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家 | 夸美纽斯:教育弥合世界

2022年,是中国推行“六三三学制”的百年节点。

值此百年之际,有必要回顾班级授课制的鼻祖、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夸美纽斯。

他的一系列教育主张,影响后世甚深。除了学校教育,更系统阐述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

譬如他的《母育学校》一书,指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并特别强调了母亲的教育责任。

而他最负盛名的《大教学论》,更担负起了文艺复兴中教育复兴的重任。

夸美纽斯对教育及信仰的思考,是在新教与天主教激烈冲突的时代背景下,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他认为普遍的、“泛智”的人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从根本上消弭世界上的战争和混乱。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1592—1670),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年轻时被选为捷克兄弟会的牧师,并主持兄弟会学校。三十年战争(1618~1648)爆发后数十年被迫流亡国外,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和社会活动。代表作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语言和科学入门》《世界图解》等

01
从考点寻找兴趣点

夸美纽斯这个名字,教育学专业人士必须了解,此人是教师招聘考试的热门考点,有志于从事教师职业的青年,必须清楚。

首先,他是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近代教育体系的奠基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现代世界教育体系的学年制、班级制就是他最早设计的;然后要记住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更进一步,要能条分缕析出他的教育适应自然、教育直观性原则等,要记住他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论”思想等等。

熟悉了这些考点并完美作答,是否我们的青年教师就能“为往圣继绝学”,把四百年前的教育学成功运用到今天的现代教育中呢?也是,也完全不是。说是,是因为,学制学年班级,甚至要不要补课,这不是普通教师需要操心和能决定的事情,按照夸美纽斯所遗留并发展下来的制度执行就好了;说不是,是因为一番考点熟悉下来,又有几个有心人能够对夸美纽斯的教育智慧存有心得,可以反复琢磨,运用于职业终身呢?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言必称基督,他本人更是基督教新教本地教派摩拉维亚兄弟会、波希米亚兄弟会的主教,他的终生教学活动、教育理论都是围绕这个核心进行的。由于置身于席卷全欧洲的宗教斗争中,他遭受正统天主教势力的迫害,教学生涯颠沛流离,甚至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哥白尼、布鲁诺,这些人在夸美纽斯之前一两百年内,都为了真理遭受到正统天主教的迫害。

考点是枯燥的,这里面的“兄弟会”一词甚至不是考点,了解的时候很容易就略过去了。制作精美、规模庞大的系列电脑游戏《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里,主线故事是历代兄弟会的刺客反抗、刺杀这个组织的敌人,即正统天主教的“圣殿骑士团”的秘密首脑。教师如果不了解游戏也该知道,这款游戏风行了20年,单集销售额达10亿美元,很多中小学生是玩这个游戏的高手。

夸美纽斯生于1592年,适值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00周年。新发现的大陆,版图上归西班牙吗?不,西班牙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外戚诸侯,所以它归附哈布斯堡王朝。

但哈布斯堡王朝也不过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并且正在任上。什么是选帝侯?顾名思义,是选举皇帝的诸侯。

神圣罗马帝国是由武力强大的日耳曼人征服继承下来的新版本的罗马帝国,保留了日耳曼人部落时期的习俗,皇帝由几位最大的贵族选举产生,而非世袭。所以理论上说,南美洲新大陆,一经哥伦布发现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

但日耳曼人只是名义上继承了罗马帝国,精神上他们率先寻求突破,日耳曼神父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创立了基督教新教,他说出了一个本应人人知道的常识:识字的人都可以读《圣经》,凭什么让罗马的教皇和各地的教宗垄断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

夸美纽斯在父母双亡后,受到兄弟会的帮助得以继续求学,此后他既任兄弟会牧师,又任兄弟会学校校长。风行全球的电脑游戏《刺客信条》中的主角“刺客”,正是兄弟会成员

02
捷克兄弟会

1601年,12岁的夸美纽斯父母双亡,两个姐姐也相继夭折,成为遗孤的他,得到了兄弟会的帮助,他得以到普热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继续上学。

这个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兄弟会不得了,在马丁·路德之前的一百年,他们已经开始反对罗马天主教。夸美纽斯早逝的父亲,也是兄弟会的成员。

摩拉维亚是一个民族,捷克是一个民族,他们都讲捷克语,都是斯拉夫人,但却属于日耳曼人统治的波希米亚王国。波希米亚王国,和西班牙及当时一连串的德意志王国、公国一样,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诸侯国,地处日耳曼人的中心地带,甚至一度波希米亚王国的首府布拉格,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

