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窑洞对”是这样一段历史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都渴望建设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不断地挑起内战,竭力维护独裁统治。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选择。

当时的民主人士如黄炎培等心急如焚,为了促成国共合作,避免内战再起,1945年6月6日,黄炎培与冷遹等七人致电毛泽东与周恩来,表达了对国共和谈的期盼。

收到电报后,毛泽东与周恩来即以他们个人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邀请黄炎培、冷遹等七人赴延安访问。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冷遹一行乘机离重庆到延安,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刘伯承等领导人的迎接。

黄炎培等人在延安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领导人商谈国是,又参观了农场、学校,,尽可能详尽地了解延安,了解解放区。延安的访问,让黄炎培看到了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与光明前途。

在延安访问的第四天下午,毛泽东邀请黄炎培与冷遹到家中作客,在窑洞里促膝长谈了整整一个下午。

会见中,黄炎培在看到中国希望的同时,与毛泽东进行了震古烁今的“周期率”对话。对话提醒共产党千万别权力刚到手,腐败跟着来,导致“惰性发作,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出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并希望中国共产党能找到一条新路,跳出周期率的支配。

毛泽东听后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与黄炎培、冷遹在延安窑洞关于“周期率”的对话,是一部治国安邦的传世之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

这就是“窑洞对”的故事,故事里和黄炎培先生一起到主席的窑洞里谈话的,是镇江人冷遹先生,他也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始人之一。

1945年7月,毛泽东(右一)和周恩来(左一)等欢迎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右二)、冷遹(右五)等人。

在延安冷遹等民主人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餐。

01

1882年6月22日,冷遹出生在镇江丹徒县黄墟镇。

家境不裕的他,6岁丧母,有3个哥哥,一家人全靠大哥开的一爿杂货店维持。大哥供他读了几年私塾,到了13岁那年,经人介绍,到宝应县城一家钱庄当学徒。旧社会的学徒地位很低,因不堪折磨,没到满师他就愤而辞归,在大哥店中协助料理店务。

20岁那年,他得知安庆武备学堂招收学员,于是约了几个好兄弟一起报考,结果都被录取。

在安庆武备学堂学习的时候,当时革命党人有个秘密团体叫“岳王会”,是常恒芳、柏文蔚发起的,也发展了冷遹进群。1905年毕业后,他被分发到南京新军第九镇当队官。赵声、林之夏、柏文蔚等革命党人也在这支军队里,赵声还是他同乡,顺理成章发展他进了同盟会。

加入同盟会的冷遹在宣传革命思想,从事反清活动的时候,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1907年秋,冷遹被解除军职。

这时,恰逢当年安庆武备学堂监督顾忠琛担任了安徽新军混成旅协统,于是冷遹等人去投奔安徽新军,被顾忠琛当做自己人,冷遹还被任命为管带。

1908年,湖北新军与南洋新军在安徽太湖县举行秋操,冷遹就策划“岳王会”利用太湖秋操的机会,发动一场新军起义,冷遹为总指挥。

起义策划得不严密,走漏了风声,两江总督端方立即下令,调冷遹到南京任转运局提调,冷遹到南京,就被捕入狱。在遭受酷刑审讯后,他始终咬牙不招,所以迟迟不能定罪,经过多方营救,终于获释。

  

1910年,赵声在香港组织新军起义,冷遹婚后才8天,只身赴港和赵声会合。

这时,同盟会成员王孝缜受广西巡抚张鸣歧委托,延览新军人才,由北京取道香港回广西,遇到冷御秋,两人一见如故。王孝缜邀冷遹同入广西,这样,冷遹又成为广西革命最初发动者之一。

冷遹在广西任陆军小学提调。当时,李宗仁、白崇禧正在这座学校读书,是他的学生。他创办《南风报》,向学生宣传革命思想,介绍进步学生加入同盟会。

第二年,4月27日,黄兴、赵声等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冷遹遥相呼应,不过黄花岗起义败得太快,赵声逃亡香港,冷遹还没起义就成了“嫌疑犯”,但他十分镇定,与清政府周旋。

武昌起义终于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广西新军改称民军,冷遹任民军混成协统领,率民军援鄂,进至孝感,南北议和已开始。

奉临时政府陆军命令,广西民军遂移师南京,编入中华民国陆军第一军(其时南京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冷遹任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大总统孙中山授予冷遹中将军衔。

  

1912年,柏文蔚继任都督职,冷遹改任第九师长驻军徐州,腾出营房,办工厂,为贫民解除生计困难,受到陆军部的明令嘉奖。7月中旬,袁世凯对南方诸省用兵,北洋军从山东向徐州进犯,第九师由徐州向山东反击,占领韩庄,北洋军向兖州退走。

7月下旬,北洋军得到张勋辫子军的支援,再向第九师进犯,第九师全力抵御,终因后援不继,寡不敌众,退出柳泉,放弃徐州。

7月29日南京失守,冷遹流亡日本。

02

1915年2月,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冷遹身在日本,心系祖国,他与林虎、熊林武、张孝准、耿毅、章梓、程子秸、陈强、龚振鹏、程潜、李根源等在日本发表联名通电,通电称:“世事日非,大局益殆,西望祖国,弥深忧思……”。

