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联合国糖尿病日】不做“小糖人”!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说实话我对糖尿病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只有中老年人才有患病的风险。当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开始担忧自己的身体。之前吃的糖、喝的奶茶、喝的饮料都是深深的隐患,随着一时的口舌之快钻入身体中埋藏了下来。

(图片来源网络)

糖尿病只有中老年人才会患病吗?

错!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你和我一样有这么“天真”的想法,希望你可以把文章看完!

糖尿病越来越低龄化,小儿糖尿病在中国数量是庞大的。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病人最多的国家,目前中国约有1.1亿糖尿病患者,其中儿童糖尿病占总数的5%,且以每年约10%的幅度上升。以2015年为例,2015年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患儿的数量首次超过了50万。在0-14岁儿童中患型糖尿病数量最多的10个国家中,中国位列第四,有超过3万Ⅰ型糖尿病患儿。全球18岁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4.7%增加到2014年的8.5%。

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真的与年龄无关,它是潜藏在人体中的“不定时炸弹”。如果你饮食不健康,爱吃糖还不运动,难么它就随时有“爆炸”的可能!不要因为你年轻、你家的孩子还小就掉以轻心。

糖尿病与遗传和环境有关

(图片来源网络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机会更大。型和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遗传对发病的影响略高于环境,占50%~60%。饮食过量、吃过多甜食、不运动以及身体肥胖者都是潜在的“糖尿病患者”。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不是一下就发病的,是在两个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才发病的,现在每天不正确的饮食习惯,不节制的喝饮料、吃甜食、吃油炸食品都是为未来发病奠定基础。有科学家对近年来17项关于含糖饮料与糖尿病研究进行分析,共覆盖38200人,结果显示每天喝含糖饮料可以增加10年后18%的糖尿病发病风险。糖尿病一旦发病暂时没办法根治,但是我们可以从孩子做起,提前预防!

不做小糖人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所说的预防不是一下子就做到改变,也不是让家长每天耳提面命的跟在孩子后面提醒他们:这个你不能吃、那个你不能喝、快去运动。而是希望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好的日常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让孩子自己保持这种健康的行为。

1. 要会“吃”

俗语说,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家长和孩子应共同注意日常饮食,少吃甜食和油炸食品,多食用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例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和全麦粉等粗粮。

众所周知孩子爱吃糖是天性。在石器时代,要想获得一个甜果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糖和盐在人类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一直是缺乏的东西。也许是甜而不得,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味觉上对甜的渴望。就像我们沉迷于烧烤一样,因为我们的祖先最先学会的“烹饪技巧”就是用火烤制食物,这种本能来源于基因深处,无法抵抗!

我们无法强制要求孩子每天吃高纤维的食物,一点糖都不吃,我自己都做不到不吃糖(手动捂脸)。我们能做的是引导孩子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孩子说要吃糖、要吃蛋糕、要吃汉堡,可以啊!但是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想要吃一块糖就要相应的多吃一些蔬菜,你想要下一顿吃汉堡,这一顿就要吃一些粗粮。如果孩子特别想吃糖,可以给他吃一小块硬糖,满足一下孩子。还可以给孩子规定,每周有一天是“零食日”,这一天可以随心所欲的吃零食,但平时要健康饮食!

(图片来源网络)

2. 要常“动”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多带孩子到户外走一走、动一动。万万不可等到孩子变成“小胖墩”的时候才发现追悔莫及。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各种课外班,美术、音乐,幼小衔接班,比上班的大人都忙,基本上没有什么体能活动。家长可以每周或者每个月带孩子去游乐园让孩子蹦蹦跳跳玩一下、去户外跑步运动,亦可以给孩子报一些可以让孩子动起来的兴趣班,如舞蹈班、击剑班。

当然,这也需要家长的带动,家长千万不要以“上了一天班,太累了不想动”为借口,宅在家里。家长不活动,孩子也不无处释放好动的天性,就只有在家吃吃吃、看看看。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不活动——坐着吃吃吃、看看看——变胖——体质弱。所以家长要带着孩子活动起来,平时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带孩子一起运动,可以带着孩子下楼遛狗、幼儿园离家近的话可以走着去。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参与到部分日常的家务中:晾衣服、拿快递等。周末带孩子出门运动,出门玩。

(图片来源网络)

3.要多“看”

虽然儿童糖尿病不易被发现,但只要家长多留心观察,还是可寻得一些蛛丝马迹的。如果当你发现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频繁出现口渴、视力不佳、多尿等症状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测身体状况。

儿童糖尿病起病多急骤,表现为明显的“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学龄儿童每天饮水量和尿量可达3~4升或更多,常常夜间口渴饮水。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常遗尿、消瘦。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希望家长可以注意这些特征!

(图片来源网络)


预防就是最好的治疗,不管家里有没有糖尿病史,都希望可以引起家长的注意,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们培养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好习惯可以让他们收益终身!不说了,放下手中刚刚喝了几口的饮料,我得去查查我的血糖了!


本期亲妈学堂就和您聊到这里,期待与您下次相遇。

“亲妈学堂”致力于做好育儿的“最后一米”——将海量的育儿知识转化为每天的“日常行动”。帮您既懂得育儿道理,又能过好带孩子的每一天。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更好的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请果断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有需求的人哦!

与亲妈一起

为孩子成长为更好的你

欢迎关注”亲妈学堂“

在后台留言与我们分享您与孩子的故事

  

更多精彩回顾: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上)

孩子遭遇的难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但解决办法远比你想象的简单!(下)

为什么孩子总对你沉默?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一)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霸凌规避)

孩子,请做一个善良而有铠甲的人!(霸凌应对)

和孩子诚恳谈论年老和死亡,很难吗?

上小学前这几种能力孩子必须要学会!(一)

上小学前这几种能力孩子必须要学会!(二)

所有学龄前孩子都遭遇的拼音难题,你遇到了吗?

梦幻 进口 合家欢 —— 亲妈学堂11月观影指南

双十一剁手,这些物品赶紧“踢出”购物车!

【全国消防安全月】儿童家庭用电小常识,快来mark住!

双十一,没有帮你清购物车的男朋友,还要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注意!小孩也会得糖尿病!你有给自家孩子提前预防了吗?
多格列艾汀终于开售了,一盒420 28粒,糖友们是高兴还是失落呢?#控糖 #糖尿病 #糖友 #糖人
儿童糖尿病激增!这几类孩子最容易中招,快自查
从小被“禁止吃糖”的孩子,与那些不被限制的娃,长大后差距明显
有了这五个坏习惯,孩子别想长高了!
胰岛素“激活剂”被找到,没事吃点,稳定血糖,小糖人或不告而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