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家联动,静待花开”单亲青少年心理问题介入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userphoto

2024.04.30 广东

关注

 单位 |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一、背景介绍


服务对象小曾(化名),男,16岁,独子,目前与爸爸生活在一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已离婚。

由于生活压力大,婚姻不幸福,父亲性格很暴躁,时常打骂小曾。随着时间的推移,服务对象的性格越来越内向,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

青春期时期,服务对象与父亲发生几次激烈冲突,父子关系到了冰点。

近来,服务对象频发头痛,心口痛,无法上学,于是父亲带服务对象到医院就医。随着各项检查的完成,医生诊断小曾身体没有问题,建议出院。

但是服务对象不愿出院,坚持认为自己身体有病,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生命已经是倒计时,需要继续治疗。曾父很生气,认为小曾不想上学装病,并与服务对象在病房打骂起来。

二、需求分析


(一)问题分析

经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以及数次探访、面谈,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或需求进行了如下分析:

1、生理方面


服务对象是一名16岁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快速成长,且认知技巧在极大提高。在记忆力、对概念思考或认知能力持续发展,能对复杂事物进行分类,能独立思考问题,富有逻辑性,能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对问题有所应对。

2、心理方面

服务对象对自己始终认为自己身体有病,觉得自己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不愿出院,内心充满恐惧;由于父母的离异和父亲错误的教育方式,服务对象从小欠缺来自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服务对象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感受家庭的关怀;此外,服务对象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自闭导致心理自我错误的认知,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3、社会方面


处于青少年早期,正值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关系和家庭教育对其人格影响大。目前父母的离异,让服务对象从小缺乏母亲的关爱。

父亲错误的暴力教育方式,也导致亲子关系僵硬恶劣,对服务对象造成很大影响。

(二)需求预估

1、情感支持与身心健康的需求

在身心健康上,服务对象出现头疼、心口痛等问题,在身体本身健康无碍,是心理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服务对象需减少对健康的焦虑与惶恐,减少对莫须有的死亡的恐惧,明白自己身体的真实健康状况,将对自己身体的关注转到对心理的关注上来;

在情感支持上,服务对象由于长期压抑自我情感,不懂如何表达自己;

在心理健康上处于不良状态,需要得到家人、朋友等身边人的关心和支持,建立情感的输出口,学会勇敢地表达自己。

2、家庭关系重构的需求

服务对象从小家庭离异,缺乏母亲的关爱,对母爱的需求积极强烈,渴望得到母亲的注意;在与父亲相处中,由于父亲本身的暴躁性格和不科学的沟通方式,也让服务对象得不到真正的关心,陷入家庭关系的沼泽中。

服务对象渴求对家庭关心进行重构,获得正常温暖的家庭氛围。

三、服务计划


(一)介入理论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该模式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该理论有四种假设: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它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一起推动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它强调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以及处理问题三个方面的压力有关;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它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服务对象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在社会层面上缺失母爱也得不到优质的父爱。破碎的过去让服务对象无法很好地建立良好的认知思维来感受现在,对未来也抱有消极态度。

在服务对象的人际沟通上,家庭并未起到很好地引导,服务对象未能与人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形成健康的人格。

2、家庭系统理论


该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活动的理论。家庭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联系又相互制约,使家庭系统有序运转,以实现家庭的功能。

自我分化是该理论的基石,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人际相互依赖程度和内在自我分化程度。

内在自我分化是指能够平衡理智和情绪的能力,将二者区分开并客观地做决定。该理论认为,人们行为背后的驱力来自家庭中的互动、家庭成员为获得与他人的距离感和家庭整体感。

家庭整体感和个人自主性是所有人类行为的核心。

系统家庭理论有两个假设:一是慢性焦虑是导致家庭功能失调的根本原因;二是家庭特征有多代传承的特点。根据假设一,该理论提出减轻慢性焦虑的根本手段是提高自我分化水平。

服务对象家庭从小就分崩离析,未能得到家人的关心与照料,与父母之间未能建立和谐有效的交流。

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对服务对象家庭成员的引导,重建服务对象家庭支持网络,增强家人对服务对象支持和关爱,从而使服务对象情绪得到改善。

3、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生存环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个人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重视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人的生态系统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微观系统,指处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个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系统,更是一种心理的、社会的系统;

