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神第一部》:难言君父,难为臣子

由于上周没什么时间,连续错过了好几天点映的机会,导致我在观看《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下文简称为《封神1》)之前,已经有许多人看过该片了,对我来说,可算是 “进度落后”了。

正因如此,我也提前接触到了许多关于此片的评价,有趣的是,不同以往大家的反馈会有个大致确定的区间,这次《封神1》的评论跨度很大,比预想的还要两极分化……看完后,我多少明白了一些:这是一部有真材实料的魔幻史诗大片,但应该不会特别受欢迎。

《封神1》的故事主题高度凝练,就是讲君臣、血缘等各种条件下的父子关系,没有跑题或逸散,精神内核也非常丰富饱满,光凭这一点,片子就肯定不差,其他的台词、特效、选角、视角选择等方面的争议都不是问题。

可问题是,这一套东西太过悲苦和血淋淋了,把所有食客安排在庖厨附近吃饭肯定不是件多么愉悦的事……同时,作为“封神三部曲”的第一部,它有些必要的铺垫和支线要分出去,这使得本来一些可以忽略的问题又浮了上来,多少令影片观赏性打了些折扣。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我对《封神演义》并不熟悉,相应的也没什么“改编情结”上的包袱,评价封神题材作品就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好不好看。

《封神1》从各种角度上来说都是顶一档的存在,其制作水准之高确实不是吹牛,服化道堪称肉眼可见的考究,演员的形象养眼、基本功扎实,就拿特效场面来说吧,冰天雪地中攻打冀州城的军阵、方正规整万民来贺的朝歌气象、建造高耸鹿台的遮天蔽日和累累劳工、饕餮化形追逐不止的蛮霸之气等,都算是国内一流的技术成果(个人觉得近景比远景好点,动态又比静态强些)。

不过有一点我免不了要嘀咕几句——《封神1》有好几场动作戏真的太像《权力的游戏》和《指环王》了,比如姬发坠马后直面战场的混乱,很有权游第六季“私生子之战”的意思,战争场面的分镜、场景、运镜等也有些异鬼攻城与圣盔谷之战的既视感,后面姬发坠崖落河再上马的戏,与《双塔奇兵》里阿拉贡那组镜头不能说一模一样,至少也是大同小异。

咱不是说不能致敬,可还是应该多发挥些主观创造性吧……不过考虑到影片的主创团队中有许多美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地的大拿,这类“洋气”的借用似乎也不奇怪,全算下来,还是助益大于限制。

之前我都没咋看《封神1》的宣发物料,一来太多了,二来总觉得没找到方向,就想等看电影时直接看效果,现在看完了,应该说,其制作规模和成片效果对得起它“国产奇幻大片”的称号。

但上述那些硬件方面的东西都是相对次要的,观众看片往往更讲究综合观感,电影故事讲得行不行才是关键。

尽管《封神1》肩负着为三部曲电影打基础、做铺垫的责任,但把它单拎出来独立成章也是没问题的,因为影片的故事主题非常明确和统一,即各式典型的父子关系。

最突出的一组对比,便是基于君臣关系和基于血缘关系的父子之亲了。

《封神1》把“质子”这一设定摆在了十分显眼的位置:商朝四方属地八百诸侯,每位诸侯都要送一子到朝歌作为质子,年少离家的他们与生父有着父子之名,又与有养育教导之恩的殷寿有父子之实,即是人质又是臣子,这种天然的矛盾性构成了影片最主要的戏剧冲突。

而在此冲突上,《封神1》又叠加了父权制下人类天生拥有的“弑父情结”,并把此情绪具象化为真实的弑父杀亲,将戏剧张力拉到了最大。

影片中阐释最好的一场戏,当属殷寿强指四位伯侯谋反,要求四位质子亲手弑父后取而代之:

北伯侯崇侯虎之子崇应彪野心最大,早已被殷寿驯化,拜别生父后主动杀之;

