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教育]传统私塾教育读书背诵法



一、读书背书总论


1、从识字到初教小学再教四书的步骤



生子至三四岁时.口角清楚.知识稍开。即用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识字多者.或乳媪.或仆婢.量予奖赏.则终日引诱认字.胜于引诱戏骂矣。复令其凑集成句读之。或聚或散.或乱或齐.听其顽耍。则识认是真。如资质聪慧者.百日可以识完。再加以三字经.千家诗等书.一年可识.一二千字.然后从师入塾。以五六岁为率。近世惑于七颠八倒之说.至九岁.方送入塾者.非也。字之识者过半.则读之易。且其目之所视.亦知属意在书.而不仰天口诵矣。读半年小书.便可教读四书。即与之逐字讲.逐句讲。如俗语一般.使知书如说话。从前至后.如问如对.有上句.便知应有下句。先将本日所教生书.讲了一遍.然后教以读。教读数遍.已能成诵。如读不下.再与之讲以第二句之故。如资质可以读十五行者.止读十一二行。宁使其精力有余.不可使之不足。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2、读书全过程



-读书要字句明朗,不许增减一字,不许颠倒一字。只要多读遍数,自然就熟。《四书》连朱注读。


-小学生读书,先将字义讲说,须令回讲。若回讲不明,必须再讲明白,庶几有得。


-读书须要三到:眼到,心到,口到,眼到则字不差,心到则书易人,口到则书易熟。遍数多,则久不忘。


-读书不论遍数,只以读熟为止。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到百遍,则不待讲说,自晓其义也。


-读书要随声多读,不许高喊。若声太高,未免损气,且不能耐久。


-每日读的生书,要连前三日生书通读通背,才贯穿,才不割裂。


-背书要字句明朗,不许含糊,须宛然书在心目之间,流水背出。


-背书如学生多者,可以抽签背。


-读完一本书,即限日理完,一总背熟,一字不错,再抽提二三十句,背得熟者,方读新书。

——训蒙辑要-学堂条规




3、杨应之兄弟读书例:单读二三百遍,连读五七十遍成诵



杨应之兄弟平生安贫乐道,未尝少屈于人。元丰间,亲丧服除至京师,寓予家榆林旧第,日以粗饭置一盆,又以一盆盛菜蔬,兄弟分食之,甘如饴蜜,不求于人,卒有所立。云:“大抵后生为学,须是严立课程,不可一日放慢。每日须读一般经书,一般子书,不须多,只要令精熟。须静室危坐,读二三百遍,须令成诵,不可一日放过也。史书须每日读取一卷或半卷以上始见功,须是从人授读,疑难处便质问,须是孜孜就人,不可自家先自放慢也。然此是学之业,又须理会所以为学者何,一行一往,一语一默,须要尽合道理,求古圣贤,用心竭力从之,亦无不至矣。夫指引者,师之功也;行有不至,从旁规戒者,朋友之任也;决意而往,则须用己力,难仰他人也。”

——少仪外传


4、每日背书要则;读书须看、背、分、合,循环不已,交尽其功



每日夙兴将已,读册首书,至昨日所读书,送函丈前背读一遍,生处、误处,师为正之,即用朱点记,以待夜间补正遍数。次晨背读,复有生、误处,仍加点记如前法,必求烂熟,无一句一字生、误,方是功夫已到。大抵生书一道,看读、背读遍数既足,始分之、继合之,又通之、温之,连朝连夕,复接续读之,则亦透熟矣,可以经时不忘。计有半月,乃去册首最先一道,前者日减则后者日加,循环不已,旧闻新得,交尽其功,岂不美哉?凡熟书逐字逐句须缓读,以致其抑扬深思,以昭其涵泳。斯理与心融,乃非记问之学所及。

——清-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5、吴氏家塾授蒙教学全程:识字、念书、讲书、背诵法



学者自幼至长,皆须日日有课程本,写、记尤须有一定工夫。课程宜宽,工夫宜切实,不间断。认字以《四书集字》《五经集字》,写与识先易讲者,认字须令真,移地与小大不同都认得,教认偏旁,认相似,不同者会分别。


