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的教育,该不该男女有别?不要让你的孩子,被性别标签定义

米妈有一个关系非常好的笔友,可能是学佛的缘故,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非常通透,但唯独对女儿的教育特别苦恼。最近一段时间,他频繁地被老师叫到学校,因为他女儿总是把所有课本的周边画得乱糟糟的,除此之外,女儿的东西也从来不收拾,每次去女儿房间,都下不去脚,在他看来特别邋遢。

他总是和我吐槽:为什么我女儿就不像我呢,虽然长得普通,但是我这一辈子靠着我的井井有条,靠着我的自我管理,现在过的也不错呀。为什么我家女儿就不能干干净净呢?女孩子就算长得不漂亮,也应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呀。

有次聊天,我突然问他,凭啥女孩儿就该干干净净?如果一个男孩儿井井有条,就会被夸奖,一个女孩儿稍微邋遢点儿,就会被批评,这是为什么呢?一直苦于女儿不爱收拾的他忽然语塞。

干净整齐就是女孩的“专利”吗?其实不是的。只是因为家长给自己的女儿设定了一个理想女孩的模式。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用一种刻板印象束缚自己的孩子。那么,性别差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避免用性格标签绑架自己的孩子呢?

一、性别差异,都是环境一手制造的

前段时间,成都一小学为二年级男孩、女孩定制专属课程——“快乐‘duo’毛线”课,招收12名女生学织毛衣,为男生开设“能工巧匠课”,学习“做飞机”、“造火箭”、“装汽车”。在这位校长看来,近年来,男孩女孩成长中在同一条输出轨道上“被塑造”,“导致男孩缺少足够的空间来豪气勃发地成长,女孩缺乏宁静温婉的榜样可依循,男孩、女孩存在一定的性别错位的现象。

为什么女孩必须宁静温婉,男孩必须豪气勃发?这种设定本身没有任何理论根据。恰恰相反的是,许多发展心理学者认为:严格定义孩子的性别角色,实际上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因为这样限制了孩子天生的探索行为,甚至可能压抑孩子的某种天赋。

英国医生贾维德做过一组关于“刻板印象”的实验:他将男孩和女孩的衣服调换,伪造出“男孩是女孩,女孩是男孩”的假象。结果不出所料,志愿者很自然地给穿女孩衣服的男孩玩娃娃,给穿男孩衣服的女孩玩机器人和玩具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希望孩子生长成自己想成为的人,但由于我们的潜意识在不自觉地“作怪”,我们还是不由自主地替孩子做出了选择。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Eleanor Maccoby和同伴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只在很少的领域表现出明确的两性行为差异,甚至在青春期前,男孩和女孩的肌肉力量和密度,几乎没有差别。男孩和女孩在行为和想法上的巨大差异,并不是出生就注定的,而是受大环境信息的影响。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性别差异,实际上是观念上的刻板印象,而不是生理上的本质性的差别。

那么,这种刻板印象是从哪里习得的呢?第一,是从我们的父母辈习得的,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就是这样的教育,这是性别差异的第一来源。

回想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在无形中给孩子设限呢?“你是男孩,别像个女孩一样哭哭啼啼的!”“你是女孩,女孩子就要文静一点,怎么整天跟男孩子疯疯癫癫?”如果家庭和学校都时时刻刻地向孩子输送着性别刻板印象的理念,其实就是在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进行了“人为设限”。

第二,是因为社会媒体内容的传播。在通过媒体传达给我们的信息里,男性大都是阳刚高大的,女性大都是体贴温柔的,于是大家都不自觉地向有女人味的女性和有男子气概的男性这两种方向努力。但其实,是我们把社会对性别的一种刻板理解当做了男女性别本有的差异。

二、别让性别刻板印象绑架你的孩子

在我们的思维理念里,是不是理所应当地认为“男孩理科好、女孩文科强”,“男孩到了高中学习上就会发力,女孩到后期就不行了,男孩轻轻松松就可以超越女孩”?其实这些说法,也是性别偏见!

男孩的理科能力之所以比女孩强,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从小都向男孩灌输,“你理科方面的能力比较好”,男孩在这方面比女孩受到了更多的鼓励,所以也更愿意锻炼这种能力。如果大脑经常得到这一方面的锻炼,也就更好地发展了这种能力,从而影响数理化等学科的成绩。所以,其实是我们的刻板印象带来的差别对待,导致了男孩和女孩文理成绩差异的扩大。

小米上幼儿园时,园里有个男孩特别喜欢小马宝莉和芭比娃娃,这让他的爸妈非常焦虑,于是他的爸妈把家里所有的娃娃都默默地收了起来,换上了魔幻车神和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可是他们家孩子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偶尔会看看植物大战僵尸的玩具。爸妈只能自我安慰,说好吧,植物大战僵尸总比芭比娃娃强吧,玩这个也可以。

因为这种性别刻板印象,爸妈束缚了孩子自我选择的空间。更严重的是,这可能会在成年后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限制。这样的偏见不但会影响孩子们的能力发展,更让他们的自信程度出现极大的误判。

Javid医生和伦敦大学的心理学家有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23个孩子回答,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答案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认为男孩和女孩有很大的不同。

