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 | 蒋兆和:中国的水墨现实主义大师,满纸落魄穷酸(一)

如果说到中国近现代写实主义水墨画人物的宗师,那么毫无疑问,必要提到蒋兆和先生。

就算不认识蒋兆和先生也没关系,你肯定认识下面这幅《杜甫像》,这幅画的作者就是蒋兆和。

他的画中有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流民图》,在说到这幅画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生平故事。

蒋兆和故居

蒋兆和出生于四川泸州,蒋家在当地是有名的三大书香世家之一,他的父亲是一名秀才,在家里开设私塾,以教私塾为生,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蒋兆和自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也研习书法。

1915年,蒋兆和11岁,父亲的私塾最终歇业。随着大清帝国的没落,像蒋家这样的世家也不得不面临着入仕无缘、坐吃山空以致家道中落。不仅如此,落寞的父亲还抽上了鸦片,靠鸦片消愁。而母亲,又因为劝父亲戒毒不成而绝望自尽。

作为家中长子,赚钱养家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了蒋兆和的身上。

1917年,13岁的蒋兆和开始为照相馆画背景,这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份工作。家里穷,买不起炭精粉,蒋兆和就研究自制:点燃蜡烛,对着碗熏烧,把浓黑如墨的烟尘当做炭精粉用,居然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蒋兆和在照相馆绘制的背景

也许苦难真的能够造就天才吧。

依靠蒋兆和的绘画手艺,蒋家五口艰难度日。

1920年,蒋兆和决定前往上海闯荡,当时上海流行月份牌,一张月份牌就可以赚100大洋,让他心动不已。这一年,他才16岁。

对月份牌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哦↓:

普及 | 从老上海的民国月份牌画中一窥旧时代的美人

来到上海的蒋兆和,过的日子比现在的“北漂青年”还要惨,找不到工作,风餐露宿,食不饱腹。但是他不愿意离开上海。这一段时期的经历,也许就奠定了他往后的艺术风格他始终在表现底层人民的肖像,都是苦命像,他画的人很少有笑容。

在上海,蒋兆和认识了改变他一生的贵人,这个人同样也是著名的大画家,徐悲鸿先生。徐悲鸿在看过蒋兆和的作品后,深感震撼,他知道眼前这个人绝对可以称之为“奇才”。徐悲鸿先生是一位眼光非常锐利、独到的艺术家,他给了蒋兆和一条非常有效的建议:“你就去画写实的人物。”

徐悲鸿关于中国画的改良理论对蒋兆和影响极大,徐悲鸿认为我们可以将西方素描写实观念和手法融入传统中国画,进而达到改造中国画的目的。

蒋兆和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他的第一幅油画作品《黄包车夫的家庭》和图案画作品《慰》

慰(可惜小编找不到高清版本)

《慰》这幅作品引起了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李毅士的关注,他请蒋兆和去中央大学教图案。

蒋兆和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美术学院教育的人,居然有人让他去教书,在他自己看来,他是渴求当一名学生的,却因为一个展览而出名做了教书先生。

于是1927年蒋兆和受聘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为图案系教员。

只接受过四年私塾教育的蒋兆和,在25岁这年登上了大学讲堂。

蒋兆和的自画像

到了1930-1932年,蒋兆和和徐悲鸿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为了给我军两名将军画像,他甚至还上了前线,经历了枪林弹雨,看到了真正的战场有多残酷。

他完成了《蔡廷锴将军》这幅油画像,接着又为蒋光鼐将军绘制了肖像。这两幅油画很快出版并发行到了全国,蒋兆和因此而广为人知。

可惜因为人事变动,蒋兆和失去了上海美专的工作,又变成无业游民,家中又传来噩耗,父亲去世。自此,少年人的那种意气风发消失殆尽,他变得少言而内向,画作也很少,几乎从上海画坛消失。

1935年蒋兆和受朋友邀至北平开画室授徒,但是可惜他在北平名气不大,学生很少,只勉强坚持了两年。次年他返回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这是他十五年后第一次回归故土。

家乡泸州依旧贫穷落后,没有画家的生存空间,他只在老家呆了一晚,就匆匆奔赴重庆。这时的重庆正经历着四川大饥荒,在这里他看到了成群结队的灾民,每天都有人饿死。

他在难民中不停作画,直面人生的苦难。

天灾、人祸、战争、流亡,这些中国人遭受的苦难他都一一亲历,刺痛着蒋兆和的内心。

蒋兆和,有人说他是中国的“伦勃朗”,但小编认为他更像是中国的列宾,他的水墨人物画刻画的永远是真实,小编甚至认为,他的这些作品,比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更打动人心。

《爸爸不会再回来了》

在重庆创作半年多以后,他于1937年春返北平,他希望自己创作的这些表现劳苦大众的画面,能够被更多人看到。

他在中央饭店举办了生平第一次个展,这是第一个以现实老百姓形象为题材的水墨人物画展,北平的报纸、杂志纷纷报道。

当时北平著名的大画家齐白石非常欣赏蒋兆和,他敏锐地认识到,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是融合东西方技法的产物,运用这种画法蒋兆和古今中外都是第一人。

一炮而红后蒋兆和看到一线生机,他又重开画室。可是谁也没有想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古城北平,完全沦陷。

蒋兆和自此也深陷北平。

1946年,蒋兆和根据抗日战争时期4200万中国人民自西向东迁徙的历史,创作了《流民图》

《流民图》(局部)

“当敌人铁蹄之下,田园不保,庐社为墟,少壮散之四方,老弱转乎沟壑,奸淫掠夺,屠杀焚烧,其身受之惨戚情形,虽人间地狱,不足以喻其万一也。蒋兆和疾首痛心,窃不自量,思欲以素楮百幅,秃管一枝,为我难胞描其境象,远师郑侠之遗笔,而作后流民图。”

理论家尚辉说:“在抗战时期最能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中国人物画,是蒋兆和创作的《流民图》。这幅在中国画史上出现的第一件表现悲壮惨烈情感的巨作,用写实主义的造型语言和人物的心理刻画,给历史留下了民族屈辱与抗争的记忆。”

今天蒋兆和先生的生平故事就先大致介绍到这里,下次用单独一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一下这幅《流民图》与它背后的故事。

看到这幅《流民图》,想必你怎么都想象不到,就是这幅画让蒋兆和的人生一落千丈,甚至打上了耻辱的“叛国”罪名。

(请将手机旋转90度观看)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沉鱼意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近代百名艺术家之——蒋兆和
在徐悲鸿培养下,蒋兆和从一个商业画家成长为关注社会的大艺术家
《美术夜谈》——一代宗师蒋兆和
蒋兆和的传人马振声:如何画出有“魂”的作品?
谢稚柳:一本值得品读的书 | 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
「巴蜀画派·大家」蒋兆和:紧握秃笔,写流民百态,画苍生疾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