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调查显示,只有七成受访学生家长支持教育惩戒制度折射了啥?

【平湖一柱 第998期】

调查显示,只有七成受访学生家长支持教育惩戒制度折射了啥?

据12月1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于中小学是否需要引入教育惩戒制度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9.9%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交互分析发现,受访中小学生家长支持的比例(74.3%)远高于其他受访者(54.4%),也就是说,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超过七成的受访学生家长对教育惩戒制度持赞成态度。

报道对这个比例仿佛非常满意,由此得出结论“中小学引入教育惩戒制度是完全可行的"。

对此,我并不感到高兴,反而觉得有些悲哀。因为对于教育要不要惩戒?其答案的肯定性是毋庸置疑的。而现通过调查,竟然还有三成被调查者对此持有异议,这说明有许多人,对教育并不正了解,对教育没有完全正确的认识。

何为教育?教育学上说,教育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两千多前的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

“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教育家陶行知如是说。

美国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 ……

从中不难看出,无论以何种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规”——规律、规范是其应有的核心之义。自然有道,社会有则,一个人在这个地球上要学会生存,在这个社会上自由生活,就当遵循自然之道,遵守社会规则。

一个小孩子呱呱落地之初,除了生理上的需求,大脑像身体上其他细脑一样,只是一种物质,就如刚出作坊的白纸,没有生理之外的任何“意识”,更没有任何思想,孩子成长、生活的一切知识、技能都是通过后天“教育”获得的。他们要想在这个世界上自由自在地幸福生活,前提就是要学会遵循自然规律、遵守社会规则………

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没有缺点,不可能不犯错误,因此,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批评和惩戒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只是一味地顺应孩子,要上东不上西,要星星不给月亮,甚至对孩子的错误也大加赞赏,那只能纵容孩子的任性,其实是在害孩子,使他们变得弱不禁风,难以通过挫折的考验,一旦遇到风吹浪打,便会折戟沉沙,现代孩子稍不如意就跳楼,不能说与没有批评和惩戒教育缺失有关。

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有云,“大学始教,皮弁祭菜。”“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这里的夏(念jiǎ),是指楸树枝,楚是指荆条,泛指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可用的木条。《学记》的意思是,小孩子一入学,就把这两样东西摆到他们面前,告诉他们,如不接受教育,就会受到“夏楚”责笞,也就是先给学生以“下马威”,让他们对教育产生敬畏之心,使他守礼仪,遵规范,约束自己。

惩戒和赏识是一样,本就是教育的必要手段,是每位教师教育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也做了规定:“教师有教育的权利,学校有处分的权利”。

现在,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是对教师实施惩戒教育的原则、惩罚措施“征求意见”,并非是教育该不该有惩戒,能否赋予教师惩戒权“征求意见”。而现在调查显示,竟然还有家长不认可教育惩戒,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这也解释了这些年,孩子在学校稍稍受点委屈,家长就揪住学校和老师不放的背后的原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校来说,教育没有惩戒,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就难以维系,就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来说,就不可能培养起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法制意识,从而会导致学生任性所为,不仅办错事,犯错误,更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之难以成才甚至成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惩戒规则出台后,为什么我仍不敢正常惩戒学生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可适当惩戒,更要理解沟通、家校配合
“戒尺”来了!教育部首次明确教育惩戒权 老师呼吁细则出台 国内要闻 烟台新闻网 胶东在线 国家批准的重点新闻网站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学生违规严重,赞成让家长“到校陪读”
教育惩戒细则若没有教师和家长广泛充分参与,或沦为一堆废纸
如何把握使用惩戒的度?教育部将给教师送戒尺定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