读书先要端端正正坐着念,手足不妄动,不跛倚,眼不旁看。念书要一字字清楚,一句句清楚。单字认清念清再合成句,其蒙童乍念不成句或念字不清,先生与之同念,俟上口再令就位自念。念字切忌鼻腔,又忌喉音。送字不出,以致音俱不清又易于哑。须令唇音字送到唇边,齿音字送到齿边,舌音字送到舌尖,余可以此细推……不使送不到,不使音不住,此一字音住,下一字方动。不使有杂音零碎毛病,必须会换气,一字有一字一定念法,如何鼓动方出真音,人之自然,此天籁也。字字鼓动不错,再不连混,自然便会换气。会换气,则朗朗如贯珠、字字清真、字字轻圆,再念不累矣。再能用心念进去,则声有兴致,而更熨贴矣。


先生再能粗讲字义,分出文气,句读节次断开,领着念上口,则使听者,不能不欣然于书声之可乐矣。念书背书,不许成片滚着快念抢念,字既不清,且有口无心;一错便茫然无措,且存心含混,即是欺诳,戒之戒之。念字不许尽着重,念不下去,声只要轻清不在大小,乱嚷甚不成事,莫似两部鼓吹。蒙童,切勿使以读书为苦,大忌口念心混、终日念终日玩,坏其心术,不如不念。须令念时,心、口、眼俱认真,能念十句只令念五六句,不可贪多。头遍必须多遍念,极熟不使勉强。暂记不难,再背过难,再背过犹用心,认真加遍数,念极熟也。念熟后,未到吃早饭时亦可放学,午间亦可放学一次。以放学与早放学为念好之奖赏,使之欢喜舞蹈,畅达其发、生之气,则可谓善于养蒙者矣。头一遍念不熟,极如蒸馍未熟,即撤火揭笼,再蒸亦不能去生心。盖书少则可挨着强背,书多则愈积愈生,温书成一大累,多费无限工夫,仍念不熟,职此之故。朱子教人:生书读三百遍。今虽未能如法,亦须成诵后,再认真念几十遍也。


念书必须记遍数。或用十文钱记、或用纸写、或用竹写、一至十字均可。念生书,质钝不易成诵者,分作几截念,再合念成诵,再多念遍数。书上要贴号,一日一号,五日五号,至第六日合五号温,不上生书;第七日退去第一号,连本日一号合温,再背,以次递推……至十五号合温,竭一日之力为之。书渐多,岁数渐长,心渐入矩,聪明渐进,生书不添惟添温,各经书,日各一号。背书不熟或多背几遍,可使收心;背不过不可提字,不得不严。头一日所念书,黎明未起前,父师令其自背一遍最好。


上生书,即须讲。蒙童有蒙童讲法。过二年,温熟书,再另讲。看其岁数、资质能解得到何处,即随时启发之。书理虽有浅深,非浅者有异也。以大学问能教小学生方是真有涵养,方是真实,说得平易分明也。……句读宜讲求圈点,必工整;字音脚须讲求字体;正俗宜讲求书板,错者、讹者宜改正。讲字须领会,记得方算,不记得再说、再领会。

——清-吴式芬-家塾授蒙浅语


二、分论


(一)、循序量力


1、教读:初授小儿读书,须循序渐进;日记训释字三两个


小儿读书:若初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上,既识字,则可令其自读。若未能读尽,且读两句,其两句识得字,又读得稍熟,则令识后两句字,读后两句,又稍熟,然后把令通读四句,既读得四句尽熟,则放归,似此数日,则又可添一两句。须是熟,即便放归,小儿贪其归,则用心读,而渐可添。若其后授得字多,其初则分三两授读,俟其口熟,则通读,若其中有甚难读者,则特读数十遍,如甚易者,则分读时不须读。直待通一授读,然后读其易者,此亦读书省力省功之良法也。


记训释字:可令日记所读书上训释字三两个,如“不亦说乎”,“说”,喜也。“不亦乐乎”,“乐”,甚喜也。若不能晓得甚喜,则以方言教之,如云“大故欢喜”。“人不知而不愠”,“愠”,怒也,若不能晓得怒字,则以方言教之云;“怒,是恶发也”。如此记时,则读过《论语》,记得《论语》上训释了,七岁便可说书。

