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火爆一时的读书(信)类节目不再有市场了吗?

网视导读:从《见字如面》开始,读书、读信类的节目突然大火,以小众节目类型的热度来看,可谓是跟风无数。但似乎其同类作品及续作的关注度都在不断下降。是读书(信)类节目不再有市场了吗?或许不,但其中大概真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从中国《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知识类文化节目,到《见字如面》《朗读者》一类的以书信为载体的文化节目,直到现在《一本好书》……文化类节目在《百家讲坛》不再大热后,沉寂多年,而今突然爆发,蔚然成风。

这类原本在“娱乐至死”的年代中的逆流与清流,由于人们逐渐觉醒的对于“静”的需求被唤起,已经有愈发壮大的趋势。

但与此同时,读书(信)类的内容在两档内容大爆发后,似乎跟风者、接档者的影响力都在下降。观众们似乎已经开始了对这类节目的倦怠期。仔细分析其内核,似乎都各有各的原因。

小编先说说好评如潮的内容。这部分以《见字如面》与《朗读者》为例。

《见字如面》(第一季2016-12-05、第二季2017-09-12)

作为以读书、读信作为主题的综艺来说,《见字如面》应该是国内第一家。这档节目似乎借鉴了英国名为《letter live》(豆瓣将它翻译为《见信如唔》)的现场活动的灵感,2016年12月首播于黑龙江卫视。

黑龙江作为并非一线的地方电视台,《见字如面》能取得第一季超过3亿网络播放量的成绩,是内容设计带来的奇迹。它坚持以信的内容打动人心,承载年代的风味人情。

在三个月后,央视推出了《朗读者》(第一季2017-02-18,第二季(2018-05-05)。虽然《朗读者》依旧是以朗读的形式,请演员或主持人,朗诵好书、好文、好诗、好词的片段。不过其内容在围绕着书以外,更多地围绕着讲述这本书的人与他们的个人感悟。

不过无论如何,这些都是开创先河的、符合“静”的需求的节目。他们以自己的形式,为观众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段内容。

《见字如面》的第二季,曾在第一集放出后遭遇停播。第二季第二集的复播之时,导演关正文曾接受采访。

当时已经出现了“文化热”的现象。文化类节目火爆,不仅相对安全也有名有利。前景与钱景皆有,大批资本进入这个领域。

而导演针对这种现象,表示,“题材的政策红利和受众红利是两回事,文化节目数量多了,还要看影响力是否提高,看观众是否真的愿意看。”如今大量涌入市场的“热钱”,关正文并不认为是件好事,“很多人用投机的心态做文化,其实不过是在挣点小钱。跟文化传播没什么关系,同样是浮躁的表现。”

——内容来自珞思影视研究组

在《见字如面》与《朗读者》的成功之后,2017年与2018年皆有以读书或读信为基本内容的节目。

《一封家书》(2018-02-10)就某种情形上微妙的中了一枪。

这档文化情感类短视频栏目,邀请了包括王俊凯等12位颇具影响力的典型人物,从不同角度诠释属于自己的家书。

其他读书与读信节目,内容核心都是传播有价值的信息。而这里的内容则似乎更加偏向于分享明星与其他领域名人的生活与感悟。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封家书》中确实并非只有流量与明星的存在,十四位主角中包含京剧演员王珮瑜与陈凯歌导演的家书。但总体而言,这档节目更类似于另类访谈类节目,以明星为主,而非旗号中的文化类的文化和书信类节目。

再比如朱军的《信·中国》(2018-03-09)

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节目每季选择一个书信主题,精选“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由著名演员以及观众熟知和喜爱的各界文艺工作者等念读,由主持人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使用最新舞台科技,老照片、影像资料鲜活呈现,营造出电影化的节目效果。

这边则是内容编排上的毛病。不仅成绩不佳口碑也遭到诟病。事实上,《见字如面》中主持人并不够巧妙的串场便曾受到诟病,《朗读者》的评论也有因《见字如面》先入为主,而有观众不太感冒其中书信以外的内容。

《信·中国》的主持人朱军不仅陷入丑闻风波,目前公众形象不佳,更是在这档节目的设置中频频打断嘉宾的朗读,强行插入解析内容,让人窒息不已。

同时,豆瓣评论区还有两位网友自称遭到盗号为该节目刷五星评论。

而东南卫视也出了一档节目,叫做《中国情书》(2017-12-10)

节目以情书为载体,诵读为传递,通过个人情感线索还原历史时代的文化背景,并追寻中国文化的流传演变过程。

这档节目内容与《见字如面》类似,载体略有不同,没有大问题,但同样名声不显。

虽然小编在前面吐槽黑龙江卫视不是一线,出爆款节目是奇迹,但《见字如面》的出品方有企鹅影视啊。《中国情书》的出品方东南卫视真真是单打独斗,在兼顾着质量的前提下,请来的都是配音演员、电台主播们。

这群以“读”吃饭的人展示了强大的功底,可以说没有钱的东南卫视,在有限的金钱里,找到了合适的方向。但可惜,这档节目还是太穷了,即使是安静的读书,成功的两档节目中也有着明星与大咖撑场,带出第一波流量,将节目介绍给观众。又或者,让沉迷二次元的小编来评论的话,哪怕请一些年轻一代的实力声优也可能,这其中也有一些新的可能。

如果说《信·中国》、《中国情书》、《一封家书》的失败,分别是形式、阵容和内容方向的失败。那么,《一本好书》为什么不如同导演的《见字如面》成功呢?

这回的《一本好书》主打的内容相当不得了。内容形式是像《幻乐之城》那样的360度沉浸式舞台化场景,围绕故事说话。评分人数虽不如《见信如面》,但也在不低的评分人数下,保持了较高的评分。

但是一片和谐的评论中,也有不和谐的地方——第二集的故事《万历十五年》被指责脱离史实。

评论反驳内容是与单元表演主题相符合的。

但也有网友,从其他历史类书籍中看到了与书籍不同而与楼主类似的记载。

这层楼最后的意思则很有意思。

“这个节目的本意是让你自己去读书,但不出意外肯定大部分人不会去想着去看书而是只拿着节目中所看到的东西当谈资。”

或许,这便是读书(信)类节目影响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之一。

争议性内容的出现,与其让人惊奇的程度,已经和“强行追求反转”的营销类似。这与观众人群求“静”的需求是完全相反的。

同时,《一本好书》将一本书的内容,压缩成了并不长的舞台剧。将书籍上的字体的内容,转换为影音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活化而顺应视频时代潮流。但根本上,本当是“静”的需求,也变成了“动”形式的作品。

“静”的需求在被各色各样不够优秀的产品消费,而《一本好书》“动”的转变也不一定是追求“静”的观众的需求。

在文化类节目持续且多元发展的同时,若追求“静”,已经不止读书、读信一类的节目可供选择。读书(信)类节目若要恢复《见字如面》第一季与第二季的辉煌,或许还需静下心来,重做规划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字如面,见骨见血:这封信值得让更多人看到……
王贺:幸有家书相伴
全屏首档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用书信打开历史
这几档文化类节目确实很火,但咱千万别太把他们神化了
怒了,难得有个良心节目也不让看!
声控福利:《见字如面》第3、4、5期 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