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龄独居老人精神慰藉的3个操作指引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宋瑾全、陈密琳

    单位 | 郑东新区慧仁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在城镇物质条件极大改善的条件下,大部分老年人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是高龄独居老人在精神慰藉层次的需求却很容易被忽视,现有的关于老年人精神慰藉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农村老年人群体,那么如何介入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有效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精神慰藉?

根据整理分析,归纳出四种高龄独居老人精神慰藉形式,即:亲人慰藉;朋友慰藉;邻里慰藉;社区慰藉。

由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儿女没有充足的时间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对高龄独居老人而言,亲人慰藉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打电话。对高龄独居老人来说,另一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方式是朋辈群体间的关怀慰藉。高龄独居老人缺乏及时有效的情感诉说的对象。

这时候,年龄、阅历、兴趣相投的老朋友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就显得十分可贵,在沟通交流中,朋辈群体间更能体会、理解、回应对方的感受,能给彼此契合心灵的情感回应,满足精神需求。很多身体健朗、精神尚佳的老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会扩大到社区内的街坊邻居,他们经常走出家门,与周围邻居一起聊聊天,锻炼身体,关系亲密者也会一起搭伙做饭。

然而对于那些卧病在床,出行不便的老人来说,邻里慰藉的功能就不太能凸显,主要还是依靠亲友慰藉和社区慰藉,加上如今城市中存在人情关系淡漠的情况,邻里交往的作用未充分发挥。除此外,现今越来越多的社区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内设活动器材提供给老年人使用,为老人们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有建立老年大学和老年社团,为老年人提供学习的机会,充实他们的闲暇生活。

在过年或者过节的时候,社区的工作人员也会上门慰问老人,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关注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另外现在社区都普遍积极引进社会组织来入驻社区,采用专业人员与专业方法,开展各种老年人服务,如:陪伴慰问,小组活动,个案辅导,心理舒缓等。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主要覆盖生活养老、健康养老和精神养老。就精神养老而言,现有的养老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第一,政府所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涉及的多是物质层面,对于他们精神层面涉及不深。

第二,从事精神慰藉养老服务的人员供不应求,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并且人员流失率高,不能够形成稳定的精神慰藉服务队伍。所以如何吸引优秀人员从事精神慰藉养老服务,如何对他们进行持续的专业培养,如何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服务方案都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索的。

如何做好精神慰藉?

根据以上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有以下建议:

1.借助人生回顾疗法,引导老人回忆以往生活中有意义的重要事件,肯定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交流谈话,发现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将具有相同爱好的康健的老年人组建成一个支持性小组,以共同爱好为中介,引导他们良性沟通,促进组员间的关系构建,拓展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网络。组员彼此间也可以相互鼓励,给予情感支持,在群体中得到朋辈间的认同,得到归属感。在社会参与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职工座谈会,邀请老人们讲述他们那个时代的工作故事,分享工作经验。在弘扬老一辈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精神的同时,也是对高龄独居老人的工作价值的外化宣传,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与赞扬。

2.从家庭层面介入,重塑家庭情感支持网络,满足老人对于子女精神期许

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相关政策、家庭层面来着手。社会工作者要联合各界,呼吁政府要以文件的形式,将子女的精神赡养义务进一步细化,如:明确精神慰藉的频率、形式,规定单次慰藉时间,确定效果评估的各项指标,以及不合格之后的惩罚措施等等,引起人们的重视,促使他们将精神赡养落实到实处,切实的满足高龄独居老人对于家庭慰藉的需求。社会组织也要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做好榜样示范,促进良好的舆论风气的形成。

各个社会工作机构以及公益组织要集思广益,以微电影、微视频、宣传栏目等形式将其与我们现在所发扬的家风有机结合,展示家庭爱老敬老伴老的典型事例。对于家庭关系紧张的服务对象来说,可以运用家庭社会工作方法,察明家庭问题的根源,先解决家庭问题,着手家庭内关系的修复,一对一的指导子女如何增进与老年父母的情感联系。

对于家庭慰藉中所存在的一般性的共性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将成对的子女和父母作为服务对象,科学指导他们如何相互关爱,相互理解,有效沟通,进而满足高龄独居老人的情感诉求。

3.从社区层面介入,健全社区精神照顾体系

各个社区应建立健全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保健机构、老年大学、老年食堂、老年法律援助等基础老年设施。同时对于所有老年人所涉及的开放性场所都要做好安全防备,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使老年人在活动娱乐的时候,得到全面的安全保障。社区可以针对老年人孤独感、无力感、缺乏安全感等精神健康现状,设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扰,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电子库,定期为老年人疏导苦闷心情,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同时建立一支本社区的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强对志愿者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了解高龄独居老人存在的精神需求,具备基础的服务知识和专业的服务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职业操守。


综上所述,从社会工作的方法出发,探讨从个人、家庭社区这三个层面的介入,能有效丰富高龄独居老人精神慰藉服务方案,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为了缓解高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等消极情绪,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可以发掘他们自身的潜能,发展其兴趣爱好,链接研究对象的可用资源,加强其亲友关系,拓展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

当然,除社会工作的介入外,要想真正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不止需要社工和老人的努力,也需要相关法律的合理制定与严格实施,需要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共同参与和应对,才能建立起更安定和谐的环境,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缓解独居老人养老难的几条途径
【乐益行·人民东】社会支持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老人的案例分析
北京各街道乡镇将巡视探访高龄独居老人
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第01版:要闻 20140810期 济南日报
每个人都要为健康老年做准备
精神慰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