——宋-王日休-《训蒙法》




2、从七、八十字渐增至二、三百字以上即止;熟书之良法,必不可易



质之利钝,禀受于天,今人或不及古。程氏谓“随日力、性资,自一、二百字渐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长,可近千字乃已”。则人或疑其苦以所难。兹拟减:从七、八十字渐增至二、三百字以上即止,不敢以日诵千字强责。今之童幼,或致畏难苟安也。 


至云每大段内必分作细段,每细段必看读百遍,背读百遍,又通背读二、三十遍(后凡读经书,仿此),此则熟书之良法,必不可易。又云,才办遍数,即暂歇少时,复令入学。此以惜小儿易困之精神,而化其怠缓待暮之习,宽严相济,塾师所不知也。  

——清-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3、新课教读法:书忌口传



书忌口传。或不论生徒敏钝,教至数十遍,甚则师口一停,徒亦默然者,不知儿童止用口耳,不用心目,虽滔滔背读,倘摘指一字,则茫无以应也。如上挨认字数遍后,口授十数遍,或数十遍。数十遍中,每教两三遍,须令自读一遍再教。又如教八句诗,先教四句成诵,后再教四句,又遇资之最钝者,须逐句教读一遍,令本生自然读五遍,方教下句,教完一首,又通首教五遍,或十遍,或数十遍,自能成诵,切勿因其资钝,落口传恶套。到成诵后,师须静听,差则提之,此处一宽,后来大为费力。又教书朗诵,勿恃自己书熟,令童子追读不上。又教时,便将书义粗粗训解,难者罕譬曲喻,令彼明白,则后来受用。

——清-崔学古《幼戒-教书》




4、教生书切不可欲速贪多。最好每日熟书背后,默出数字


教生书切不可欲速贪多。其资能读十行者,只授八行,能读八行者,只授六行,慭使力有余于书,无使书有余于力。却必须正身端坐,高声朗诵,一字一句,不许含糊,如觉吃力,慭可少息,不准啾啾唧唧,身在心驰。生书须读得烂熟,熟书须熟而不浮。最忌者,粗听似熟,细按则有书无句、有句无字,终且能背,而不识字,一犯此弊,虽欲重教,加倍吃力。最好每日熟书背后,默数字,默出过半者酌赏,不及半者罚,久则自能看字,且可渐解文义矣。

——清-李新庵《重订训学良规》


(二)、谨其课程


1、读书须令日有课程,有未晓之句读与大义须不耻下问


为学之本,莫先于读书,读书之法,须令日有课程。句读有未晓,大义有未通,不屑与人商榷,不屑就人读授,凡人多以此为耻,曾不知不如是,则有终身之耻。与其有终身之耻,不若忍暂时之耻也。又况从人读授,适足以为荣。

——少仪外传


2、每天背读及早晚背书温书要求



每夙兴,即先自倍读已读册首书,至昨日所读书一遍。内一日看读。内一日倍读(译白:当天看读的,当天就要背下来)。生处误处记号,以待夜间补正遍数。其间日看读(译白:那种隔日看读再背诵的方式),本为童幼文理未通,误不自知者设。年十四五以上者,只倍读。师标起止于日程空眼簿。凡册首书烂熟,无一句生误,方是工夫已到。方可他日退在夜间,与平日已读书,轮流倍温。如未精熟遽然退混诸书中,则温倍渐疏,不得力矣。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元-程端礼-程氏读书分年日程




(三)、务期精熟


1、读书必务精熟



凡读书必务精熟,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遍数,自然精熟,记得坚固。若是遍数不多,只务强记,今日成诵,来日便忘,其与不曾诵何异?

——少仪外传


2、看读百遍,倍读百遍之读经法之重要性(读书如何避免不精熟)