第二种是中观系统,指个人直接交往接触的小群体,比如家庭、学校、朋辈群体;

第三种是宏观系统,指个体不直接接触的,比小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比如社区、组织、政府。

这三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生态系统认为任何一个人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评估一个人的问题时要考虑与其家庭、朋辈群体、社区、工作单位等各种环境系统的情况。

4、服务对象生态系统理论分析

在微观层面,服务对象性格内向,不愿向他人吐露内心的想法与情绪,对社会交往逃避、拒绝,不愿去相信。同时,服务对象坚持认为自己生病了,陷入对健康的焦虑和对死亡的恐惧中,无法正视事实。

在中观层面,受到了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的直接影响。父母早年离婚,给小曾的童年带来了不稳定和缺失母爱的经历。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但父亲性格暴躁,时常打骂,使得小曾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情感支持。

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导致小曾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喜欢独来独往。进入青春期后,与父亲的冲突加剧,父子关系达到冰点,进一步加剧了小曾的心理压力。

在宏观层面,服务对象目前就读于某初中。成绩中等,在班上不属于深受老师重视的学生,但与同学相处融洽,有与自己关系较密切要好的伙伴。

(二)介入目标

1、总目标


协助服务对象认清身体状况的真实情况,缓和其与父亲的关系,帮助服务对象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2、分目标

(1)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充分共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服务对象正视身体的真实情况。

(2)协助服务对象在父子关系中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方式,获得家庭的关爱.

(3)宣泄悲伤情绪,鼓励其谈论目前身心感受,协助服务对象处理和表达负面情绪。

(4)帮助服务对象学会沟通和表达自我,提升家庭适应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介入策略与计划

1、介入策略

经过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将服务计划聚焦于三个层面:

(1)心理层面:正视真实心理状况;

(2)家庭层面:家庭关系重构;

(3)社会层面:建立新的社交网络,迎接新的生活。

2、介入计划

首先,采用定期探访,治疗性会谈技术,鼓励服务对象积极表达倾诉,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支持,心理疏导服务,建立与服务对象的信任关系。

其次,增强服务对象对生命健康的理解,寻求医生帮助,用专业知识的讲述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身体,正视真实身体状况,减少对健康的焦虑与对死亡的恐惧。

再次,与服务对象的家人进行沟通,缓和父子关系,试图取得母亲联系方式,帮助服务对象重构家庭系统,获得温暖有爱的家庭氛围,陪伴其走出内心的压抑。

最后,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积极生活的方式,培养其乐观坚强的品质,增强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互动,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找寻新的自我。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四、服务过程


(一)关注陪伴,用爱融冰,走进心灵深处

医务社工初次踏入病房时,便敏锐地觉察到服务对象消极低落的情绪状态。

服务对象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无奈,整个人仿佛被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此外,与父亲关系僵硬,两人之间的交流充满了尴尬和疏离。

为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困境,医务社工加强了日常的探访工作。每一次探访,社工都保持真诚和接纳的态度,运用同理心去倾听服务对象的心声,耐心地询问其身体状况、治疗进展,内心的想法。

渐渐地,社工的真诚和耐心赢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服务对象开始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在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后,社工决定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来开展服务工作。

主要方式包括帮助服务对象识别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情绪,引导他正视自己的身体问题;建立有效的家庭沟通,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出口;通过心理干预技巧,帮助服务对象缓解焦虑和压力,增强他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健康教育,正视身体,消除死亡恐惧

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社工注意到服务对象总是不时地瞥向手表,眼神中透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虑。

社工细心地观察了这一现象,并在适当的时机询问服务对象为何如此关注时间的流逝。

服务对象沉默了一会儿,低声告诉社工,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生命仿佛进入了倒计时。

这种强烈的死亡恐惧让他感到无比害怕,因此坚决不愿出院,生怕一旦离开医院,自己的生命就会走到尽头。

听到服务对象的诉说,社工决定运用链接医生资源,运用专业医学知识打消服务对象的顾虑。

医生以坚定而温和的语气告诉服务对象:“通过所有的检查,你的身体并没有任何疾病,你会活得很健康。你现在的感受,其实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这需要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是专门帮助我们梳理内心困扰的,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社工进一步鼓励服务对象:“只要你敞开心扉,学会接纳自己的感受,并按照心理医生的治疗安排去做,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你一定能够战胜这个难关。