女孩们说:“我会用漂亮这样的词形容女孩子。””我觉得强壮是专属于男孩子的词汇。”男孩的回答则是:“男孩比女孩聪明。”“男人更成功,因为可以当首相和总统。”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孩子们年龄很小,但已经对男女不同性别有了很刻板的思维定势。

不仅如此,有数据表明,性别上的刻板印象让女孩低估自己的能力,自信程度也比男孩低很多。总被要求温柔得体的女性更容易将情绪内化,因此更容易导致孤独和抑郁。而刻板印象会让男孩对自己的才智和能力产生过大的压力。总被要求要坚强不能软弱的男孩,则会对表达自己的情绪有障碍,缺乏和情绪有关的词汇储备,更容易将情绪向外表现,由此引发攻击、强迫等冲动行为。

三、拒绝性别标签

愿我们做好孩子的摆渡人

在崇尚性别平等的冰岛,有一种很特别的教育模式叫Hjalli,是由女权主义者玛奶奶于1989年创立的。这种模式的宗旨就是反对刻板的性别角色。在玛奶奶设立的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们去做那些被认为是异性才会做的行为,比如让女孩爬树,让男孩织毛衣,玛奶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积极地“补偿”自己的性别。

玛奶奶认为,接近平等的最佳方式是承认差异的客观存在,然后在社会强调的性别差异中,为每个孩子找到平衡。比如女孩的心思敏感的天性可能会让女孩多虑易受伤,那就让孩子们积极地去尝试新事物,去挑战,从而放飞天性;而男孩的力量和权力可能会变成强势和暴力,那就让男孩们去学会关注和关心别人,学会情绪自控。

这种教育模式看起来很颠覆,但是也有一定的研究论证支撑。有研究者通过“贝姆性别角色量表”的测量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双性化”人物,就是同时拥有男性或女性的某些特质,他们可能既坚强又温柔,既能够细腻地关注到别人的情绪变化,又能够很敏锐快速地做出决策。他们往往比男女性别特质非常明显的人心理适应能力更强,也更受其他人的喜欢。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孩子既具有符合本身性别角色的特征,又发展了异性的性别角色特点,会更容易适应社会。

1、大人要先摆脱性别差异的思维定势

其实,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孩子的性别特征是不是符合“正常”观念,因为我们首先应当做的,是先把孩子看作一个“人”。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努力发现和挖掘孩子的个性天赋。

在米妈原来的概念里,也曾经有过类似想法,认为“女孩一定要学跳舞”。所以,米妈等小米长到合适的年龄,立马把小米送去学舞蹈了。但“不幸”的是,小米并不适合跳舞,在班上排倒数是常有的事。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小米对上兴趣班越来越抗拒,上课时自己往角落里躲,自信程度越来越低。我决定认真地和小米聊一次天,小米说自己不喜欢跳舞,她不想做那个“丑小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没有再要求小米去跳舞了。

毕竟,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不以孩子的性别作为依据,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拓展各式各样和孩子相处、玩耍的方式,让孩子找到更有潜力的自己,才是我们需要为孩子助力的。

即使孩子喜欢的事物可能与自身性别特征不符,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畸形。相反,孩子有机会体验到更多异性的行为特质,从而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让孩子去发现更多元的世界

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只父母克制自己的想法是没用的,因为这是家庭和社会长期认知造成的。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让孩子去挖掘自己的内心和天性,更要帮助孩子在生活里,逐渐发现更多元的性别角色,让孩子认识到,其实所有与生理无关的工作和能力,都不是某一种性别的“专利”。而“男孩”和“女孩”,只有生理上有所不同而已。

在培养小米的过程中,米妈会有意引导小米去发现生活中不同的性别角色。虽然妈妈带孩子的比例比较大,但也有专心在家带娃的爸爸;虽然我们总说“警察叔叔”,但生活里也有英姿飒爽的女警察。在给小米买玩具时,不管它是洋娃娃还是玩具车,只要玩具符合安全标准并处于合适的价位,小米都能够拥有它;包括小米身边的玩伴,米妈会留意但从不干涉,让孩子自己决定玩什么,和谁玩…… 

如果我们将社会带来的刻板印象带给孩子,其实是给孩子未来的发展设限。可我们很清楚的是,要在这个社会立足,“能力”才是王道,而非性别。让孩子看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实际上给了孩子平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孩子是可以通过引导来改变的,不要把所有的好奇,都扼杀在摇篮里。

我们不用那么担心女孩会变成“女汉子”,也不用担心男孩是“娘娘腔”。不顾孩子本身的性格特性,强制性地塑造孩子,本来就是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事——没有任何的意义,它只会加深孩子与我们的隔阂。要知道,我们的养育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之前,先让孩子成为最真实的自己。

推荐阅读

聊天记录不要截图。

你不喜欢的那个人,每天晚上给你发晚安。
这届90后,没有下班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具真的有性别吗?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专家说最完美的孩子,是雌雄同体?
为儿童选择玩具无需强调“性别差异”
女生吃鸡,男生玩“制作人”有什么不可以?
霍思燕儿子嗯哼嘲笑Jasper,一段对话撕开了家庭教育中的不平等!
性别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男人”或者“女人”,而是成为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