读书自须成诵。熟读而未能精思者有之矣。未有不能记忆而能有得者也。自幼至长。应读之书甚多。今之课读者。初读生书时,学生强记以塞责,先生以能倍而即止。逾时渐忘,后来即加温习,已须多读遍数。重费工夫。迨读书渐多,工夫渐少。温习难遍,多所遗忘。继以温理苦难,师生皆以为畏。直至废弃旧书,同于未读。则前功尽弃。终身无精熟之书矣。看读百遍,倍读百遍之法。似乎迂苦难行。不知百遍之功,中材皆能熟记。倍读百遍。尤能牢记,不至趁口读过。亦收放心之一法也。又复连前带倍,每日温倍,不费工夫,温书虽多。无虞难遍。是虽勤苦于前,而终得收效于后也。前辈常云。读生书。莫待温时熟。言初读时,必使透熟,终身不忘也。又云,读温书,好像生时读。言已精熟,惟恐趁口读过,必须字字分明,句句体认,如读生书也。二语与程氏所言相表里。总之读一句。熟一句。得寸则寸。则工夫不致浪掷,终身受用不尽矣。

——清-陈弘谋-《养正遗规-程畏斋读书分年日程》注




3、读书作文总期于熟



唐彪日:凡经史之书,惟熟则能透彻其底蕴,时文、古文,熟则听我取材,不熟,安能得力也。然熟亦难言矣,但能背,未必即熟也。故书文于能背之后,量吾资加读几多遍,可以极熟不忘,则必如其数加之,而遍数尤宜记也。最忌者,书读至半熟而置,久而始温。既已遗忘,虽两倍其遍数,亦不熟矣!


唐彪日:天下事,未经历者,必不如曾经历者之能稍知其理也;经历一周者,必不如经历四五周者之能详悉其理也;经历四五周者,又不如终身练习其事者之熟知其理而能圆通不滞也。故凡人一切所为,生不如熟,熟不如极熟,极熟则能变化推广,纵横高下,无乎不宜。读书作文之理贵于熟,何待言哉!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


4、童蒙以诵习为主,遍数愈多愈好,读熟后再限千遍



成童读书讲论贵多于诵习,而童蒙则以诵习为主,讲论之功止解大义已足,不可躐等求速。盖童蒙知识未开,多有记性,诵读既熟,便终身可以不忘。读书之道,遍数愈多愈好,量其材力而授之。书能诵百行者授以五十,而以读百行之功力读之,则遍数可以加多。背诵后复读百遍,而日日又兼所授者并读,或五日或十日,再从头逐节抽退,则书无不可熟。读时最要真切安详,宜中声不宜急疾,取其静也;宜重声不宜模糊,取其真也。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误一字不可倒一字。心到眼到口到,而又从容精细,自然字字清楚。读熟后再限千遍,使其言皆若出于己之口尤善。而读时记数,宜力戒伪妄,方能踏实。书宜就《广三字经》中所载,循序读之。《小学》、《近思录》、《四书》、《五经》皆宜读注,若限以资力而不能读注者,先读正文,俟后追补。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且义纵有不明,思索亦易。精思由于熟读,以后根基胥筑于此,所关非细,切勿轻视。

——清·王晋之《问青园课程-精诵读




5、于清晨连读读生书,自百遍至二百遍


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及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

——训蒙辑要-课儿八法-熟读


6、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乘其朝气熟读生书


子弟读生书,须于清晨令其连读,自百遍至二百遍,熟如流水,乃及别事。盖今日之根本既深,嗣后永不遗忘,及理书时不烦多读,即通本一气滚下,何等省力。每见乡塾中不乘其朝气熟读生书,日午纠督,一句一格,先生挞之,而加怒子弟,愈久而气昏,究竟此书甫读,彼书又忘,及后竭力温理,徒苦难熟。

——清-石成金-《传家宝》




(四)、细记遍数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魏董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少仪外传


2、读书必须细计遍数,可设筹以记


  唐彪曰:古人读书,必细记遍数;虽已成诵,必须满遍数方已。故朱子云:读一百遍时,自然胜五十遍时;读五十遍时,自然胜三十遍时也。


  唐彪曰:欲学生书熟,必当设筹以记遍数,每读十遍,令缴一筹。一者,书之遍数得实,不致虚冒;二者,按期令缴筹,迟则便可催促督责之;三者,筹不容不缴,由学生不得不勤读,以早完课程,殆一举而三善备矣。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3、遍数之繁简,宜因人而定;读书带理书之法


唐彪曰:凡幼学,本日所读书,但随其资之高下,令读之若干遍,必满其数,能背固佳,即不背亦可。次日加读若干遍,均令满数,然后总背。生则示儆。讹别字,以角圈标记之,然后授生书。此读书带理书之法也。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五)、详其读法


