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敢于担当的陈老总

1947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关键的战略转折阶段。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进行了“七月分兵”,于内外线扯散敌人,创造战机,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然而因敌情严重、组织粗疏、天气恶劣等主客观原因,内战外线部队连续打了几次败仗,损兵5万余人,山东解放区也大部沦陷。负责华野战役指挥的副司令员粟裕一时备受质疑,不得不给中央军委写报告引咎自责。

这时陈毅秘密发电报给中央军委和华东局,认为几次战败有教训可吸取,但不宜过分指责粟裕。电报中有一段话非常著名:“我认为我党二十多年来创造杰出军事家并不多。最近粟裕、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前程远大,将与彭(德怀)、刘(伯承)、林(彪)并肩前进,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陈毅在关键时刻支持粟裕,显示出了一名战区军事统帅的远见卓识。毛泽东此际正是一生中判断准确、虚怀若谷的领导力巅峰之时,当即发电勉励了粟裕,并指示陈毅、粟裕速去鲁西南,组成华野西兵团,实施外线出击作战。

此后,陈毅、粟裕率部渡河南下组建华野西兵团,并在沙土集打了一个翻身仗。接着越过陇海路南下,挺进豫皖苏,破击平汉路,在中原黄淮地区广泛出击,相继歼敌7万余人,协同刘邓大军、陈谢兵团作战,将豫皖苏、大别山和鄂豫陕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完成了中央军委制定的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

1948年1月,陈毅奉毛泽东指示返回陕北,在米脂县杨家沟见到了转战陕北的中央一行。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要粟裕率华野3个主力纵队渡过长江,深入江南,进行大纵深机动作战,吸引调动敌人,以利各个战区集中兵力歼敌。对于毛泽东提出的战略设想,陈毅向来是鼎力支持,有困难,自己克服。这一次又是如此,他表示完全赞成。然而粟裕接到军委的指示电报后却另有思考,认为这一设想于全局不利,达不到预期目的。但因为一时没有考虑成熟,便提出3个纵队先到陇海线休整,准备渡江,并很快得到了军委的批准。

到了1948年4月,陈毅回到华野指挥部,准备督促部队实施过江行动。粟裕这时却把自己已思考成熟的反对意见完整汇报给了陈毅。如此一来令陈毅非常意外,他作为华野司令员已经在主席面前承担下来的战略任务,副司令员却反对。一个战略区负责人在中央面前出尔反尔,此前还没有过先例。这要是在红军肃反时期,不服从政治委员领导立即就要拿下了。然而中国革命进行到现在,无论是理论还是领袖精英都已历练得颇为成熟了,充分交换意见成为了决策时必不可少的运筹过程。陈毅没有急于表态,而是答应将粟裕的意见报告给中央军委。粟裕也同时将他的意见以长电报形式完整报告给了中央军委。

一个多月后,中央在晋察冀军区驻地的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陈毅、粟裕都应召参加。自从在中央苏区一别,粟裕和毛泽东已经14年未见了。如今在这里重逢,双方都很激动。就像电影《大决战》中演得那样,粟裕将自己的意见“斗胆直呈”给了毛泽东。而毛在慎重考虑后,同意华野主力先留在中原,打几个大仗,为将来渡江创造条件。

考虑到中原战场气候已成,下一步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两大主力部队就要联合作战,需要统一和加强对中原大区的领导。因此中央决定加强对中原局的领导并重建中原军区,任命邓小平为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刘伯承和邓小平仍分任司令员、政治委员。规定除华中解放区现辖地外,凡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津浦路以西直至川陕边均属中原解放区,由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统一领导。

中央考虑到,在这种变化了的战略形势下,中原可能要打大仗,粟裕领导指挥的华野西兵团及豫皖苏军区归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必要时要实现与中原野战军的联合作战。同时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的工作量骤增,刘邓从大别山艰苦转战出来不久,恐怕负荷太重,需要有得力领导人为之分忧。因此,中央决定陈毅去加强中原局的领导,担任中原局第二书记和中原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刘邓工作,也有利于将来联合作战时对华野部队的指挥。陈毅离开华野后,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粟裕担任。然而粟裕知道陈毅在华野的影响,提出“华野离不开陈军长”,希望能保留陈毅的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职务。中央经过考虑后,同意了粟裕的建议,陈毅在担任中原新职后仍兼华野司令员、政治委员,陈不在华野时由粟裕代理其党政军职务。

当时中原解放区新建,剿匪、土改、反特的任务很重,需要大量干部下去工作。中央从华北抽调了4700多名基层干部,由陈毅、邓子恢带领到了中原,协助刘邓大刀阔斧巩固根据地,使得中原新区成为了支援部队与国民党军作战的有力后方。在此期间,陈毅在整军、理财、土改、统战等方面办事机敏,敢于担当,显示出了成熟的领导能力,确实不虚此行,中原需要陈毅。

