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电脑的年代曾玩篆刻


      篆刻艺术,是书法与镌刻相结合制作印章的一门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民国以后又出现了几位大家。在我看来,篆刻艺术既高深莫测,又浅显易学。

      说它高深,因为篆刻大师都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高手,就像影视剧中的唐寅,挥毫泼墨片刻间一幅山水画跃然纸上,然后再潇洒的在上面题一首诗,书法自然也好的,画龙点睛的镜头是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大印,轻轻地印在签名下,这一动作就像打上注册商标一样神圣。画是自己画的,诗是自己创作并亲自书写的,那枚如玉玺一样珍贵的私章通常也是自己刻的,每一样都达到精品程度自然不容易。显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

      说它浅显,是因为只要识字就可参与。先秦以前无纸笔,人们只好将当时流行的篆书用刀刻于龟背或竹简上,根据皇家的需要还要把文字镌刻或铸造在青铜器上,玉玺或王公大臣的印章代表着权力,自然会鼓励一大批文人参与创作制作个人私章,既高雅又彰显身份。现在去城市边缘转转,会发现有一批匠人以刻碑为业,他们把书法大师的作品镌刻在石碑上供别人临摹欣赏,其实这些人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把石头和文字缩小,就变成了文人浸淫的篆刻艺术。农民可以做的雅事,知识分子当然也都可以做。

      最近收拾东西,发现从1983到1991年自己也玩起了石头,创作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篆刻作品。大概在没有电脑手机的年代实在没有啥消磨时间的文人游戏,又或者对古代文人的雅兴还在崇拜中。虽然诗书画印都有所涉猎,但是一事无成,诗词勉强可以班门弄斧,书法练过大字但只配写大字报,画限于过去在黑板上画水粉宣传画的水平,印就算在艺术殿堂的门口张望过两眼。不管怎么说,自己认同知识分子的身份,曾经为效法古代文人做过努力。


      我对篆刻的实践起于偶然,大三时有一门光学弹性力学课,要做偏振光实验,实验材料是类似有机玻璃的环氧树脂,实验准备时切割下一些橡皮大小的废料,虽说该材料有毒,我还是觉得扔了可惜,忽然觉得就其软硬程度可以做印章,于是找了几块带回宿舍,用砂纸把界面打磨光滑,找了一把修脚刀开始为同学刻私章,楷书、隶书、宋体等试过后,忽然想尝试一下篆书,但是不懂啊,就去图书馆查找书法字典一类的资料,查找过程中就发现了篆刻艺术介绍,我忽然心中一动,既然能在硬塑料上刻字,为什么不试试石头呢?于是又开始研究用于篆刻的石头和刻刀之类,每次出差都要淘几块石头回来,一般都是价廉物美的寿山石、青田石、蓝田石,其实这些也都属于玉石范畴,但是翡翠和玛瑙没试过,我的刻刀刻不动。最贵的鸡血石20多年前就比同重量的黄金还贵。

      为同学和同事刻过一些私章,也刻过一些励志类闲章。例如下图中“苏世独立恒而不流”、“为所不为”、“事若求全何所乐”、“论至德者不和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等等。也假私济公刻了一些集体活动宣传掌,例如:“机关团支部团日活动纪念章”、“供热通风戊辰中秋联欢纪念”、“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等。当年流行过节寄送贺卡明信片,盖上一枚红章觉得能提高档次。


      很多印章大小一样,那是因为同一块石头用后又磨平重新刻。篆刻有阴文有阳文,讲究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而且故意凿一些缺口做旧,显得有历史沧桑感。很多年不动刻刀了,留存了一些朋友的印章拓片,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有些名字则想不起来是谁了,真是沧海桑田变化大,人生转眼就是百年。好在留下了一些过去的足迹,即使捡拾不起来,至少还能看出自己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学习篆刻,却还不知道怎样下手?这里告诉你怎么做!
篆刻书画印在书法和绘画上的运用
刘铁峰——篆刻作品大爱无声
一刀一世界 一石一乾坤——李会宁的篆刻人生
篆刻人:苏宝星| 蔡东盛 |林飞煌
捉刀治印一少年(附金侬早年篆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