1、授书分段,每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通倍三十遍


师授本日正书。假令授读大学正文章句或问,共约六七百字,或一千字。须多授一二十行,以备次日或有故,及生徒众,不得即授,可先自读。免致妨功。(先计字数。画定大段,师记起止于簿。点定句读,圈发假借字音,令面读子细正过。于内分作细段,随文义可断处,多不过十句。少约五六句。大段约千字,分作十段,或十一二段,用朱点记于簿。还案,每细段,看读一百遍。倍读一百遍。句句字字要分明,不可太快。句尽字重读,则句完。不可添虚声,致句读不明。且难足遍数,须用数珠,或记数板子记数。每细段二百遍足,即以墨销朱点。即换读如前。宁剩段数,不可省遍数。仍通大段倍读二三十遍。必待一书毕,然后换一书,并不得兼读他书,及省遍数)。


……既每细段看读百遍.倍读百遍.又通倍大段。早倍温册首书.夜以序通倍温已读书.守此决无不熟之理。

——元-程端礼-程氏读书分年日程


2、授书法、生书百遍前后各探百遍之单书读法及各书复习之法


教小儿初学时已不论,至如稍长,其或资禀可进者,上等每日授以生书一二十行,或增至二三十行;中等授之以数行,或增至十五六行;下等授以五六行,即减至二三行亦可。其读生书,每首教以二三十遍,或一二十遍,敏捷者即一二遍亦可,教后必须令其面证一二遍,令无一字差错乃已。证后令其就座,每首生书必责其读至百遍,聪颖者五十遍亦可。正书读完,教以探书,令其每首读二十遍,须探以五日,每日每首二十遍,读至五日,每首非百遍?并其正日百遍,下等者每首亦将二百遍矣。况今日一读,明日再读,后日复读,读至五日,心口渐顺,自不生涩,生者探后五日,背者探前五日,则每首而读十日,何患书之不熟也?然亦必须兼理熟书,不得一本放空,如大学已完,进读中庸,是庸为生书,学为理书。理书第一次理半板,第二次理一板,三次二板,四次三板,必至通背乃已。然亦不可停止,照前原理,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之。读中庸半本后,须将前半从头理起,照理大学之法,读上《论》如之。上论不必半部,读完二册,即可从前理起,每完二册法照如前。下论、上孟、下孟读理俱如前法。读完四书,进而读经,然后可将四书分作四本,学庸、上论作一本,下论作一本,上孟作一本,下孟作一本,每本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焉。读经亦如四书法,随读随理,旋转不穷,书之不熟,余殆未之信也。

——明-佚名-教子良规




3、具体读法——教当日生书并前四日分读并连背法(如何避免强记而速忘)


  每见先生教了学生一首生书.并不计其遍数.惟期能背而已。今日教.或今晚背.或次早背。不知学生尽力一时强记.茍且塞责。及过数日.茫然不知.读有何益。莫若教了一首生书.即令读三十遍。令其写字.以养其气。字毕.令将昨日所教生书.读二十读。又令少息. 再读前日所教者二十遍。仍少息.再读前一日所教者二十遍。又读前二日者二十遍。总共一百十遍。连生书共读五首。凡学生清晨.一到书房.不许温读。即令其前背五首背起.连背至今早应背之书止.共背五首。是一首书.读过五日。又背带背五日.然后歇。是在学生口中习熟十日.可以永久不忘矣。万一背时有差讹字句.即与他讲明.这句书原是这样讲.应该读某字。如此教法.自然终身不忘。粗书理.可以渐次明白。读完四书.而直讲已明。读经时.即可细为讲究章旨矣。(书中有难读之句.摘出多读数十遍.则通体易熟。亦是一法。)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宜将经画七八百字,分作五日读之,每日读四十遍,五日之后,必能熟背。此妙法也,今指出与人共之。

 ——清-唐彪-《读书作文谱》


4、探、带、理、默、兼理、背书法



探书

以五首为率,每日每首读二十遍。读至五日,非百遍乎?然须正日又读百遍,则每首二百遍矣。况今日读,明日后日又读,至五日,心口渐顺,自不涩。生者探至五日,背者带前五日,则每首而读十日,何患书之不熟也。