在举世瞩目的淮海战役中,陈毅和刘邓运筹帷幄,珠联璧合,指挥中原野战军参加战略决战,并承担阻击和歼灭国军最强一支战略兵团黄维兵团的艰巨任务。为了统筹领导整个战役,中央军委指示成立了淮海战役总前委,陈毅成为五名领导人之一。他和邓小平坚守总部,有效沟通前后方联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军事指挥上,陈毅魄力远大,敢于奇谋,且具备指挥得动华野的本钱,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刘邓的短板。两大野战军合力破敌,将士用命,终于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全胜,基本歼灭了国民党军在中原、华东地区的精锐兵团,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兵锋直逼南京、上海、武汉等国民党腹心统治地区,解放战争的胜利已指日可待。随后,淮海战役总前委转为渡江战役总前委,开始筹划渡江作战。

进入1949年后,国民党已主要剩下江南半壁,精锐部队损失殆尽,无力继续与人民解放军对抗,不得不打出了举行国内和平谈判的招牌。根据中央与总前委的原定计划,于4月10日发起渡江战役。但李宗仁为代总统的南京政府派出了和谈代表团去北平,渡江时间就拖了下来。进入4月中旬后,天气不等人,长江的桃花水就要到来,百万大军云集江北,军心士气、粮草接济都是大问题,拖不起。邓小平和陈毅在汇集了各方情况后,专电报告中央,认为渡江时间不宜再推迟,建议先打过江,再进行和平接收为有利。毛泽东进行了全局考虑后,要求军事必须服从于政治上的需要,渡江时间可推迟到4月22日。不论谈判签字与否,最迟于4月29日渡江。在此之前,应向全军宣传是为了友军尚未完成渡江准备工作,以免松懈士气。

邓小平、陈毅接电后进行了研究,对最后一项有了不同意见。当时开过七届二中全会不久,新组建了华东局,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饶漱石为第二书记,陈毅为第三书记。在渡江战役总前委里,负总责的就是邓小平和陈毅。于是,二人自作主张以总前委的名义传达全军:推迟渡江是为了谈判,为了政治上有利。惟如此,我们才能有理有利。最后,我们总要渡江。全军官兵应深刻理解这一点,防止松懈战斗意志和迷失方向。

效果出奇得好。全军官兵在明白了迟迟不渡江的原委后,反而信心更足,士气更加高昂。在此时,邓小平已显示出了其精通辩证法的领袖素质,日后成就果然不可限量。只可惜陈毅后来早逝,不然谁知道会不会出一个“改革元帅”呢?

最终,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0日,二野、三野百万大军从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江防上扬帆竞渡,一举突破长江天险。此后宜将剩勇追穷寇,连克南京、上海,控制浙赣路,歼敌40余万,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全胜。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陈毅已被确定为未来的上海市市长。要胜任这个职位,必须在行政、组织、财经、统战等方面都要具有丰富经验,还要有比较出色的外交才能。上海是当时远东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内外关系非常复杂,一定程度上还是对外展示执政能力的窗口,不会搞外交是不行的。毛泽东在确定陈毅之前,还慎重地征求了民主人士黄炎培、陈叔通等人的意见。几位老先生自然知道陈毅有“兼资文武此全才”之名,均表示赞成。如此,在三野部队于5月27日攻占上海后,陈毅立即率大批干部进驻,着手实施城市接管。

在上海市长任上期间,陈毅礼贤下士,依靠产业工人,善待工商、文化、科学等各界人士,使他们都能为建设上海出力献策。与此同时,他和华东局财委在中央指导下,连续打赢了反投机、反封锁等几个战役,使上海经济很快恢复,人民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而饶漱石、潘汉年等人主持反特斗争,严厉打击了暗藏的敌特,也为上海的安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上海成为了支援战争的重要经济物资供应地。同时,为了防止美蒋对华东地区采取突然袭击,身兼华东军区司令员和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在处理上海政务之余,又拿出了很大精力去主持华东的沿海战备防御、反登陆、剿匪等工作。陈毅在华东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一直干到1955年3月,前后5年半,手握百万大军,为华东的国防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

总结陈毅元帅的这段历史,突出特点是能掌全局,敢担当,且人脉广阔,行政为人游刃有余,具备了成为重要领导者的有利条件。建国后,陈毅进入新一届中央军委,并被授予元帅军衔,还当上了外交部长,横跨军政两界。在彭德怀主持中央军委工作期间,当其对外出访或出行视察时,陈毅曾多次临时受命主持军委日常工作。而陈毅坐镇外交大局的特殊位置,也使他成为中央在外地开会时留守北京的重要人选。

由此可见,陈毅在55年进入十大元帅之列是势所必然。有些资料说因为陈转入行政系统授衔就有了悬念,那只是披露了一部分情况。什么东西一比较就出真知。同一时期的贺龙怎么样?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这不是行政系统吗?怎么他就没有悬念了?研究历史,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

1972年陈毅逝世后,社会名士张伯驹亲笔题写了挽联,其中有“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的高度评价。陈老总,当之无愧!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喜欢本号文章者可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为防万一失联,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

谢谢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战神转战千里战绩无数却争议甚多——解读战争期间粟裕的军事地位
淮海战役前,陈毅为何被调去中野?是被迫让位,还是另有原因?
军史考:打黄维缴获全给中野,是刘邓决定,还是陈毅或粟裕决定?
陈毅赴任中原局是给粟裕腾地方还是统一指挥中野华野?
淮海战役即将打响,陈毅却被调任中野,是被迫让位,还是妙手高招
「开国将帅」为什么说刘伯承是淮海战役军事总指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