他地方,比如在面对一些令人不爽的人或事情时,盘他类似于“怼他”,“干他”的意思。或者看到小哥哥小姐姐也可以说盘,意思类似于去撩TA,去抚摸TA。

(二)要点分析(互文性、狂欢理论、亚文化)

狂欢理论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其中蕴含着不畏权威和自由平等的精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流行,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核。络传播的自由开放性和交互主体性、虚拟性都契合了狂欢节的全民性、仪式性和平等、对话精神的特点,构成了人们的第二种生活。

“盘它”从古玩界脱颖而出,一举跨界到网络社交媒体中,成为网民口中的“热词”。这不仅体现了当下网络新媒体为文本词语的互文性提供的延伸,同时更是网络群体亚文化内涵的丰富。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像许多文本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也正是互联网这个载体,使得表现形式多样的属性使得“狂欢”成为可能。

From:彭肇一.狂欢理论视阈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反思[J].传媒,2019(18):90-93.

04

柠檬精

(一)热词来源

柠檬精最早出处是电竞圈,说的是WE战队的粉丝,WE的粉丝还一个贬义词就是60e。因为不理智的女粉比较多,出现过各种奇葩的言语,被称为“柠檬”也是因为之站长之家,斗玩网前RNG获得了很多奖项,WE的粉丝总会吐槽几句。无论是S7的明星赛上还是2018年MSI之后的亚运会选人上,WE的转载自站长之家粉丝对RNG的粉丝就颇有怨言,出现过非常多酸气十足的话语。自此柠檬精作为一个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指嫉妒别人的人。现多用于自嘲式地表达对他人从外貌到内在、物质生活到情感生活的多重羡慕。

(二)要点分析(亚文化、传播话语)

柠檬精作为一种亚文化的现象,先是为一些群体贴标签,之后演化到大众的自嘲方式,话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状态。当下我们正处于一个扁平化的时空,各种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人人都有渠道了解到他人的生活状态,这种氛围在无形中将所有人扔在了同一起跑线比高低,尤其对于青年群体而言,既定的现实差距让他们深感焦虑,但在巨大的现实压力以及难以改变的事态面前,他们只有采取一种能自我消解的方式。

柠檬精的火爆乃至柠檬X的发展,同时也是当下年轻人的情感表达。年轻人们将自嘲提升至一种境界,在同一个空间里找寻自我认同感,在和别人的差距真实存在时,仿佛主动表达羡慕嫉妒情绪后,失落感能够稀释一些,主动表达别人各方面比自己更优秀的做法,有利于缓解现实环境带来的压力。生活中的各种落差可能无法完全避免,但也不能一味沉浸在自怨自艾的“柠檬情绪”里,那么大大方方地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表达个人情绪不失为一种恰当的做法,因此其迂回婉转且极具自我调侃意味的表达方式颇受青年人的喜爱,语义色彩的转变也是顺应社会心理和社会心态的发展。

From:

柠檬精是什么意思?柠檬精是什么梗https://pcedu.pconline.com.cn/1231/12317021.html

储珊.基于模因论视阈对构式“柠檬X”的认知探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19(08):148-151.

05

好嗨哟

(一)热词来源

好嗨哟来源于同名网络歌曲,经过短视频达人的改编并配合十分魔性的表演,引得许多人模仿,用于表达很高兴和兴奋的状态。尤其是伴随网络红人“毛毛姐”那句“好嗨哟”,看着“毛毛姐”戴着橙色假发魔性扭动,便被他支离破碎的贵州普通话,和狂放不羁的忘情甩头洗了脑。并把那句——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灵活用在了吃完火锅、考完期末考试、周五下班去打卡等任何一个需要表达极度兴奋之情的场合。

(二)要点分析(狂欢理论、亚文化、符号学)

网络流行语是当代青年群体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折射出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乃至于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的走势与风向。网络流行语是青年群体展现大众狂欢的载体, 因此,经典语录、表情包、弹幕等语言符号在网络空 间的迅速传播,往往能在短时间内催生一场极具青春色彩的语言符号狂欢。一句“好嗨哟”引发的网络狂欢,好像是当前被社会压力折磨的年轻人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得到放松和欢乐的一个出口。演绎出一种新的亚文化景观,潜藏的话语对抗与争夺,及其难逃同构与收编的命运,均彰显出其网络亚文化的本质。

