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当今世界的时代方位与历史走向

作者:刘昀献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年02期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以下简称为“两个必然”)是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150多年来它引领着时代潮流,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也无庸置疑,150多年来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未曾料到也不能料到的,这就难免使他们的理论的某些环节存在某种局限性,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后继者们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对其进行充实和发展。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P291)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沿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思路、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首先弄清时代方位,找出时代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揭示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历史发展的根本走向。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及其主要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对时代问题作出系统阐述的是列宁。列宁指出:区分时代不能根据“个别的、局部的、时而前进时而后退的运动”,或“脱离一般运动和运动的一般速度的各种倾向”;而是要确实弄清,“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2](P123) 马克思的方法首先是考虑“具体环境里,哪一个阶级的运动是可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2](P121) 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出发,认为时代指的是一定历史时期内主要阶级所占据的中心位置,以及由这些主要阶级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关系所决定的不同的历史进程,并认为主要阶级之间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消失,决定一个时代的产生、变化和转换。

  根据列宁的观点,区分时代的主要依据,是要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以此来判定的话,很显然,我们目前所处的大的历史时代,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时代。列宁曾指出:十月革命开辟了“两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代,即资产阶级时代和社会主义时代,资本家议会制度时代和无产阶级苏维埃国家制度时代的世界性交替的开始”。[3](P208) 这就是说十月革命后开始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个时代的交替,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但由于列宁对革命形势估计得过于乐观,所以他认为这个过渡会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成。后来的历史发展和实践表明这个交替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在这个历史时代中,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但如同在封建社会晚期资本主义的孕育发展一样,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战胜旧的资本主义制度,占据时代中心位置的仍然是资产阶级,资本主义仍然是我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和统治力量。在这个大时代中存在着两个并列且交叉发展的过程,一方面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在不断向前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开始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替,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目前正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虽然目前仍在继续发展且势头很强,然而,由于客观必然性的作用,其发展动力在逐步弱化,且最终将融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交替的过程;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替的过程,虽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矛盾斗争中还处于弱势方面,同样由于客观规律使然,其发展势头在日益增强。但社会历史阶段的交替决不是像人类代际交替那样短暂,不是以几十年,而是以几百年,上千年来计算的。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交替,从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算起,经过了大约300年。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替将需要更长的时间,其间甚至难免出现复辟和倒退。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社会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1](P383)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1](P379—380)

  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新生事物,在其初生阶段由于本身的弱少,必然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才能走向成熟和强大。况且,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有趣”现象,革命形势不是在旧制度最成熟的国家,而是在旧制度不太成熟的国家出现。最早发现这一有趣现象的是革命导师恩格斯。1884年恩格斯说过这样一段话:“你看看多有趣。正是德国的工业落后,给我们事业的进展帮了大忙。英国和法国向大工业的过渡大体已经完成,无产阶级所处的境况现在已经稳定……”[5](P668) 1885年,他进一步明确地说:“阶级斗争在英国这里也是在大工业的发展时期比较剧烈,而恰好是在英国工业无可争辩的在世界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沉寂下去的。在德国,1850年以来的大工业的发展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同时出现的,美国的情况大概也不会有什么两样。日益发展的工业使一切传统的关系革命化,而这种革命化又促使头脑革命化”。这种有趣的现象导致新制度往往先在旧制度力量比较薄弱的国家诞生。这也使新制度在诞生初期不可能迅速成为与旧制度相抗衡的力量,尽而很快代替旧制度,这就决定了在新制度出现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旧制度中的统治阶级仍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

  过去,我们在时代问题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冲破了世界资本主义阵线,开创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认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的衰落。事实上,这种认识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在一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在一国的被突破,并不表明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或走下坡路。诚如17世纪40年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整个封建主义的衰落一样。一国社会主义力量的兴盛和整个资本主义力量衰落之间并没有时间上直接衔接的必然联系。社会主义的局部胜利与资本主义的整体灭亡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从历史上看两种或多种社会制度并存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封建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就并存过不止一个世纪。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并存,从时间上说还只有80多年时间。从发展趋势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将是强资本主义和弱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共存和竞争,而不能简单理解为直线式的一盛一衰之间的力量的竞争。

  在20世纪,传统资本主义国家中取得过社会主义胜利的,只有俄国一个国家和半个德国的民主德国,而迄今保持社会主义胜利成果的一个也没有。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民主德国被联邦德国所吞并,实行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轨。这典型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代资本主义不仅包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包括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尤其是处在经济发展前沿的新兴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过去一个时期里,人们习惯于把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看做属于反帝国主义的阵营,这是一种从脱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角度和两大体系争斗中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往往在政治上站在反帝国主义立场来说的,而不应和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上的属性相混同。无论从经济制度上或者是从社会政治制度上来划分,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无疑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尽管它们宣称绝不走传统资本主义的老路,但是不等于它们的道路和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不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其实,这是一股在20世纪下半叶崛起的后继的资本主义发展力量,它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的新兴资本主义力量。人们通常说第三世界作为生力军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但是这股生力军从社会经济制度上说并非社会主义的,有朝一日,它即使在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上超越了传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只能是新一轮的资本主义发展取代了传统的资本主义,只能是另一种类型的资本主义。

  当前,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在横广(向全世界扩张)和纵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两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无论从数量规模,还是从实力上讲都远远超过了社会主义。而且,从世界历史的长河看,社会主义在长时期内还只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对手,这就决定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时代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缓慢过渡。这个时代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矛盾,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对比所决定,目前,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仍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

