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天一味中草药 139:高良姜,厨房里的调料,有一种姜叫高良姜



高良姜,姜科植物山姜属高良姜的根茎。高良姜因出高凉郡而得名。丛生草本,根茎棕红或紫红,茎高不到1米,叶子2列无柄,叶片细长。圆锥形花序,枝头开放,花序外敷大苞片,小花白色,里边有肉红色的条纹。果实青青,成熟橙黄,有人误将高良姜果实当成红豆蔻。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高良姜,姜科植物山姜属高良姜(Alpiniaofficinarum)的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及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高良姜可以参照上期的红豆蔻(回复138)一起阅读,红豆蔻叫大高良姜,长得高大,高2米有余,而高良姜长得不到1米。


高良姜之所以得名,南北朝的陶弘景这样说的:“高良姜,出高良郡。人腹痛不止,但嚼食亦效。”李时珍考证称高良为高凉,古代的高凉郡就是今天广东茂名的高州。现在仍为高州特产。


高良姜自然也是一种姜,皮棕红色或紫红色,长得一节一节的,节旁长着鳞片,节上生根。注意:高良姜不是高良姜的根,而是根茎。


高良姜的根茎上还长出很多根茎,直立丛生。叶子也是2列,没有叶柄,叶片细长。


高良姜的花序也具备山姜属植物的特点,花开在枝头顶端,先有一个大苞片,里边包着一个圆锥形的大花序。


花序展开后,上边开着很多小花,花是白色的,但花里边有肉红色的条纹,如图所示。高良姜与大高良姜开花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


花儿开后,长出青色的果子,成熟后变成橙黄色,看图片像橘子似的,但可比橘子小的多,也就1厘米。有人误将高良姜果实当成红豆蔻,看过这个图片就能很明显区分了。红豆蔻是红色的,高良姜果实是橘黄色的;红豆蔻果实有腰,而高良姜果实中间没有收缩。


高良姜的药用价值

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高良姜的入药部位是根茎,与干姜与近似的功效,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现在《中药学》将它归为温里药。高良姜的入药历史也非常久远,最早记录在《名医别录》中,孙思邈曾记录用它治疗心腹绞痛如刺。


古人所说的这个心其实是胃。现在老百姓还常说心口窝不舒服,而所谓的心口窝在剑突下,中医称为心下,近似胃底贲门的位置。后来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称高良姜专门入胃,暖胃散寒,治疗胃痛。


最代表的方子就是良附丸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高良姜、香附研成药末冲服,治疗胃受寒而疼痛,后来很多医家也进行了转载。高良姜散寒,配合香附行气而止痛,这个方子非常常用,小永治疗胃病常常用到。虽然临床很多胃病有郁热阴伤等表现,但大多数的胃病有胃寒的底子,清热药中配伍上良附丸,寒热并施,往往起效。


清朝的陈士铎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主张高良姜与苍术配伍,您不妨移步文后阅读。


高良姜的应用方法

高良姜也是厨房调料

高良姜也是一种姜,但很多人不认识这种姜。新鲜的高良姜恐怕很难买到,药房买到的都是晒干的,非常坚硬。高良姜的辣性绝不亚于生姜,甚至高出一筹。下次炖肉时,您不妨先预备点高良姜,加入几小块,换换口味。温中散寒,用于素体胃寒,还能起到药膳治疗的作用。


下边这段话是给学医人看的,明白的自然明白。

《名医别录》:大温。主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

《本草拾遗》:味辛,温。下气,益声,好颜色。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

《药性论》:使。能治腹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肺痛吐泻。

《本草纲目》:《千金》言:心脾冷痛,用高良姜,细锉微炒为末,米饮服。太祖高皇帝御制周颠仙碑文,亦载其有验云。又秽迹佛有治心口痛方云:凡男女心口痛者,乃胃脘有滞或有虫也。多因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俗言心气痛者,非也。用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各记收之。病因寒得,用姜末二钱、附末一钱;因怒得,用附末二钱,姜末一钱;寒怒兼有,各一钱半,以米饮加入生姜汁一匙,盐一捻,服之立止。

《本草备要》:宣,燥,暖胃散寒。辛热,暖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凡心口一点痛,俗言心气痛,非也,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及因怒因寒而起。以良姜酒洗七次,香附醋洗七次,焙研。因寒者,姜二钱,附一钱;因怒者,附二钱,姜一钱;寒怒兼者,每钱半,米饮加姜汁一匙,盐少许服。初梁绲患心脾痛,梦神授此方,二味等分服,后入各炒方用。霍乱泻痢,吐恶噎膈,瘴疟冷癖。肺胃热者忌之。子名红豆蔻,温肺散寒,醒脾燥湿,消食解酒。东垣脾胃药中常用之。

《得配本草》:辛、热。入足太阴、阳明经。暖胃散寒。治胃脘冷痛,霍乱泻痢,冷痹瘴疟。得香附,治胃口滞痛;得茯苓,治胃寒噫逆。配干姜、猪胆,治脾虚寒疟;配粳米,治霍乱腹疼。

《本草新编》:高良姜,味辛,气大温,纯阳,无毒。入心与膻中、脾、胃四经。健脾开胃,消食下气,除胃间逆冷,止霍乱转筋,定泻痢翻胃,祛腹痛心疼,温中却冷,大有殊功。倘内热之人误用之,必至变生不测,又不可不慎也。高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与苍术同用为妙。否则,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祛湿故耳。或问良姜最能解酒毒,何子之未言也?夫良姜辛温大热,治客寒犯胃者实效,倘胸腹大热者,愈增烦烧之苦矣。良姜宜于治寒,而不宜于治热也。酒性大热,投之解酒,不以热济热乎。缪仲醇谓其能解酒毒,此子所不信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2种姜科的辛香料,你用过几个?
生姜开花好美呀,南姜鸡和沙姜猪蹄好好吃。
舞花姜,姜科植物用途
大小良姜~香料
高良姜(附:红豆蔻)
《本草纲目》高良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