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脾的生理特性

一、中医对脾的形态位置的认识及论述

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还不能用现代解剖学的知识来对脾脏解剖位置进行精确的描述,但是,经过历代医学家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反复观察,对脾的解剖位置产生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许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正确性。

对于脾的解剖形态,在《难经》中有部分描述。《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明代李《医学入门》载“脾扁似马蹄,微着左胁”,对脾的形态、位置作了明确的补充。中医学对于脾的解剖部位有多处记载,认为脾在腹腔上部,膈膜下面,在季肋部,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胃的背侧左上方。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类经图翼》亦说:“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俞当十一椎下。”《针灸大成·五脏六腑》还说:“脾……掩乎太仑,附脊十一椎。”这些论述,均较详细地描述了脾的解剖部位。

关于脾的解剖形态,尽管中医学历代医家均有记载,但是究其实质是指现代医学的何种脏器,众说不一。我们认为中医学对脾的解剖形态的描述,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脾脏和胰脏。但是,对于脾的认识,不能仅从解剖知识来作为主要依据,最关键的是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才能把握脾的实质,所以我们应当将中医学中的脾作为一个生理功能的脏器来认识,才能正确地指导临床实践。

二、脾脏的生理功能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燥恶湿,体阴而用阳,但脾又能运化水湿,相反又相成。脾在人体整个生命活动中担负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功能,古人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运化而化生气血

脾主运化包含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二者密切配合,在机体中同时进行,可分而不可离。

饮食入胃,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将水谷化生精微。同时,还要依赖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从而保证身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进行。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常,而出现便溏、腹胀、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脾主运化而调摄水液

脾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的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液和尿排出体外,如《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的运化水液的功能健旺,既能使脏腑百骸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的停滞,避免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从而维持体内水液的动态平衡,反之,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调,可导致水液在体内留滞,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而出现倦怠、痰饮、水肿等水液代谢障碍的病变。故《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3.脾主升清以助气血

脾能将水谷精微等物质吸收并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医学正传·医学或问》说:“其清者倏焉而化为气,依脾气而上升于肺,其至清而至精者,由肺而灌溉乎四体,而为汗液津唾,助血脉,益气力,而为生生不息之运也,”说明了“脾主升清”的重要作用。只有脾的升清功能正常,则元气充沛,才能使“清阳出上窍”,头清、目明、耳聪;才能使“清阳实四肢”,肌肉丰满,肢体矫健有力;才能大气充实,生机旺盛,同时,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维持人体内脏相对恒定于一定的位置,使机体脏腑维系在正常部位,而不致于下垂。若脾虚不能升清,一则出现纳呆、腹胀、便溏等运化失司之征,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二则因化源不足,影响气血生成,使肌体失却营养,而见头晕目眩、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之侯;三则因升举无力,失于固摄,可导致久泄脱肛、内脏下垂等。

4.脾主统血而调摄血液

脾主统血包括统血和藏营两个方面。脾藏营,首见于《素问·痹论篇》和《灵枢·本神》,文中指出:“营者,水谷之精气也”,“脾藏营”。说明营是指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的精微物质,由脾化生,藏于脾中。营是人体生成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焦脾胃的气化作用而生成的,如《灵枢·决气》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故有“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如果脾的功能失常,营血之化源不足,可出现面色无华,口唇淡白,心悸少寐等营虚证。

脾统血,是在脾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脾的统摄血液的作用,使血液正常运行于脉中。《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清代唐容川亦说:“经云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统血主要依赖脾气的固摄作用,脾气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也健全,使血液不会溢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弱,可导致多种出血,如便血、尿血、崩漏、皮肤紫斑等,故尤在泾说:“脾统血,脾虚则不能摄血;脾化血,脾虚则不能运化,因而脱陷妄行”(《金匮翼·中虚脱血》)。

脾既裹藏血液,又能统摄血液,就其功能而论,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总之,脾对血液的功能应包括裹藏与统摄两个方面。

5.主大腹,司二便

脾主大腹有两个涵义,一是指脾藏于腹内,腹为脾之舍;二是言腹部由脾所统率。即“腹为脾所主”之意。所以《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由于脾与腹的关系密切,故当脾气健旺,气机通畅,则腹部柔软平坦,不胀不痛。如果脾失健运、气机不畅,则腹胀痞满,甚或疼痛;若脾气下陷,升举无权,会发生小腹坠胀等症状。

脾司二便,是言脾具有调节大便和小便的作用。脾主运化水谷,将水谷精微物质转输于全身,糟粕由大肠传化于体外,保持大便正常排泄。如若脾运失常,影响大肠传导,出现泄泻和便秘;若脾虚失运,气不化津,导致大肠津亏而为“脾约”证。脾对小便的调节亦起着主要作用。因为脾主运化水湿,又主升清,脾气充足,运化水湿功能正常,使膀胱蒸化水津和贮藏尿液和功能正常发挥,从而保证小便的正常排泄。如果脾气不足,升举失常,则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出现小便频数或不利,所以《灵枢·口问》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6.脾主肌肉、四肢

脾能化生气血,通过其运化的功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得以营养濡润,使之发达丰满、强壮有力,正如《素问·痿论篇》所说:“脾主身之肌肉”,张志聪亦说:“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五藏生成篇》)。因此,人体肌肉的强健与否,与脾的运化功能密切相关。若脾虚失运,精微乏源,则肌肉失养,必致肌肉消瘦,软弱无力,甚至萎弱不用。故李东垣指出:“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食而瘦”(《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这也是《素问·痿论篇》所说的“治痿独取阳明”的主要理论依据。

脾主四肢,是指人体四肢,同样需要脾气的运化水谷精微来充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四肢又依赖于清阳(卫气)的升腾宣发,才能得到精微的营养,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实四肢。”脾气健运,能化生水谷精微和清阳之气,使四肢营养充足,而活运矫健有力。如果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布散无力,则四肢营养不足,可出现四肢无力,甚或萎弱不用。所以《素问·太阴阳明论》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另《素问·示从容论篇》说:“四肢懈惰,此脾精之不行也。”充分说明四肢强健与否,与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和升清功能是否健旺关系密切。

总之,脾正是由于具备上述生理功能,才能保证其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调摄血液,营养全身四肢,这些理论对于脾胃病的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脏--脾
脾与脏腑的关系及脾胃病
[转载]中医脾胃系统的生理、心理、病理
道医学堂丨道医五臓概要(四)
中医说脾虚,肥胖腹胀便秘、消化不良、常拉肚子都可能是这一原因
脾的位置,脾的作用是什么,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