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癌症发热并非空穴来风!五大原因,你了解多少?

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是十分普遍的症状。有相关研究表明约2/3的癌症患者在病程中伴有发热现象,1/3的患者发热直接与肿瘤相关。

癌性发热原因

感染性发热

感染是导致癌症患者发热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免疫力降低——肿瘤本身以及营养不良、年龄偏大等因素降低了患者的防御功能。

放疗、化疗均可严重损伤白细胞, 尤其是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抑制了巨噬细胞的功能。

手术也可使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在术后紊乱数周, 这些因素都促成了感染的发生。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使菌群失调,则易引起二重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1)肿瘤性发热

肿瘤性发热是指由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一些实体瘤如肾母细胞瘤、淋巴瘤、肝癌、肾癌以及白血病等易发生肿瘤热。

肿瘤性发热的诊断实际上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即对发热的患者进行详尽的评估,如病史以及必要的理化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的发热后,才考虑诊断为肿瘤性发热。

其特点是发热常> 37.8 ℃,即使高热也常无寒颤、出汗等中毒症状,心动过速与发热不相称,检查无感染依据,一般解热药疗效不满意,经抗肿瘤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非甾体抗炎药有助于区别肿瘤性发热和非肿瘤性发热。

(2)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发热较多见,伴有全身不适感、寒战、淋巴结肿痛等。最常引起发热的化疗药物主要是博来霉素、平阳霉素。

给予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处理后多可缓解,严重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如出现药物热,一般不再用此类药物,如必须要用的化疗药,可在再次使用该药物之前预防性使用退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输液与输血反应

较易识别,于输液输血过程中或输后2小时内发生寒战、高热,有自限性。

应立即暂停或减慢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如盐酸异丙嗓、解热药或皮质激素,可立即退热。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导致的发热

中枢神经系统尤以丘脑前部受到癌组织侵犯或转移时可引起发热甚至是高热,可伴有动作相对缓慢和颅高压症状,颅神经麻痹及其它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定位体征。

脑脊液无色透明或血性,压力增高,部分可查到恶性肿瘤细胞,头颅CT检查可显示颅内病变部位。

治疗可选择性注射抗肿瘤药或激素,亦可全颅放疗或手术治疗。

肾上腺危象所致的发热

癌症特别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或广泛出血时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出血,发生急性功能减退。

当患者出现发热、厌食、恶心、呕吐、低血压或休克时应考虑肾上腺危象的可能性,应按肾上腺危象处理给予皮质激素。

癌症病人发热的原因不尽相同,处理的措施也不同,基本原则是确定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险,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每一患者应作具体的分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癌性发热的治疗原则

1、癌症发热时,应用抗生素和抗过敏药物无明显作用,但应用下文药物后,可使发热(尤其是高热)减退。

2、治疗癌性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

癌性发热的临床处理办法

物理疗法

体温超过38.5~39℃时可选用物理降温,常用冰袋降温,亦可冰帽置头部,冰袋置双腋下或大血管部位,或乙醇、温水擦浴。

常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1)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抑制PG(前列腺素),特别是PGE2的合成,从而抑制了PGE2介导的免疫向下调节作用及体温中枢的刺激作用。表现出对宿主的一系列免疫增强效应,恢复或部分恢复免疫反应或细胞活性,并使体温下降。

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时注意高温、出汗过多导致虚脱(年老体弱患者)、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

对老年体弱患者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并推荐连续给药至体温正常,并平稳3~5d后再停药,不要间断给药。

解热镇痛药常用吲哚美辛、双氯酚酸钠、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2) 吲哚美辛(消炎痛)常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渐增到0.1~0.15g/d,饭时或饭后服;塞肛,栓剂每次100mg,每日1次。

(3)双氯酚酸钠(扶他林、诺福丁)常规用法用量:每次75mg口服,每日1次。

(4)阿司匹林常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3~0.6g,每日3次。

激素类药物

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减少体内热源的释放降低体温。

临床上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最应该注意患者的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睡前使用会引起兴奋、失眠等。激素类有泼尼松及地塞米松等。

(1)泼尼松常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5~10mg,每日3次。

(2)地塞米松常规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每次5mg,或5~1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日1~2次。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灌肠等疗法。中药汤剂根据不同个体进行辨证论治。

针灸对癌性发热也有独到疗法,有报道采用大椎穴放血等方法治疗癌性发热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成静脉制剂

如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等清热解毒药,对癌性发热也取得很好疗效。

(1)痰热清20ml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醒脑静4~8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病因治疗

癌性发热的最根本原因是肿瘤,病因不去,邪热不退。根据不同肿瘤,或肿瘤的不同时期,给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生物免疫制剂等抗肿瘤治疗。

少数患者以持续高热或不规则间歇发热为首发症状,常见于恶性淋巴瘤或肾癌,经联合化疗或手术切除肿瘤后,体温即随之降至正常。

利用中药人参皂苷Rh2,冬虫夏草等具有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功效的药物,配合西医治疗,起到增效减毒的功效。

抗感染退热

如果是恶性肿瘤合并感染发热,发热往往是感染最早出现的症状。要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应用最有效的抗生素药物针对性治疗。

对于正在接受放化疗的病人,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当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较低时,应停止放化疗,防止出现继发感染。

癌性发热后的注意事项

1、发热后汗出湿衣,注意及时更换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2、发热后出现口干舌燥,应该多食西瓜,生梨,甜橙等水果,补充水分体液;也可用鲜梨、鲜荸荠、鲜苇根、鲜麦冬、鲜藕榨汁后饮用,中医名为五汁饮,具有生津润燥的作用。

3、长期发热导致纳差,乏力,脾虚气滞,可用生山药、生米仁,大枣,粳米煮粥食用,有健脾益气和胃之效。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jiashushuo】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分享让我们一起走得更远

治疗经历、用药、经验、情感皆可分享

投稿请发送至tg@yintahealth.com

一经录用支付稿费

分享让世界更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宣武医院疼痛科倪家骧教授讲座
癌症发热怎么处理
疼痛别忍
让患者的痛苦再小一些
疼痛及疼痛处理流程
癌痛不必忍 止痛很安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