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了现在,北碚两字名满天下” | 宇帆·早茶夜读

 

第1293夜


时间:1927年—1938年
地点:北碚

沈元:历史以及用鞋油涂成黑人

 文 / 宇帆

在重庆作为抗战陪都的时间里,离它几十公里处的一个小镇被称作“陪都的陪都”,后来《大公报》誉之为“魔窟桃源”,1944年的美国杂志《亚洲与美洲》上称它是“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最杰出的例子”。

战火纷飞下,国立动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等22个科研机构,复旦大学、江苏医学院、勉仁书院等20个教育单位,国立编译馆、正中书局、国立礼乐馆等30余家新闻机构纷纷迁驻这里;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先后在这里推行平民教育;老舍、梁实秋、夏衍等作家分别在这里创作出《四世同堂》《雅舍小品》《水乡吟》等著作……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全图

北碚,1927年之前还是一蛮荒乡场,贫穷落后、偏僻闭塞、匪盗横行,短短十多年间,它便被建设成“中国现代化缩影”的美丽城镇。1930年代初,黄炎培在《蜀游日记》中写道:

诸君从普通地图上找北碚两字,怕找遍四川全省还找不到。可见这小小地方,还没有资格接受地图编辑家的注意呀!可是到了现在,北碚两字名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地名很少知道,就知道有北碚。

北碚的从“无”到“有”离不开一个人,卢作孚。

01

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地处江北、巴县、璧山和合川四县交界处,北碚正位于小三峡要冲,由于军阀割据、社会混乱,此地又林深茂密、河运梗塞,可以说小三峡地区本是个“四不管”地带。甘南引说:

北碚系一市场,民十三四年以前,居民约千余人,场上鸦片赌博,醇酒妇人,均为一般流氓之日常生活必需品。因是藏垢纳污,实为四乡盗匪出入之发源地,良民苦之久矣。

为了安定地方,1923年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总部就设在北碚文昌宫。1927年卢作孚出任峡防团务局局长,前往北碚。至此,这座破落萧败的小城终于迎来了它的生机,而卢作孚此后的半生命运与事业也将与这座小城紧密相连。

卢作孚

对于出任北碚峡防团务局局长的约请,卢作孚是欣然接受的。他曾于重庆、合川地区进行社会和自然调查,将其所得汇为一本《两市村之建设》,书中谈到两个内容:一是关于合川县城南岸市村建设的意见,企图通过实验,从经济经营为起点来改变旧社会的环境;二是要开发三峡地区丰富的矿产和林业资源,尤其是要以嘉陵江三峡作为基地,进行现代集团生活的第二个试验地,推行一种全新的乡村运动。

对于前者,之后他在合川创办了以经营航运为中心的民生实业公司,并在合川开办电厂和自来水厂,为县城市民解决了照明和饮水问题;对于后者,来到北碚,担任峡防局局长,使他有了把这一理想变成现实的希望。另外,小三峡地带也是民生公司船只必经的航路,为保障航运安全,卢作孚也要让此地重回安定。

02

卢作孚一上任就提出:“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根治匪患、维护治安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建设北碚,需要人才。

卢作孚曾在《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一书中提到:“今天中国什么都不缺乏,只缺乏人——只缺乏有训练的人,所以根本在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训练问题。”他认为只有解决人的问题,才能使中国从旧社会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现代化的社会,所以北碚的建设是从学生兵入手的。

大才过找,小才过考”,这是卢作孚提出的新的人才原则。从1927年夏起,峡防局先后招收中学程度的青年500余人,办了学生队一、二两队。另外,由卢作孚胞弟卢子英直接领导的少年义勇队是学生兵中的骨干,共三期。

他们要负责打土匪、维持治安,所以军事训练是必须的。同时,学生兵还必须学习峡防局编写的国语、英语和常识教材,以便做民众教育工作;每年进行户口调查,春秋两季为各镇各乡群众种牛痘,做卫生宣传;修公园、下煤矿、勘测铁路是基本技能,有的还远征到川边大山密林里做科学考察,采集动植物和地质标本,进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民俗调查。

卢作孚撰于1929年的《乡村建设》(图为1933年5月第三版),(资料来源:《北碚图书馆精品图录》民国文献卷,北碚图书馆编,中华书局,2014)

民众教育,卢作孚认为这是最重要。峡防局专设了一个民众教育办事处,曾办了十个民众学校,接着进化为挨户教育,即挨家挨户上门授课。他们充分了解民众的特性,在船夫休息的囤船上办船夫学校,在力夫休息的茶社里办力夫学校,还设立了民众问事处和职业介绍所,帮助民众写信写契约,介绍工作。人们都把义勇队的队员们称为“小先生”。

