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鹄山摩崖造像 | 道法自然中的人间烟火

四川道教造像大致沿长安至蜀中的蜀道和成都至雅安的南方官道沿线分布。蜀道上有鹤鸣山与玉女泉摩崖造像,南方官道上则有坛神岩、两岔河以及本文言及的龙鹄山诸窟龛零星分布。其余如安岳玄妙观等,也是规模较大的道教造像,虽不及佛教造像数量众多,然则放眼全国,就道教来看,也是无可匹敌。

龙鹄山在丹棱县城西北约7.5公里的唐河乡龙鹄村,唐代名“龙鹤山”。南宋孝宗皇帝手书“龙鹄山”三字赐史学家李焘后更名至今。李煮是大名鼎鼎是史学家,有《续资治通鉴长编》闻名于世,是治史必读书目。据《丹棱县志》载:“县北十五里,龙鹄山三大字,宋孝宗书也”。现三字已无存。晚唐、前蜀著名道士、政治家杜光庭有诗《题龙鹄山》:“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道人扫径取松子,缺月初悬天柱峰。”

我与师弟先后遍览丹棱刘嘴-郑山摩崖和白塔,天色已晚。同学又自乐山赶到丹棱相约火锅,并次日陪我寻访仁寿诸窟。于是,我们便到汽车站打算返程回眉山市。在汽车站等车的间隙,实在不想放弃龙鹄山摩崖,这个鲜见的道教造像圣地。

于是招手拦了一个三轮车,匆匆前往龙鹄山。出城后过雁湖,经龙溪桥、龙鹄村,越过中观水库,就到了龙鹄山脚下。

龙鹄山呈等腰三角形突兀于总岗山脉边缘,唐代时为川西南道教胜地。龙鹄山原三个道观:上曰天庆、下曰龙鹄、中曰崇真,以中观著名,所以又称“中观山”,面积913亩,主峰天柱峰海拔817米,呈驼峰形状,山上盛长马尾松,故有“鹄岭松涛”之说。

气喘吁吁爬上龙鹄山腰,在三轮车司机大叔的带领下,于荆棘丛林中得见摩崖造像,瞬间便被眼前的场景说震撼。在长约180米的峭壁上,造像坐东向西,从北向南呈“一”字形排列,密如蜂巢。造像主要为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丹棱女道士成无为营建,现存89龛,大小人物雕像780尊。除第18、30—35号及仙人顶、佛耳岩、中观沟的造像为佛教或佛、道合龛外,其余均为道教造像龛。

《松柏之铭》碑是龙鹄山摩崖造像最为重要的遗迹,其碑位于像群中间的摩崖龛窟内,立于唐代天宝九年,至今保存完整。

碑高2.2米,宽1.54米。碑的左右壁有19厘米大小的道教造像共182尊。碑文589字,字径4厘米;由师学撰,杨玲书,体裁为骈体文,文章言辞华丽优美,典雅得体。碑额“松柏之铭”的字体为秦篆,古朴高雅;碑文字体严整,端庄秀丽。全文记述唐代开元年间,丹棱女道士成无为幼年出家,卜居龙鹄山腰,调形炼骨,救济众生和广植松柏万余株的史实。环《松柏之铭》碑,有松柏万余株,古木森森,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此碑位于龙鹄山群像之中间位置,依据题名,可以判断造像营建于天宝九年前后。牛角寨坛神岩碑记为天宝十载,足见唐代道教在川南之兴盛。

《松柏之铭》碑录文于后:

龙鹤山成炼师植松柏碑

师学文 杨玲书

昔丁令威之成道也,顿别千年;王子晋之升仙焉,俄期十日。或乘龙驭鹤,澄神污漫之乡;或驾景凌虚,散彩蓬瀛之曲。乍千变以万化,时出有而入无,灭没波水之中,逍遥烟火之上,既吐蜂而唾獭,亦起死而肉骸。是知学仙者若牛毛,得道者如麟角,系风捕影,不亦难乎?曲非宝相膺图,宿命会道者,则畴能预於是哉。

粤若龙鹤山观隐人女道士成无为,通义郡丹棱县人也。尔其调形炼骨,却粒茹芝,桃夭之年,已□翔乎凤篆,葛蕈之日,备涉猎於龙章,三洞十部之尊经,包吞胸臆,赤书玉文之秘诀,靡不兼该。用能志迈恭姜,誓死不嫁,情敦和道,幼而出家。睹□台之变身,透波心而不怖,闻圭音之感凤,想云路以高骞。寻仙未果之间,乃建置祠宇,剃草开室,因高筑宫,亦犹汉武之望仙祈年也。尊容湛其金色,灵卫纫其四绕,流水周於舍下,翠柏满於山颠,接果艺竹,弥岗蔽野,凡万有馀株。每竭日而不倦,常持斋念诵,谶洗罪痕,咒动南箕,符回北斗,玉书纪字,金简题名,兼披阅秘囊,以祈度代。观其行□,察其所由,斯可谓真人不疑矣。仙师年逾知命,而有少容,状如廿许童子,盖还丹却老之力也。无营无欲,恒以功德为先,不滥不贪,持以长生为务。至於级引四辈,救济群生,爰泊官寮,望祀山岳,虽黄冠男子,莫能胜也。尝恐化度之後,贪暴之徒,堕其祠堂,剪其树木,是用书情翰墨,誓彼凶嚚。倘有此流,原明神殛,千端不利,□事多凶。仆以謏才,薄娴书记,辞不获命,草其状云:

龙鹤山兮秀崇丘,岗隐轸兮城郭周。

小有洞兮念真游,观曲水兮绕舍流。

谒圣容兮仙是求,何年代兮逢若士,

何日夕兮见浮丘。愿吾师兮道心固。

俾松柏兮千岁留。

天宝九载岁次庚寅四月十三日建

从造像的题材来看,龙鹄山造像多以天尊、老君为主,内容较为单一。天尊、老君崇拜恰好是唐代道教的特色。唐代全国统一,李渊、李世民为神化自己的统治,对道教格外尊崇。元始天尊、老子的崇拜加上《道德经》、《本际经》四位一体构成了唐代道教的整体信仰。

龙鹄山造像多为模仿佛教石窟的佛殿龛,从功效讲仍是祝祷祈福。而且此处的造像无论从内容组合、龛窟形制、雕刻技法等均是仿效佛教石窟。像座皆是佛教常用的莲座。这使我们很容易想到佛教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土时依附黄老道术的情形,以老喻释,以道解佛。魏晋南北朝佛教空前发展, 表现在石窟艺术上更是格外引人注目,道教石窟则稍逊一筹。因此,道教信土不甘人后,在石窟造像方面向佛教学习也进行了开窟造像,以至唐代,在皇室的支持下,颇具规模。

龙鹄山下便是中观水库,离开时,天已黯淡无光。唯散落在山坳间的房舍,袅袅升起的炊烟,与湖面蒸腾起的水气,构成了缥缈如仙的悠远意境。这种充满人间烟火的宗教氛围,是巴蜀石窟最为让人动人的一幕。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无为——眉山历史人物(20)
唐朝眉山(5):道教石刻
登晋阳龙山,探道教石窟,感百年沧桑
道教石窟
南山石刻之三清古洞
道教造像的艺术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