From:余天威.网络青年“卖丧信佛”的符号狂欢与亚文化景观审视[J].云南社会科学,2019(04):165-171

06

你是什么垃圾

一)热词来源

7月1日,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此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开始进入全员垃圾分类状态,所有的垃圾,都必须按照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做好分类。因为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并未完全到位,很多市民在扔垃圾的时候仍然无法分分清到底属于什么垃圾,故而网络开始戏谑这种垃圾分类带来的恐慌,每天一问:“你是什么垃圾”。

(二)要点分析(泛娱乐化、狂欢理论)

随着现代网络媒介为载体网络“泛娱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通过搞笑、噱头包装、戏谑等方式,以大量有趣的语言段子、图片视频等为娱乐内容而广泛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开始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而生活正是这些广泛传播的娱乐内容的最好来源,垃圾分类的“突然袭击”给人们生活带来不小影响,正因为垃圾分类知识尚未普及,加上年轻人平时“996”的作息,致使无法顺利完成垃圾分类之后,“垃圾分类”开始成为年轻人生活宣泄的出口,以网络娱乐形式,不断扩大内容及功能,引起网民在网络的狂欢和自嘲。

07

(一)热词来源

,网络流行词,“与你无关”的谐音,意思即为与你无关。2019 年 5 月 4 日,B 站的 UP 主吴木木把自己剪好的第一条真人魔幻动画片《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口胡视频上传到 B 站。这段视频因其魔性发音和搞笑剪辑而走红,“摸仙堡”“你怎么这 个亚子”就来自于此。播放量 240 多万,弹幕近万条。微博 @ 微热点显示,“”的 72 小时最高热度值是 40.75(6月19日当天的热搜第一热度值为29.33)。大批网络用户参与“”的内容制作,B 站相关视频最高浏览量达 644.2 万。

这种“塑料普通话”使得“”以及其它口音的表情包瞬间火遍大江南北。作为本剧的唯一男主角,带着面罩的游乐王子一直以冷酷帅气还带一点神秘的傲娇形象示人,然而自从“”这个梗出来以后,很多观众就开始特意去听游乐王子的对话,竟然还有很多意外收获——比如魔仙堡在游乐王子口中就变成了“摸仙堡”,要你管变成了“要你寡”,自知之明变成了“自知之谜”,甚至在介绍自己的时候都会说成“游ne娃子”……

(二)要点分析(狂欢理论、迷因)

类似于“”等很多原生电视剧的热词,在经过网站的二次创作之后,都会带起一阵狂欢热潮。“”中,原本四个字各有所指,或者说原有所指的词,在新的语境下指向了新的所指,这种在“与你无关”基础上所进行的新的建构,人们从惊呼赞叹的看客主动加入这场狂欢中,新的作品不断产生,将这场狂欢推向高潮。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迷因”(meme)的概念,即“文化的基因”。他认为,在社交平台上,任何信息都有成为“迷因”的可能,且信息越碎片化,复制、创新和演变的灵活性越大,越可能在迷因的优胜劣汰中保留下来。而“”正是搭载“迷因”,在网友们各种创意创作中不断与其他信息相结合,不断进行内容的丰富与填充,使其传播效果在受众的裂变式传播中不断放大。

From:中国新闻社微信公众号【、要你寡、是个狼灭!这都是些什么梗?哈哈哈哈】原创:时尚弄潮儿  

梁昕怡.由“”看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J].青年记者,2019(26):91-92.

08

OMG(oh my god)

(一)热词来源

一支话筒、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在移动互联时代,主播不仅可以通过直播吸引粉丝打赏,也可以带货,月收入可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直播+电商”的经营模式日渐红火。数据显示,2018年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1000亿元,同比增速近400%;81个直播间带货收入过亿元,每个直播间可以说就是一家成功的企业。“OMG!”“买它!”“Amazing”“魔鬼吧!”在一串标志性的吆喝声中,“口红一哥”李佳琦通过淘宝直播,5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10秒钟帮人卖出10000支自制洗面奶,不断刷新令人咋舌的销售记录。

(二)要点分析(狂欢理论、消费社会、网红经济)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是一场全民性的活动。狂欢节没有对于身份、地位的限制,人们可以尽情参与,人们在狂欢节上可以毫无顾忌地任意挥霍,放飞自我。大众通过网路直播的平台可以与博主以及观众进行互动,通过标签化的口号,不断优化直播场景的互动体验。李佳琪的口头禅从一定程度上作为一种消费社会的“消费符号”,不断洗脑受众,使得为其直播推荐的商品不断发生消费消费行为,形成所谓的“网红经济”。