民众教育中还要训练大众管理公共事务,如解决卫生问题、关心道路问题、预防灾害问题等,以完成地方自治的组织,进入现代的经营。峡防局常常在广场上放免费电影,但是有一个条件:来看电影的人必须交一条老鼠尾巴或十只苍蝇。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的民众俱乐部、消费合作社和嘉陵江报社(1940年代)

卢作孚后来回顾自己的生平时说:“自己现在是办实业的,但实际上是一个办教育的。”无论是民生公司,还是在北碚的乡村建设实验,归根结底是对人的训练,以实现“人的现代化”。卢作孚希望人们有所改变,不只是外在的变化,还有性格、精神方面,他的口号是“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这与他本人做人做事的态度是一致的。梁漱溟曾回忆自己第一次从周善培老先生那里听说卢作孚的情景:“周老将拇指一跷,说道'论人品,可以算这个!’。

03

北碚本是隶属巴县的一个乡村,但卢作孚所做的决不仅是要建设一个全新的乡村,而是以此地为试验,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解决了最根本的人的问题,就要搞经济,创造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用今天的话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

峡防局的经费来源大约有两个方面,一为刘湘的二十一军军部的拨款,一为嘉陵江上往来船只的抽税。因此经常捉襟见肘,颇为困难。而从前述《两市村之建设》中“从经济经营为起点来改变旧社会的环境”即可看出,卢作孚从来就将经济问题视为首要问题。

卢作孚亲率峡防局官兵屯垦西山坪,并创办西山坪农场苗圃。图为农场工人在中国西部科学院专家指导下进行生产

以川江航运为主要业务的民生实业公司已打下基础,在其号召集资下,1927年组成“北川民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次年聘请原胶济铁路总工程师丹麦人守尓慈到北碚勘察路线,建设北川铁路,这也是四川的第一条铁路。总长16.5公里,路基宽4米,轨距24英吋,轨重35磅,真正的轻轨窄距,低功率牵引。

民生公司办公大楼

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轮船——“民生”轮,1926年7月28日首开合川经北碚至重庆的嘉陵江航道

北川铁路开工仪式

这条铁路解决了文星一带的运煤问题,以往运一吨煤到嘉陵江边,二十人一天难完成。北川铁路二百六十名职工,日运煤量能大200—400吨,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这条铁路也为当时北碚的经济发展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随后卢作孚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日运量迅速提高到2000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在后来的抗战期间的一度支撑了陪都近一半的能源供应。

北川铁路上的小火车准备卸煤

04

今天的北碚仍处处可见当年卢作孚的开拓眼光,北温泉公园和缙云山风景区是当年的嘉陵江温泉公园,北碚公园当年称为平民公园,北碚体育场原为民众体育场,兼善中学是北碚第一所中学,街道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在他的规划下,那个蛮荒乡场有了自己的街心花园、图书馆、医院、防疫所,甚至科学院、博物馆。卢作孚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办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被称为抗战大后方科技事业发展的“诺亚方舟”。

卢作孚主持修建的北碚平民公园(1930年代)

北碚成为当时人们眼中的理想城镇,区别于深受“上海模式”影响的重庆的现代化建设,北碚实实在在实践着另一种现代化的理念,同时“北碚模式”对周边地区产生极大刺激,到过北碚的重庆人感悟道,北碚是“人中人的”社会,是“具有生命要素的社会”,是“流动的社会”。“四川王”刘湘说,“峡防局像一股清泉”,处处体现了“我”的特色。

一人营一城,卢作孚之于北碚,正如张謇之于南通。他不是北碚人,却满城皆是他。黄炎培对此一言定论:

与其说因地灵而人杰,还不如说因人杰而地灵吧。

国民政府为表彰卢作孚在抗战期间的卓越贡献而颁发胜利勋章(1945年)


故事源起

《历史与空间:晚清重庆城及其转变》
《100章:文字与图像间的重庆城》
《卢作孚与北碚建设》
《北碚开拓者卢作孚》
《卢作孚的梦想与实践》
《工业重塑》
《城门几丈高》


本期编辑:白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待有你,跟我一起读合川 | 北碚之父(总第46期)
卢作孚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北碚之父—卢作孚
北碚,这座小城的故事原来如此多
张守广:卢作孚与巴蜀文化
重庆游(26):北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