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依依不舍的学堂,依依不舍的同学!

关于“亚洲学堂”

黄亚洲

到今天为止,亚洲学堂已经开办了十年,不收费,纯公益,但授课也很少,一年仅四节课,即春季课、夏季课、秋季课、冬季课;一节课是一个上午,9点半开始,一般都要到12点半结束,偶尔要到中午1点多,因为开课主要是评点学员们带来的课堂作业,每人都要给以讲评,若是这节课请假的学员少,带来课堂的作业多,那就要拖时间了,午餐要延期,大家便很有点肚子饿,因此有些学员会习惯性地带来一些零食或水果,放在众人面前大家一起吃,其实可能是他自己想吃,以防血糖过低。

学员是陆陆续续报名的,大约四五十个,根据文学水准的不同,粗略地分为初级学员、中级学员、高级学员,以及一部分旁听生;列入旁听生是因为这部分学员年龄偏大,有的已经退休,不好意思令其每次都交作业,只安排听讲,因为这些人里面有相关单位的局长、主任、秘书长,个别的还做过省委常委,官阶不是一般的大,所以不能简单地当学员看待,安排旁听算了;但是“旁听生”的称呼好像更有点不崇高,那也没办法,委屈了,但这些老同志的文学追求又是如此热烈,这真是没办法的事。

文学确实是有魔力的。

尤其是一些从遥远省份赶来旁听的学员,真难为了他们;因为学员都是我定的,所以,我尽量以杭州为主,适当考虑本省,由于现在高速公路方便,本省的一般也就驱车一两小时、两三小时能赶到,所以也就吸收了少数求学愿望强烈的。至于外省,那一般是不能收的,因为实在过意不去,就为了听取属于自己那份作业的七八分钟点评,包括学员间互相批评的,包括我这个黄老师最终点评的,要坐高铁或者普通铁路,要好多个小时,那真是犯不着的,干嘛呢,又不是金科玉律;但往往也有个别的学员,不管我一再劝阻,甚至再三、再四、再五的劝阻,还是坚称要参加学堂,申请作为学员,这在我来说,也很感动。甚至有一位远在广东佛山的学员,已经出版个人诗集五册了,诗艺应该说已相当成熟,但还是非得当学员不可,再三劝阻也不听,那也只好收了;但那位学员真是辛苦,第一次从广东赶来上课的时候,因为买不到坐票,在火车上站了一天一夜,凌晨到的杭州,在上午9点半之前打车赶来学堂,就为了听取对自己作业的数分钟批评与评点,午餐以后再匆匆赶去火车站回广东,这又需一天一夜。我问他脚有没有站肿,又问他为什么不选择高铁,他说佛山到杭州没有高铁,火车也只有这一班是直达的,如果坐高铁那就得去广州转,也麻烦。我让他以后再别来了,但他后来又坚持来了好几次。还有一位是湖南湘潭的,还是当地女作家协会的会长,也是不厌其烦,来来回回的跑。

当然,这些情形都使我感动,也使我下决心要把作业讲评做得更好,要在作业讲评中更多地融汇我自身诗歌、散文、小说创作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心得,以回报诸位学员的文学热忱。我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文学梦都是很绚烂的,尽管很可能,一辈子也只停留在文学梦的阶段,难以破茧。

我为什么一年中只开课四次,且只限在课堂上当场阅读并评点学生作业,还规定学员每人每次只能呈交两首以内的诗歌作品,或一篇散文,或一篇散文外加一首诗歌?如此做的原因,是有我自己不得已的苦衷。因为我从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并不闲散,有自己的各种创作计划要完成,也有不少“文化余热”要应邀去社会发挥,所以不能有过多的时间“好为人师”;但是又不能不指点别人的写作,因为你是文人,是各种文学奖的获得者,别人都希望你来指点他们或者指点他们的朋友写作,各种请求纷至沓来,很难躲避,所以我干脆说,我就办个文学讲授班吧,要学的都到课堂上来,一年只开班数次,交验习作,我当场点评,除此之外,平时一律不收阅作品“加以指教”,不然,我的生活就全打乱了。我希望大家谅解。

正因如此,我的文学讲授班成立了,开班了,并且请我的首批学员选了班长,选了班委;但是我始料未及的是,学员们主动将我的这个讲授班起了个“亚洲学堂”的名号,自称是“亚洲学堂的学生”,而且越说越顺口,越叫越起劲,活像是个正式的民办教育机构,以至不少电话来问询学堂收费是个什么标准,能不能送自家的孩子来补课,真弄得我有点晕。