波希米亚,简单讲就是捷克的日耳曼人殖民旧称。波希米亚兄弟会、摩拉维亚兄弟会统称捷克兄弟会,属于斯拉夫捷克人的一家亲,他们代表捷克人的新教势力,民族上,作为斯拉夫人低于日耳曼人一等;宗教上,叛逆的新教受到哈布斯堡王朝正统天主教的压制。同时伴随着布拉格成为欧洲最繁荣的城市,他们必然是分不到应得的那块蛋糕的,他们起来反对哈布斯堡王朝日耳曼人的天主教势力,也就能说通了。

1526年,哈布斯堡的斐迪南一世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波西米亚国王,他命令所有人必须信仰天主教,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要在宗教和文化上完全剥夺捷克人的自由。

这样一搞,波希米亚兄弟会成了地下组织。因此,夸美纽斯从小是由地下党养大的。等到他26岁时,在波希米亚积压了几个世纪的宗教矛盾点燃了导火索,引爆了整个欧洲天主教和新教势力之间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混战。

夸美纽斯青年时期被兄弟会寄予重任,到各国学习神学和哲学。战争爆发前4年,他学成归来,成为母校普热罗夫拉丁文法学校的校长。战争爆发那年,他被调到北摩拉维亚地区的富尔内克,既任兄弟会牧师,又任兄弟会学校校长。

新教、天主教,到底有多大仇多大恨呢?不是都相信上帝吗?幸好有历史记录,足以让我们目瞪口呆。举例来讲,在波希米亚,宫廷总管为了强迫人们加入天主教,禁止人们举行洗礼、葬礼及婚礼,还放狗逼迫新教徒做天主教弥撒……“头可断,发型不可乱”,这口气,倒真是没人受得了。

所以1618年5月23日,人们冲进王宫,把这个宫廷总管和他的同伙,从20米高的窗户扔了出去,重重地落在王宫的壕沟里。幸亏,壕沟里面是厚厚的大粪,三个自由落体,狼狈不堪地捡回了一条性命。

德国诗人、历史作家席勒200年后评论:“暴力一旦毫无约束地开始,那么只能通过更大的暴力行为来调解。”

实际上,天主教、新教双方,都有一心要干大事的人,生怕事情搞不大。而谁冲在暴力事件的第一线呢?一定是普通人,特别是普通的年轻人,这里面有没有兄弟会学校的学生,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03
救亡伴随教育

新教的军事力量相对薄弱且各有各的利益,并不团结,波希米亚作为哈布斯堡王朝核心地带的心腹大患,其新教势力遭到天主教同盟军的大清洗,新教徒财产被没收,然后被驱逐、流放,兄弟会成员性命难保。

1621年,西班牙外戚军队攻占富尔内克后,焚城,夸美纽斯的家产、藏书和早期的手稿化为灰烬,他带着随身的衣物逃出这个小城,幸免于难。身怀六甲的妻子只能投奔了娘家。不幸的是,第二年瘟疫伴随战火而来,妻子和两个孩子染疫身亡。

而立之年的夸美纽斯再次家破人亡,而这一次更是国破家亡。

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二世颁布法令,将所有新教徒驱逐出捷克全境,要想留下来也可以,六个月内公开信奉天主教。夸美纽斯和兄弟会的成员、他们的家庭,被迫隐入波希米亚密林。

没有资料显示夸美纽斯和他的同仁组织游击队,开展军事行动什么的,或许他们的行动更像《刺客信条》里展现的,靠孤胆侠客打入敌人内部行刺。夸美纽斯作为学校校长,新教牧师,更多是要担负起教育责任。新教是他们的信念和希望,人不能回到山林变成野兽。

常年隐居山林,熟悉自然,开展教育,反抗围剿,1627年,夸美纽斯绘制出《精制摩拉维亚新地图》,不仅成为学生的祖国地理教材、基于本土研发的课件更被新教广泛采用,为新教的生存争取了更广泛的空间。

同时,兄弟会派夸美纽斯前往波兰,申请避难。1628年2月,夸美纽斯和三万多户兄弟会成员家庭告别波希米亚,前往波兰的黎撒城(今波兰西南部小城来时路Leszno)偏安避难。