  二、当今世界的时代方位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来讲,目前我们处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时代[6](P40)。在这个时代中,由于新的因素——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使得资本主义具有了过渡的性质。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解体,世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相互斗争的新时期。但我们必须冷静地认识到,过渡不等于代替,因为资产阶级仍然占据着时代的中心位置。过去我们在时代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即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时代的交替当作代替。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交替是一个并存和竞争的过程,而代替则是战胜后的替代。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往往比纯粹的逻辑推理复杂得多,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如同资本主义不是首先产生在封建社会最发达的国家一样,也不是产生在资本主义制度最成熟的国家。

  封建社会关系比较成熟的国家,因为国家政权的力量过于强大,资本主义往往得不到充分发展。而国家政权力量越弱,新兴的资产阶级就越容易战胜它。比如19世纪前的中国,国家垄断了重要的工业部门,压制工业的发展,忽视发明创造活动,随意侵犯私有财产,使企业和个人的所有权得不到保障,因而不可能产生复杂的企业组织来进行高水平的分工和积累;同时,国家阻断海外贸易,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精英只给予仕途的激励,还实行了强硬却不合宜的产业政策——重农抑工商,直接干涉经济活动。所以,在当时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国缺乏对私人创新的激励机制,交易效率低下,交易费用过高,从而抑制了分工演进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当时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虽然也有许多属于市场经济的因子和活动,但却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可能。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首先出现在封建生产关系最成熟的中国等国,而是首先在封建国家政权力量比较弱的西欧国家产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也不例外,同样没有首先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成熟的西欧国家,而是首先产生于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如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与封建制度经过长期的交替发展才最终代替封建制度一样,也要经过与资本主义长期的交替发展才能最终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国王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一直到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才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6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9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和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宁。就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来讲,从建立到成熟大体经历了二三百年的时间。资产阶级革命是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尚且需要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可想而知,更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诞生的过程中,尽管经历了长期的反复的斗争,但在当时是比封建制度先进的社会制度,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所以它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制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也会遇到斗争和反复,但它是代表当代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方向的,所以它最终也必将战胜现在还貌似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人类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交替发展,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样一个长的历史过程中,世界的形势是会发生一些阶段性的变化的。无产阶级政党为了适应世界形势的阶段性变化,便于制定正确的国际国内政策,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把这个长的历史过程划分为若干互相衔接的小的历史时代,以便认清当代世界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在一个相当长的时代发展过程中,当前处于什么方位。坚持大时代的观点,可以认清历史的走向,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为实现远大的目标而斗争。认清所处的小时代,有利于无产阶级政党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外政策,减少工作的盲目性、空想性,加快大目标的实现。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过渡这个大的历史时代,到目前为止可以以1975年为交界点,划分为两个小时代。即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到1975年印支战争结束,可以概括为战争和革命时代,1975年以来可以概括为和平与发展时代。[6](P42) 和平与发展时代可能还要延续一个时期,在这个和平与发展时代之后,根据世界历史的阶段性变化,也许还可能出现以其他情况为主题的时代,但大的历史时代和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三、当代世界的历史走向

  当今世界从大的历史时代来讲,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个大的历史阶段中,资本主义由于自身的矛盾运动还在不断发展变化,如今正处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目前,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事物中仍起着主导作用,它自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社会主义国家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没有成熟到能与资本主义相对抗的地步。在这个时代,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新生力量,虽然目前还显得弱小,但它具有巨大的发展动力和无限生命力;资本主义虽然目前仍显强大,但它的固有矛盾和历史局限性没有改变,时代的发展方向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虽然由于苏东剧变和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两个必然”的论断在当代正受到愈来愈大的挑战,但它的科学性已经并将继续被实践所证明,因为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首先,“两个必然”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学说的逻辑结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不管多么曲折,其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而发展的动力来自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人类历史也像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处于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之中,而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作为当代社会发展主流的资本主义社会就不可能是永恒的。当走到自己的尽头时,其就不可避免地要被一个比它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就像在历史上它不可避免地代替封建社会和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一样。这个能够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因此,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运用发展学说来观察人类历史所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其次,“两个必然”是历史唯物论的具体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其他方面如政治、文化等等的变迁都是这一矛盾运动的反映,都只能从这一矛盾中得到说明。资本主义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就是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着,那么社会生产就决不会停止,而是要不断地向前发展,那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就不会停止,因而也就存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当这种运动把资本主义社会不断推向发展的最高点时,它就会使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衰落和灭亡,从而推动着一个新的社会诞生来替代资本主义,使人类社会在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层次上发展,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也就在这个更高的层次上开始了新的矛盾运动。

  其三,“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特殊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方式之间的矛盾,并分析了这一基本矛盾虽然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空前的高度,同时也必然要把资本主义社会引向衰落和灭亡;从而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其自身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偶然因素影响的结果。这就不仅指出了资本主义在发展到其顶峰后必然要走向衰落和灭亡的趋势,而且为我们描述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轨迹。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暂时的低潮,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没有改变。如同邓小平同志所说:“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P382—383) 我们相信,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调整政策、改革开放,吸收和消化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自身的制度创新,将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步得到体现并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将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战胜垄断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人类社会将逐步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作者介绍:刘昀献,《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国际政治专业教授。(开封 475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国?
孙国文:共产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阶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社会前进的趋势,势不可挡(作者:韩天祥 郭梦露)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