虽说,亚洲学堂的叫法开始不很习惯,但是叫到后来,我也接受了,顺耳了,甚至觉得,好像也没有别的名字比这更贴切。

亚洲学堂就这么一年一年地办了下去,哪怕是章法混乱的“疫情三年”,春夏秋冬这四季课,也都按时热气腾腾。

确实,“亚洲学堂的学生”进军文学的那股劲头,是充足的。我很愉悦地看到他们在互相评点作品时候的那种认真与那种执着。他们发自内心地彼此赞美,说些恰如其分的溢美之词;他们更是非常严厉地互相炮轰,使用尖锐得几乎刻薄的批判语句;这些情况我都十分满意,这正是我需要的学风。学员们在各自单位,或是其他场合,听到的可能都是赞扬,是美誉,是一顶顶的高帽子,但是在我们学堂内,必须是三分肯定七分否定,必须具备听取现场批判而不至于面红耳赤的能力。我始终认为,要是没有这样的学风,这个亚洲学堂就没有办的必要。当然我自己的批评也是严厉的,不给任何学生留情面。我觉得这是对他们的负责。他们要听赞扬之语满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听,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善于奉承的人又是如此之多。

当然在学堂里,我也多次强调,文无定法,我所张扬的乃一家之言,很可能极其片面,仅作诸位参考;同时强调,要勤读百家,哪一种文学风格都有自己的益长,有各自的发展前景,学员们足可以根据各自的风格喜好去伸展,去拓展,去发展。我相信亚洲学堂不是死板的,不是狭隘的,它仅是一种学习启发,是一种入门,是一棒初级的赛道。

令人高兴的是,我这个老师的观点,学员们都是接受的。他们互相赞美或者互相炮轰的时候,都很自信。

说实话,学员中,也有相当一些,文学悟性是比较高的,几年下来,写作风格已有相当变化,文学的眼界上升了,文字的驾驭也轻捷多了。每当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我自然欣喜,也把学员作业中某些颇有创见的诗作,在我的公众号“黄亚洲工作室”中《每日黄诗》专栏热情推出。我相信他们在未来的文学领域里都会独树一帜,造福大众,引人瞩目,无论旗杆的高度如何。

我也有过承诺,凡是参加过亚洲学堂的学员,在他们出版自己的第一部文学专著的时候,我作为老师,都愿意为他们写一篇序言,为他们摇旗呐喊。开心的是,我已经写了很多篇这样的序言了。

我也很有作为老师的欣慰,尽管多次劝阻,仍有一些学员来学堂的时候会带着当地的土产,或茶叶,或咸菜,或笋干,或糯米糍粑,他们知道我喜欢吃甜食;尤其是唯一的外籍学员娜斯佳,每次回西伯利亚家乡后都要给我带来当地产的纯巧克力。学员们说的都是同样的话:既然老师不收学费,这些土产一定要收下;当然他们知道我拒收任何高档的东西。而且,我还不止一次地收到学员们赠送的鲜花,甚至是一幅彩色漫画;这时候我就知道,原来是我的生日到了。

也因此,在亚洲学堂的授课工作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我与所有的学员的心境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作为老师,我十年来一直没有加入那个热热闹闹的微信“亚洲学堂群”,但我确实知道,那个群里有作品交流,有互相探讨,有信息传播,有情绪传递,甚至有时候班长会发起“有奖同题征文竞赛”,弄个题目发动同学创作,且分发少量奖金,以刺激创作热情,热闹创作氛围;也因此,当“亚洲学堂群”发出相关公告之后,学员们所表达的惊愕之情、惋惜之情、惜别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当班长吴志洪将亚洲学堂群的有关内容做了截屏,发给我看,我当然也是有复杂的读后感的。

但是,时势变化总是常态,“风物长宜放眼量”。文学创作之途既然这么具有魔力,既然这么漫长,大家足可以继续在一起相扶着坚定前行;前后左右看看,道路上还都是我们的人,彼此一声吆喝,都有响应。