南伯侯鄂崇禹之子鄂顺与生父一样耿直,抽刀抗命被反杀,即是贞烈,亦是愚孝;

东伯侯姜桓楚之子姜文焕进退两难、不知所措,全靠生父主动送死才侥幸过关;

唯有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想出一条两全之策加以拖延,暂时保住了臣子的忠诚和儿子的伦常。

《封神1》中的质子们,注定是要弑父的,因为身处于权力斗争旋涡中心的他们,从出生起就被套上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枷锁,只有和“父亲”展开斗争,摆脱被统治、被支配的地位,才能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进而掌握一切主动权。

害死父兄的殷寿、心灰意冷的殷郊、坚定自我的姬发,均走上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弑父之路。

此外,《封神1》还提供了另外几套“为人子”的典型模板,比如一切以父亲和弟弟为先的伯邑考,从他前往朝歌起就没打算活着回去,替父赴死的他象征了血浓于水的孝义,又比如被姬昌救下后送往昆仑学法的雷震子,待到小有所成时救了姬昌一命,知恩图报的他象征了情义当先的羁绊。

虽然这些形象与父子关系的处理有些脸谱化了,令几位主要角色的厚度也跟着有所削弱,但其对故事主题阐释来说算是极大的丰富。

可正所谓福祸相依,《封神1》在弑父情结与父子关系类型上的丰满,同样也意味着影片气质的驳杂不纯。

不妨以两部脱胎自封神IP的“哪吒”电影为例。

1979版的《哪吒闹海》里,哪吒拔剑自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以最决绝的叛逆去反抗父命强权,留下了一抹鲜红刺眼的孤绝和玉碎,永不褪色;40年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另辟蹊径,李靖自愿替儿承受天劫,以外冷内热的慈父形象和更为现代的家庭亲情去包容、去化解霜寒,也能以此打动世人。

这两部哪吒电影中的父子关系(也许)不是叙事核心,但肯定都是出彩的点睛之笔,其关键就在于瞅准了一点去强攻猛打,总能出好效果。

相比之下,《封神1》就显得有些主次不明了,理论上应当是以姬发的挣扎成长为先的,但又经常给全心全意的殷郊加戏,末了还要让殷寿秀一把大逆不道……

只是,若从三纲的原文出发——“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电影中那些纷乱的杀戮和背叛又都是有迹可循的。

可从观众的角度来而言,《封神1》一会儿在讲“最是无情帝王家”,一会儿又疑似在玩俄狄浦斯效应,无论中式西式,这种充斥着君臣父子、弑父杀子的戏码终归还是太古朴、太血腥残酷了些。

“君子远庖厨”是有道理的,它意味着距离产生美和眼不见为净……就好像真正喜欢喝黑咖啡的人永远是少数。

其实,按照《封神1》这个故事,专心往悲剧的方向上去拍可能会更好,搞个古代话本或者半篇莎翁,就整苦情戏,兴许还圆满了……可惜说来容易做来难,说到底,它还是一部要走主流道路的商业大片,悲苦的基调与振奋的旋律一定程度上是相悖的(如果三部连着一起出或许会改善不少)。

所以《封神1》中那些与“父子戏”无关的支线和配角,使影片一些本来可以忽略的问题又浮了上来,比如姜子牙等角色描绘欠多,视角有所分散,阐截两教走个过场,大场面不足(因为全塞到后两部去了)等等。

综上,我已经把自己关于《封神1》最想说的话都说了,从制作、故事、题材等层面考量,它都称得上一部优良的大片,唯独在观感上分歧会比较大——

因此,我猜测该片正式上映后会有一波小高潮,但不会太卖座,至少其预期的小一二十亿目标很难达到……也不知我会不会被打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爆米花电影的野望
《封神》首部曲:姬发叛变有理!残暴坏淫纣王必遭天谴
《封神》,10年熬出来的惊喜
《封神》:于适走入角色内心,演绎姬发王者觉醒
《封神第一部》,讲的还是父与子的关系……
封神榜第一部,送姬发小哥哥出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