带书

额定五首,其差处生处,全赖此处稽查,若先生苦难,少至三二首。则书不熟矣。生徒若多,挑背亦可。盖师虽偷力,生则全理矣。


理书

逢十总理十日书文,限午前背完,下午念探书。逢廿理廿日书文,作两日理,限次日午前完,下午念探书。逢月总理一月书文,作三日理,第三日午前完。逢季总理一季书文,作五日理。凡书念完一本,则通本理一遍,年终将一岁书文,总理一遍。


默书

背生书后,掩卷摸写,忌写变体小字,遇重字不可用两点,须连写二字,有一节书,分两首念者,须连写前半节。


兼理

凡课读,必兼理熟书,不得一本放空。如大学已完,进读中庸,是庸为生书,学为熟书,第一次理半板,第二次一板,三次理二板,四次三板,发至通本背乃已。然亦不可止停。照前原理,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之。读中庸半本后,须将先半从头理起,照理大学之法,读上论如之,上论不必半部读完,二册即可从头理起。每完二册,法即如前。下论两孟读理亦如前法,读完四书,进而读经,然后可将四书分作四本,学庸上论作一本,下论作一本,上孟作一本,下孟作一本,每本或三板,或五板,各随生熟而多寡焉。读经亦如四书法,随读随理,旋转不穷,书无不熟矣。


背书

师生须口耳相接,生涩差訛,切勿提过。然吃紧在读不在背。忽于读而慎于背,晚矣;忽于初背,而慎于温理,晚矣。

——清-崔学古《幼戒-教书》




5、教生书辨字读背带循环读法


教生书须先寻书中生字,未认过字方者,或相似之字,如“戒”“戎”、“恕”“怒”之类,每易混讹者,另写一纸,教令细认清之后,仍令自读十遍,然后教之。大抵书隔宿则易记,譬如三节书,甲日授第一节,读三十遍,乙日又读三十遍,再授第二节,读三十遍,丙日将第一二节连读三十遍,背第一节,再授第三节,读三十遍。如此循环,每节各得九十遍,师弟均不劳苦,而书自熟,此古法也。生书背后,更连前五日书,再读再背,以期联贯,名曰带书,断不可少。熟书日只读一号,长则尽卷,不可每册读两页,转易强记。读生书宜令移坐案侧,背书时令闭目面墙,四体不得摇动。师亦悉心静听,不可一字混过,读者既熟,已亦不啻重理一过矣。

——清-李新庵《重订训学良规》


6、读书最妙之法:


凡读书,每日须读一般经书,一般子书,不可贪多,只要精熟。须静室危坐,读二三百遍,那字字句句,须要分明。又五日,须连三五授,通读五七十遍,务令成诵,不可一字放过,此读书最妙之法。

——训蒙辑要-课儿八法-学训


(六)、检查背诵


1、凡书倩朋友先背,后送先生背


凡书倩朋友先背,后送先生背,则纯熟而无讹误生涩矣(资有高下,授书有多寡,故遍数之繁简,宜因人而定,不能尽拘一例。斟酌变通,必使与资相合方善也。)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2、学生背诵检查法


  唐彪曰:凡学生背书,必使其声高而缓,先生用心细听,则脱落论误之处,了然于耳,然后可以记其脱误而令其改正。若声轻而且速,则不及察矣。又有书不能背,倩同堂之人哄然读书,以乱师之听闻者;又有书不能背,将所读之书,或书之掌中,或书于片纸偷视而背者。凡此诸弊,为师者亦当时时觉察也。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3、背书要求