夸美纽斯在波兰流亡13年(1628—1640),后来又去了荷兰,在从无真正安宁的偏安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首先作为校长,教育是他的工作,这一身份使他可以从事教育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其次作为神学家、哲学家高度的教育家,他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先后写成了《语言学入门》(1631)、《语言学初听》(1633)、《母育学校》(1632)、《物理学概论》(1633)和后世最广为人知的《大教学论》(1632)。

马丁·路德(1483—1546)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创立基督教新教,是导致欧洲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爆发的重要推力

04
奇怪的翻译

为了倡明“教会与国家的改良在于青年得到合适的教导”,更为了改正一统千年的天主教教育,找到适合新教与时代的新教育,夸美纽斯撰写了一本关于教育的小书。为了激励流亡中的同胞,鼓励大家保留捷克的语言和文化,这本书用捷克语写成。

然而这本小书的问世,并没有起到战斗号角一样响亮的效果。十几年后,夸美纽斯将全书用知识界通用的拉丁文扩充改写出新的版本。这一版本,也只是保障了书的传世,在17世纪,我们今天所知的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他们没有今天的网红养成机制,要在漫长的近古时光之后才被现代之光照亮。

这本在民国时期被翻译成《大教学论》的书,拉丁文名《Didactica Magna》。翻译得有点怪,这不是民国语言的原因,因为原名就既不是源自古希腊的教育学pedagogy(拉丁文paedagogia),也不是常见的名词“教育”education(拉丁文educatio)。

教育学的拉丁文词根paedagogia,意思是设定一个专职的仆人在家里对孩子进行管教,含义是“儿童的引导者”,后来在基督教文化里,也是和家里的管家齐平的,专管教育的“师父”的意思。再后来,教会设立了专门的学校,但与之相关的教育学,都不脱离代家庭管教的色彩。

而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idactica Magna)继承的是不一样的东西,他的目的是: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举一反三);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并使基督教的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为万世开太平)。

拉丁文Magna体现高大、权威的意思,教学Didactica的含义,更多是哲学、德行和审美之教,词根同样来自希腊。在荷马史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都出现过多次。而在基督教文化中,耶稣对门人提出要求,若要继承他的衣钵,就要像他一样善于教导(didaktikos),这已经非常接近夸美纽斯大教学的概念。

《大教学论》自觉地担起了文艺复兴中教育复兴的重任,他在书中称赞:“苏格拉底更愿意教导青年而非担任公职,并为此受到赞扬。”而耶稣则“被给予全人类,作为最有学问的教师。”

在《圣经》和合本的中译本里,对耶稣的称呼,被译作“夫子”,将中西文化贯通了起来。实际上,Didactica Magna的翻译要贯通中西,使国人更容易理解也不难,但在民国急于抛弃自己传统的文化争议中,这个词组被翻译成怪怪的“大教学论”,可能是因为不敢直接翻译成“大教化论”吧。

05
弥合世界的信念

《大教学论》首先从“道”的层面,确立了人类普遍需要被教——“将一切事物教给所有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种“教”应该成为和哲学等学科平起平坐的专门的学问——由此,教育学在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中姗姗来迟,但终于诞生了。

教育如此常见,但不是人人都能对之说三道四,只有一辈子担任校长的夸美纽斯,能够从“器”的层面,对儿童受教年龄的阶段划分、教学内容方法及其艺术等各个具体的角度、层面和细节,提出班级授课制和一整套教学原则,如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等,这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让后人无须再艰苦摸索。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问世的同年出版了《母育学校》一书,制定了自己作为学校教育从事者职责之外的,6岁以下儿童详细的教育大纲。他认为,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学前教育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

《母育学校》从儿童的自然性原则出发,提出教育内容应该由简到繁,从感觉(看、听、尝、触)训练到宗教信仰的培养,循序渐进;夸美纽斯对儿童的道德培养从细节入手,由饮食起居一直到宗教礼仪,简单灵活,易于操作,内容有12项之多。

夸美纽斯的家庭教育、学前教育主张,在欧洲大战的血雨腥风中,形成宝贵的和风煦雨的教学港湾。要知道,这场战争持续三十年,德意志各邦国男性有将近一半阵亡。儿童一方面成为补充社会成员的奢侈品,另一方面,即便在盛世,我们今天都常常说,底层的父母整天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而夸美纽斯肩负着乱世的教育责任,他的每一项主张可不能成了“何不食肉糜”,一定要将最大的人类希望、最合适的方法教给艰难保存性命的人们,以图社会的修复、家国的重建。