同年12月12日,袁世凯公开恢复帝制,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发动护国军起义,冷遹立即从日本回国,投入护国讨袁运动。

第二年5月岑春煊、梁启超等在广东肇庆成立都司令部和军务院,举兵讨袁,冷遹任都司令部参谋处长。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冷遹致电徐树铮,敦促段祺瑞恢复《临时约法》,组织合法内阁,罢黜帝制祸首。

但段祺瑞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冷遹随即投入孙中山所领导的护法运动。

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在广东宣誓就职,成立军政府,冷遹受命任军政府总参议,并内政副部长,后代理部长。颇为孙中山所器重。

  

在任总参议时,某军阀见冷遹一人在军,未携夫人同行,为笼络冷遹,以美色相诱。一次送来两个小妾,被冷遹退了回去。第二次以伺候冷遹为名,又送来两个小婢女,又被冷遹退了回去。当时一般小军阀都是三妻四妾,而冷遹身为总参议(武官之首),竟拒绝纳妾,一时传为佳话。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1921年,冷遹从广州回到镇江,专心致志为地方服务。他协助地方办医院,办孤儿教养院,办女子职业中学和蚕业指导所,培养小学教师和蚕业指导人才,组织镇江县塘工委员会,帮助农民开塘筑坝,蓄水灌溉,发展生产。

  

1928年春,冷遹代表镇江黄墟地方人士与中华职业教育社暨江苏省农矿所合作,兴办农村改进事业,以他的故乡黄墟镇为中心,就近划入12个自然村,作为农村改进试验区。一方面设立示范农场,指导栽桑养蚕,提倡植树造林,推广优良种子,推行新式农具,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走生产致富的道路。同时又与镇江县教育局合作,将镇江县立师范学校迁黄墟,改名黄墟乡师,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树人树木,兼筹并顾,为桑梓造福。

  

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冷遹在黄墟成立了一个青年励志团,组织农村知识青年进行时事教育和定期3个月的军事训练。抗战时期,青年励志团团员联合民众学校毕业的学生组织地下自卫队,维持地方治安,抵抗敌伪侵扰。

03

1945年7月,黄炎培、冷遹同褚辅成、傅斯年、章伯钧、左舜生等6人不畏险阻,从重庆飞延安,商谈国事。

这次商谈共5天,在延安除观光之外,有3个半天忙于正式谈话,其中毛泽东约黄炎培和冷遹个别谈话一次。

黄炎培谈了延安考察的感想后,坦率地说:

“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

听了黄炎培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毛泽东明确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接着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用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黄炎培日记》里,提到这次谈话是毛主席和黄炎培、冷遹一起的个别谈话:“7月4日(星期三),与御秋(冷遹的字)二人与毛泽东长谈,反对主观主义、正统主义。”

所谈到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正统主义,说明毛泽东对于冷遹是与黄炎培一样重视。

延安行中的冷遹(左一)

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

延安归来之后, 冷遹经常称赞延安的社会是个理想的社会,他说:“延安人民都勤劳朴实、体格健壮,那里人人平等,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公务员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都由公家配给,待遇没有很大差别,那里个个劳动,人人安居乐业”。

7月14日,冷遹与黄炎培、江问渔在重庆联名发表声明,不参加关于国民大会的讨论,支持中国共产党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945年12月16日,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召开了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了民主建国会37位理事,19位监事。冷遹名列监事之中。

3天后,冷遹、彭一湖、张雪澄、刘丙吉等4人被推选为常务监事,4位常务监事中,冷遹位于第一,因为他资格最老。

1949年9月,新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冷遹作为民建界别参加会议,亲眼目睹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城楼升起,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同年10月至1950年2月,在上海民建扩大临工委阶段,冷遹担任常务委员。1951年1月,他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后来,他调往江苏,1954年11月5日,毛泽东主席任命冷遹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不久任华东水利部部长、江苏省副省长。

1959年8月18日,这位参与了“窑洞对”的民主老人在南京逝世,享年78岁。

临终之前,他又提到了延安,对延安满怀深情。延安的灯塔照亮了他的后半生。

点击分享:

老镇江           镇江女婿白岩松

陶玉玲,永远的镇江“二妹子”

印青:军旅走出的镇江籍音乐家

雷霆战将赵文豹

这,就是镇江的“辛丰镇”啊!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5年,杨家岭毛泽东窑洞里,一张茅台酒的画作,让黄炎培一惊
“窑洞对”——黄任老的一段佳话
45年黄炎培问:如何破解王朝更替?毛主席的回答让他决定投靠我党
【我的卧🐯湾】郭同久|“窑洞对”的“率”和“律”●学习与研究
黄炎培《延安归来》
这场会议上,毛泽东对“窑洞之问”作出历史性回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