在巴赫金狂欢理论视阈下,社交平台流行起来的网络表情符号具有与狂欢节类似的"诙谐感"。狂欢的全民性、仪式性、更新和交替精神与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网络表情符号的流行折射出大众参与、民意表达、谋求话语权力、宣泄情绪等社会文化心理,其背后呈现出的群体极化、社交窘境、道德迷失和监管漏洞,值得反思。

From:

彭肇一.狂欢理论视阈下网络表情符号的传播与反思[J].传媒,2019(18):90-93.

张利娟.“OMG!”买它!买它?[J].中国报道,2019(08):65-67.

09

我和我的祖国

(一)热词来源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网络上更是带起一波爱国热潮。不仅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网络上非常热,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当红明星、大V、网红等都在自媒体平台上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并一齐祝福祖国生日快乐。与此同时,各大高校更是纷纷在官方账号上推出高校版《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恰逢70周年国庆,爱国作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感开始通过网络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和我的祖国》大电影更是迎接国庆档上映,一时间媒体上、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和我的祖国”相关的传播内容和相关话题。

(二)要点分析(传播的仪式观、国家认同、国家“自然化”)

当代国家理论的代表学者米格代尔 ( Joel S. Migdal) 认为,国家——社会互动的某些领域中对人民产生的意义能够使国家 “自然化”,即 “在人民眼中,国家的存在如同环绕其身边的景观一样自然; 他们不能想象生活中缺少国家这一部分”。“自然化”被作为一种处理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策略,对现代国家的认同建构具有特殊重要性。而媒介正是舆论场形成的载体和条件,舆论场是媒介报道和公共意见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国主义既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它具有极大的感召力,是国家这个想象共同体得以存续的基础。在现代社会,爱国主义的传递性生产,已经超越了口耳相传的交往与沟通方式,渗透到了各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中,它还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国庆在网络媒介载体上开始变得有仪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政治仪式可以带来极强烈的情感,如忠诚和道德义愤,从而促使人们有所行动。今年的网络媒体上的“爱国浪潮”,生活中随处可听的《我和我的祖国》歌曲以及随处可见的短视频,使得大众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加强国家认同。

From:吴小坤,李喆.中国阅兵礼在西方舆论场中的国家意义及其生成条件——基于国家自然化理论的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23(12):5-24+126.

10

5G

(一)热词来源

2019年1月10日工信部宣布发放 5G临时牌照,拉开了中国5G商用建网的大幕。由此, 5G时代已经从人们的议论和关切中实实在在地从幕后走上了前台。5G时代的开启,将巨大而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社会,推 动一场全新的信息革命。而5G最大的现实改变就是实现从人与人之间的 通信走向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实现万物互联,极大地推动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二)要点分析(媒体转型、媒介技术论、媒介环境学)

5G的到来,开启了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技术固然给社会变革提供了决定性要素,然而人与技术以及媒介之间互相依存从而互相影响的互动关系,使得人、媒介、文化、社会这四者必须学会和谐共生。技术带来的相关媒介伦理以及“人”的相关问题亟待解决。

传统媒介在文明传承和社会逻辑的洞察方面的优势会成为这一发展阶段上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推动力量,甚至是一种“稀缺资源”,这便是传统媒体在5G时代的未来发展中的机会之所在。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传统媒体要把握好机会,做好对用户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强化开放协同发展中的定位与合作意识,找寻价值创造的“节点”与维度。传统媒介转型发展的成功与关键就在于:利用自己的核心优势,在技术逻辑的导引下和“线上”新世界的建构中 去影响主流、影响主流人群、影响主流人群的决策。

From:喻国明.5G时代传媒发展的机遇和要义[J].新闻与写作,2019(03):63-66.

编辑|小桃学姐

策划|安安学姐

主编|安安学姐

总编|duty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太难了、雨女无瓜、柠檬精…2019年你最爱说的词,都在这里!
国内网络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
[蔡骐]新视野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上)
从纸片人到虚拟主播,我们爱上了孤独
命真的不好的一条推送 | 俺服了
硬核、柠檬精…2019网络用语Top10出炉!它们的英语你知道几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