同学们都在,老师也在。

这样的文学风景,其实也还是不错的,美丽而耐看。

那么,我在今天上午的“2023年秋季课”结束之后,就把前一日的《 “亚洲学堂群”公告》转载在这里,以作为本文的结束。

我谢谢我的学生们,谢谢亚洲学堂的历届班委们,不是我陪伴了你们,是你们陪伴了我;春夏秋冬,整整十年。我谢谢了。

“亚洲学堂群”公告:诸位同学,由于杭州萧山区黄亚洲书院的设立,原来开设于拱墅区建华文化产业园内的黄亚洲书院,在运转了十年之后,将予退出。因此,2023年9月10日上午,“亚洲学堂2023年秋季课”的举行,将是拱墅区黄亚洲书院举办的最后一次公益活动。9月11日之后,该书院就将移作他用。

由于这个位于杭州中心城区的书院停止运作,以后亚洲学堂的授课将不再方便,因此黄亚洲老师与我们商定,以后亚洲学堂就不再举办线下授课、作业讲评活动,学堂的线下教学在将近十年之后,就此告一段落。

黄亚洲老师还表示,今年的冬季课,还计划善始善终地完成,依旧在线下举办。黄亚洲老师拟在11月中旬前后,选取杭州某个交通方便的授课所在,进行冬季课教学,以便妥善结束全年计划。

亚洲学堂的线下公益教学活动虽暂告结束,但我们的这个“亚洲学堂群”,依旧保留,改为一个以交流、联谊为主的微信群。

因为,毕竟,我们都曾是亚洲学堂的学员,不管是正式学员,还是旁听学员,都曾在这个群落里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与写作追求,互相帮助、互相批评、互相争论,只为提高文学写作的水平,彼此坦诚相见、真挚相扶,结下了难以忘怀的友谊。所以鉴于此种考虑,我们还是准备较长期地保留这个成长中的文学群落。但是,因为亚洲学堂这个实体将不再继续,所以我们彼此联络的纽带肯定会受到影响,也因此,愿意离开“亚洲学堂群”的学员,可以随时退群。如果以后我们这微信群退到十名左右学员时,我们也可视情撤销本群,在另外的平台上再进行互相联络,以求共同进步。

但是我们相信,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这个“亚洲学堂群”还将会呈现持久的生命力,因为,我们毕竟都曾是黄亚洲老师的学生,都曾是亚洲学堂的学员,每年的春、夏、秋、冬季课,我们都聚首一齐进行热烈的交流,所以这种彼此的信任和友谊,将保持我们这个群的长久生命力。我们亚洲学堂的班长、副班长与班委,也感到十分荣幸,我们不仅是亚洲学堂的最后一届班委,而且是亚洲学堂的永久班委。这真是一个难得的荣誉,我们担任班委的学员十分珍惜。

在今年11月举行的线下2023冬季课后,本群的主要活动内容为以下几项:

一,本群所有成员继续进行自愿的文学交流与探讨,不仅互通文学信息、互相鼓励写作进步,同时,持续开展彼此热烈坦诚的文学批评,把以往好的学堂学风坚持下去。当然,非文学的立场观点表达,不在本群进行。

二,可以在此组织线下联谊活动。凡是本群成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可在此提出举办相关联谊活动设想,本群成员可自愿报名参加。

三,经与黄亚洲老师商量同意,今后,由黄亚洲老师发起的各项文化活动,凡亚洲学堂学员可参加的,都在本群及时发布信息,同学们可视当时情况自愿参加。

四,本群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新春联谊会”之类的联谊活动,同学们可自愿参加。黄亚洲老师也表示,他自己也将视情况,不定期发起相关联谊活动,欢迎学员们自愿参加。

五,本群将长期以“亚洲学堂群”的名义,参与相关文化活动的发起、协办、组织;也可创造条件,协助本群成员举办各种形式的作品研讨会、座谈会、庆祝会,以对本群成员的各种文学活动有所助益。本群成员有需要者,都可向本群的“亚洲学堂永久班委”提出,我们都会积极回应。

我们在这里说的“再见”,仅仅是“亚洲学堂”的线下再见,我们在本群内,仍是经常性的再见,甚至是日日再见。因此,我们仍旧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我们文学创作上的探索与磨炼,永远不会停步,我们的友谊也永远不灭,甚至历久弥新。

“亚洲学堂”告一段落,“亚洲学堂群”持续前行,亚洲学堂同学们的文学创作之途依旧远大,前景光明。

谢谢同学们。

“亚洲学堂”班委会,2023年9月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临习黄秋园课徒稿巨然长披痳皴石法第一课
学员分享丨如何用弹穴调心法释放情绪?
迈入生命真相的大门
刘建涛||收笔三法
学习写作
我的自学岁月(散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