在社工的耐心引导和安慰下,服务对象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表示愿意尝试去看心理医生。社工及时链接慈善资源,与心理医生进行了沟通,为服务对象安排了后续的治疗计划。

(三)对接各方,相互协调,重构家庭关系

社工在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后,意识到除了服务对象自身的心理问题外,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也是导致其情绪消极的重要原因。

因此,社工决定运用家庭系统理论,从家庭关系入手,通过协调各方,帮助小曾重构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

社工主动与曾父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耐心地向曾父解释了服务对象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强调服务对象并没有装病,而是确实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干预。

同时,社工也指出了曾父在教育方式上的不足,建议他改变过于严厉或忽视的态度,给予服务对象更多的关心和鼓励。

在沟通过程中,社工特别强调了母爱缺失对服务对象成长的影响,以及青春期孩子对父亲陪伴和鼓励的渴望。

社工提醒父亲,作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获得自信,找到自我角色,建立完整的自我同一性,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四)勇敢表达,积极生活,开启希望未来

在介入过程中,社工始终关注着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认知变化,用心引导其正视自身的问题,并学会表达,释放自己内心的情绪,打破压抑。

服务对象走出困境不仅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改变。

社工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与服务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一起制定了详细的改变计划,鼓励服务对象发现自己身边的资源,与家人、同辈群体、老师建立起良好关系,学会运用社会资源网,学会向身边人寻求帮助,学会丰富自己的情感来源和释放渠道。

同时,通过运动等方式改善微观系统,提升自我内在调节模式。

其具体内容包括:

1、提前30分钟上床睡觉

2、做30分钟运动

3、吃一份最喜欢的食物

4、向你身边的人打个招呼

5、在有需要的时候找人帮助

6、和朋友、家人或老师分享你的感受

7、写下过去一周发生的三件好事

8、帮助他人

9、打一个电话或发一条短信给一个你感谢的人

社工鼓励服务对象按照计划逐步实施,并在每个阶段都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社工不断强调,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坚持,只要服务对象自己愿意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在社工的引导下,服务对象逐渐变得积极起来,开始尝试按照计划去做,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服务对象的情绪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社工看到小曾的变化,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骄傲。

五、成效评估


(一)目标达成情况

医务社工通过6次个案介入,持续的关注与陪伴服务,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家庭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帮助服务对象正确看待身体健康,恰当表达自我感情,建立起新的连接关系。

同时,服务对象的家庭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曾父开始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情感需求,尝试用更加温和和理解的方式与其沟通。

服务对象也逐渐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情绪状态有了明显改善。

在医务社工持续的支持和鼓励下,服务对象克服了对健康的焦虑,缓和了父子关系,增强了自信心,能处理好日常生活中与家人,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重新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服务对象现状

社工介入后,服务对象的现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首先,在社工的耐心倾听和细致解释下,服务对象逐渐认清了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情况,不再过分担忧和恐惧。

在父子关系方面,社工通过一系列的沟通技巧培训和家庭互动活动,协助服务对象与父亲建立起了正常的沟通方式,曾父也开始改变对服务对象的暴躁态度,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现在,父子之间能够平等交流,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此外,服务对象在社工的鼓励下学会了如何沟通和表达自我,提升了在家庭和人际交往中的适应能力。

目前,服务对象已经能够正常上学,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在家庭和学校中,服务对象都得到了更多的关爱和支持,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总体来说,社工的介入帮助服务对象走出了困境,实现了介入的总目标。

未来,社工还将继续跟进服务对象的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确保其能持续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六、反思总结


服务过程中,医务社工运用倾听、同理、尊重、接纳等技巧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在提供心理支持的过程中注意运用鼓励与关注、同感、支持、积极回应等技巧,对服务对象的改变及时给予肯定。

结案时,医务社工注意服务对象的情绪给出建议及后期的跟进问候。然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医务社工需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提高学校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和支持力。

医务社工在服务过程中需要与专业心理医生合作,提高专业水平。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新手医务的书!
一名新手医务社工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如何开展实务?
有方法,有案例。
《新手医务社工的十一项操练》
每位社工新手必备
快快扫码拿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注】如何发现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
新手社工的线上生态系统理论运用
咨询简短辅导心理咨询报告
2010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真题
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哪些
上海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每日一练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