一场近古的战争为什么死这么多人?因为从1500年左右开始,欧洲的军事技术已经带来了热战,三十年战争更是普遍采用火炮和滑膛枪作战。军事技术也促进了各方面的知识急剧增长,这时候学生不够用了,夸美纽斯提出,所有的人都应该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他驳斥“天性愚笨者不能受教育”,断言“人的智力生来虽有差异,但世界上找不到一个智力低到不能受教育的人。”他认为普遍的、“泛智”的人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从根本上消弭世界上的战争和混乱。

在当前混战的世界上,要抱着多大的信心和激情,才能相信明天会变好?

夸美纽斯向儿童编写了一本图文并茂的认识世界的初级百科全书《世界图解》,内容涉及动物界、植物界、人类的起源、人类的年龄阶段、人类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道德的特征,以及人在家庭、城市社会、国家和教会里的关系等内容。全书二百幅插图,都是他亲自绘制。

这就是夸美纽斯对明天的信念,他用文明之光照亮儿童学习的自然、快乐的情境。

06
教育作为技艺

《世界图解》一书中,人的活动,夸美纽斯按各种职业、场景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编排,比如“葡萄种植—酿酒—餐饮”“木匠—泥水匠—机械—房屋”“造纸—印刷术—书店—学校”……

夸美纽斯在书中勾画出的,是一个充满关系和连带,人与人互相需要,互相联络,共同生活的世界,这种“生活共同体”,表明夸美纽斯对分裂对立的人类社会进行重新联结弥合的信念。

同样,夸美纽斯构建的“大教学”,不是机械的、零碎的教学行为本身,也不是成年人通过无数反省与思考才能达到的所谓“认识”,而是既有理性基础,又与知识交互生成,既有本身的道德和价值追求,有不断完善自身的愿景,又可以通过模仿、重复、练习、传授,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改善,可以达至双手和心脑(身体和精神)之间的协调,来培养出面对真实世界,运用身心,关乎理性,蕴含价值的有技艺者。

今天的我们,已广泛接受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科学,但回顾夸美纽斯,我们发现他更强调教育是一门“技艺”。

在作为科学的教育里,人更像是教育学认识和理论下的试验品,而夸美纽斯的教育“技艺”,传承自古希腊的自由技艺,是古希腊的“三文四艺”的总称:“三文”是语言的技艺,包括文法、修辞和辩证法;“四艺”是数的技艺,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种“技艺”,不是源自个人想要学习的功利心,和国家社会的外在要求,而是基于知识乃天下公器,人类对知识不应私藏的神圣信念,以及人总有分享知识使人受惠的内在的利他的驱迫。

今天我们评价一名好的一线授课老师,会说他颇具讲台艺术,而四百年前的夸美纽斯早就认识到,掌握一门科学、艺术的同时,还要掌握这门科学、艺术的教学的技术,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好的教师。否则,就仅仅是一名好的“有技艺者”。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都不仅掌握了哲学这门理论,又都是一线的教师,他们率先实现了教育作为“技艺”的自洽。

夸美纽斯晚年,仍未享受到安宁的生活和事业,他在波兰的住宅、图书馆准备了40年之久的《捷克语宝库》被波兰军队付之一炬。这逼迫他在教育事务之外,写成《关于改进人类事物的总建议》(共七卷),倡议建立国际性的“光明委员会”,发展全世界的科学文化;呼吁成立“世界宗教法庭”和“世界元老院”以制止战争……

今天,夸美纽斯在捷克人心目中位居“最伟大的捷克人”第四;欧盟在教育领域积极开展“夸美纽斯计划”,其针对基础教育的跨国教育项目,旨在加深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欧盟各国语言、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理解;设立“夸美纽斯优质教学奖”,鼓励教师以鼓舞人心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一个支离破碎的现代世界加深认识欧盟自身。

夸美纽斯更强调教育是一门“技艺”,这传承自古希腊的自由技艺,既“三文四艺”的总称。苏格拉底就不仅掌握了哲学这门理论,又是教师,实现了教育作为“技艺”的自洽

END

2021年/第97期2021/12月刊


审 | 杨    军
排 | 阎家珲
图 | 网  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宝典】夸美纽斯考点汇总来咯!快来学习鸭
教育学常考人物之夸美纽斯
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5)《大教学论》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夸美纽斯
捷克夸美纽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