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随访时间有什么区别? 怎么算?


生存分析,针对随访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其过程中,出了生存结局(是否出现阳性事件),还有相应的时间。这包括,生存时间与随访时间,于是产生了中位生存时间与中位随访时间。很多人不理解,我这里说两句。

不管是中位生存时间还是中位随访时间,其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中位数。只不过指标不同,中位生存时间是生存时间的中位数,中位随访时间是随访时间的中位数。

·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

也称半数生存期,表示恰有50%的个体存活的时间(不是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即生存率为50%时对应的生存时间

中位生存时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死亡人数到了一半”或“存活人数还剩一半”,正如前面说的,因为它有失访问题。严格来说就是累积生存率=0.5的时候所对应的时间t。

中位生存时间一般可以通过SPSS中的K-M计算得到,该法中,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生存结局(是否出现阳性事件),另外一个则是生存时间。

中位随访时间:

很多人不明白的地方在于:随访时间的中位数怎么求?

随访时间的计算是随访时间=随访截止时间-患者入组时间

所以,其实仔细想想中位生存时间就不难明白,中位生存时间的计算,“死亡”作为结局,其它作为删失,没法获得结局。中位随访时间则恰恰相反,删失的那些是结局(因为就是随访到那个时间点了),“死亡”则是作为删失。为什么呢?因为死亡的人,你不知道(如果不死亡的话)能够随访到什么时候。

在生存分析中,中位生存时间用来描述发生结局事件受试人群[status = 1]的一般生存情况。与其相似,中位随访时间主要是用于描述删失[status = 0]人群的随访情况。通常,一个临床研究需要足够长的随访时间来确保有足够多的结局事件[status = 1]发生。目前,中位随访时间多通过反式Kaplan-Meier法进行估计,即将结局事件和删失事件进行互换,再利用KM法估计。

Reverse Kaplan-Meier法。这是考虑了出现了结局事件的研究对象权重后计算的随访时间。这个方法其实和我们做生存分析是一样的。有所不同的是我们计算的是随访时间而非生存时间。在我们计算生存时间的时候,把失访当作删失处理,把死亡当作结局;而在计算随访时间时,则把出现了事件(如:死亡)当作删失处理,而把失访作为结局。看到这儿,聪明的读者就知道其实Reverse Kaplan-Meier法计算失访需要数据的格式其实和我们做生存分析是一样一样滴,不同的是我们对事件状态(status)的编码不同,一般在生存分析中状态变量应1为出现了结局事件,0为未发生结局事件。而计算随访时间时则需要反转一下,1为出现了失访,0为出现了结局事件。然后再用一般的K-M法计算随访时间。过程如下图所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文掌握Kaplan Meier生存分析
生存分析(3)——Kaplan-Meier分析
画说统计 | 生存分析之Kaplan-Meier曲线都告诉我们什么
生存分析,怎么呈现结果图表?
SCI编辑让做控制协变量的生存曲线【2052】
SPSS分析技术:生存分析的寿命表法;聊聊寿命表法与Kaplan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