每日读的生书,要连前三日生书通读通背,才贯穿,才不割裂。


-背书要字句明朗,不许含糊,须宛然书在心目之间,流水背出。


-背书如学生多者,可以抽签背。


-读完一本书,即限日理完,一总背熟,一字不错,再抽提二三十句,背得熟者,方读新书。

——训蒙辑要-学堂条规


4、将遗漏错乱处作标记令详背或默书



背诵

书熟口滑,辄多遗漏字句,甚至书文异同,互相错乱。须将遗漏错乱处,隐加标记,或挑令详背,或摘令默书,俾学徒知所矜心,不敢信口滑读。

——塾中琐言-张行简




(七)、温理复习


1、家传温书之法


  若读书当时虽极熟。久而不读亦必忘。予尝诵一真言。二十万遍。久而不诵。皆忘之。故读过书。不可不温。其温书之法。且若初读过书一卷。则一日温此一卷。其后读过二卷。则二日温一遍。三卷则三日温一遍。二百卷则二百日能温一遍。亦永不忘。如长成者。读过语孟六经。一放下之后。则周年未必能温。此所以不能记也。此乃杨子吴秘之家传。温书之法如此。则初读时不须四授。以一日之工温之。亦不须一卷了。又分为两授温之。既省工。又永永不忘之妙法也

——宋-王日休-《训蒙法》


2、温过之书,宜作标记。更宜置课程簿,五日一记


  唐彪曰:温过之书,宜作标记。不作标记,或多温,或少温,淆乱无稽,书之不熟,皆由于此。且有不肖弟子,避难就易,反温其熟者,置其生者。故标记不可少也。更宜置课程簿,五日一记,如初一至初五日,读某书起,至某书止,温某书起,至某书止。童蒙不能记者,先生代为记之,庶免混乱无稽之弊。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3、温书标记之法



  唐彪曰:学生读过之书,资钝者以三十行为一首;资颖者以四十行为一首,俱于其行下画断,以为每日温习之定额(三十、四十行之下,画一小画,三百四百行之下,画一曲尺画)。书头之上,以“理”、“温”、“习”、“熟”四字为纲,加圈以记其温过之次数,如第一次书头上记“理”字,二次“理”字上加一圈,三次又加一圈,四次加尖角圈,第五次记“温”辽,六次、七次、八次加圈如前,九次记“习”字,十次与十一、十二次加圈如前,十三次记“熟”字,十四、十五、十六次加圈如前,此温书标记之法也(以上温书,虽也三十、四十行为率,若资性悬绝,犹当因资增减,不宜执定其数也)。

——清-唐彪-《父师善诱法》




4、倍读熟书,须缓读精思,虚心涵泳


凡倍读熟书,逐字逐句,要读之缓而又缓,思而又思。使理与心浃。朱子所谓精思,所谓虚心涵泳,孔子所谓温故知新,以异于记问之学者,在乎此也。

——元-程端礼-程氏读书分年日程


5、多背不若多读



温理

学徒读书粗熟,每不耐心温理。限以多读,虚报塞责;勒以多背,又苦于门徒济济,势难周听。且多背之书,终不若多读,经久计,惟多读多背,相辅而行,庶遏其弊。

——塾中琐言-张行简


6、理书之法



一曰勤理书。读书惟童时理熟,可终身不忘。每日背生书须带前十首以为常,生书每日读百遍,百遍足,更理以前所读书,自第一本起,依所读次序,限定日理几页,周而复始。书卷前,记理起日月,后记理完日月,逐本登记,以便稽查。其现在所读前一本,当于每日理旧书外,量理几页,理至今日所带前一首止,亦周而复始。待后本读完,方并入旧书数内。盖新书遍数少,虽一时暂熟,略迟即忘,若与旧书挨次渐理,必至生疏矣。故当日逐加遍,勿间断也。更将各徒已读书,开列一单,粘揭座右,每部理过一次,即用朱笔一点,则各徒书之生熟,功夫之浅深,举目可知,自当警策。

——训蒙条例




7、初入学时,悉令其开明前此读过之书



学生前师手中所读之经书,全不成诵者,后师多不令其温习,此甚非教诲之善法。必也于初入学时,悉令其开明前此读过之书。于每册中,令学生背半,或背三分之一,以验其生熟。生则先令其温习,不必授生书。一则能知学生底蕴,教诲易于成功。二则可免不肖子弟,避难就易,止温其熟者,竟置其生者,以致长大经书不能成诵。三则经书既熟,学生受终身之益。四则我乐补前师之所不足,后日之师,亦必乐补吾之所不足。此忠厚之道,感应之理也。

——唐彪《父师善诱法》


(来源于:天谦学堂 深圳天谦学堂 辑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正遗规补编》??上
训蒙比开蒙、启蒙更高级吗?
程氏家垫读书分年日程(二)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3)
中国古代读书五法
诗之读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