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叮咚买菜实现盈利,生鲜电商迎来春天?

生鲜电商一直以来都被贴上“盈利难”的标签,直到最近叮咚买菜一份亮眼的财报发布,这个标签终于被撕掉了。
         
去年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全面盈利,Non-GAAP净利润1.16亿元,更关键的是,还是首次实现单季GAAP净利润转正,为4988万元。
         
这份财报无疑是对整个行业的提振,叮咚买菜交出了这个行业还没人实现的成绩,为什么叮咚买菜活下来了,还活的很好?叮咚买菜未来还有多少发展空间?

叮咚买菜,为何活下来了?
         
这两年,暴雷的玩家众多,也让外界对生鲜电商这个行业多了一些负面滤镜,甚至质疑玩家的商业模式存在根本问题。
         
叮咚买菜盈利了,而且是首次净利润转正,在2021年这个时候,叮咚买菜还是亏损,仅隔一年时间,叮咚买菜就把自己的亏损情况扭转,怎么做到的?
         
这跟叮咚买菜的大胆改革有关。
         
一方面,叮咚买菜砍掉部分不赚钱的前置仓,从过去的规模优先,变成效率优先,这样一来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商品价格,提升毛利率,从2021年的15%左右提升到2022年的30%以上。
         
另一方面,叮咚买菜一直在不断拓展自有品牌,据说有120多人的团队,专门研发产品。推进预制菜,提高自加工、差异化商品比例,在商品层面吸引用户,大批量的货还能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获得更多的订单。
 

图源:叮咚买菜微信公众号
         
最重要的是,叮咚买菜还在不断搭建自己的供应链,外部采购只是行业的常规操作,与对手真正拉开差距的,还是叮咚买菜的自建和产地直采。
         
既然供应链很贵,那就自建供应链,加强对上端供应链的掌控能力、加工环节,比如叮咚买菜在2020年推出谷雨供应链项目,布局范围也很广,从预制菜,豆制品,还有肉类、米面等,相当于自己开了个加工厂,提高运营效率,甚至拥有自己的定价权,降低叮咚买菜的采购、物流成本,“得供应链得天下”的逻辑,在叮咚买菜上也从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经过叮咚买菜的大胆折腾,保证了经营性现金流为正,只要后续用户规模始终在增长,叮咚买菜的持续性盈利也有可能。
         
只顾着行业下游大搞补贴,让用户薅羊毛,是很多生鲜电商的桎梏,虽然这种烧钱模式可以换来一定的用户,但补贴一旦撤去,粉丝就会流失,品牌只能沦为“赔本赚吆喝”的局面。
         
反而像叮当买菜这样,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终端用户和上端供应链都需要兼顾,甚至供应链更要维护好,因为这个才是决定品牌在现金流上生死存亡的关键。

生鲜电商,正在改变“不赚钱”标签
         
这些年来,国内生鲜电商一直撕不掉烧钱标签,甚至有不少投资人一度都想退出,尽管这是一个价值千亿的市场,规模足够可观。
         
因为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在前。比如每日优鲜,在去年暴雷,原因是资金链断裂。

图源:脉脉

         
每日优鲜就是这个行业的一个代表,以大规模的烧钱换扩张,起初补贴相当猛,扩张也是来势汹汹,不到几年时间就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每日优鲜几乎就是靠着投资人的供血,而自我极度缺乏造血能力,即使在去年疫情封控期间,当很多城市的居民在家点外卖的需求骤增,还是没能救得了每日优鲜。
         
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生鲜电商企业跟早期互联网公司学习,一味的把精力放在拉新用户身上,前脚融到资,后脚就把钱用在各种补贴大战上。
         
另一方面,对于上游供应链、产品把控上却不够上心,每日优鲜在暴雷之前,就有很多用户反馈品类太少,想买的东西买不到,这也是因为每日优鲜在自有品牌经营的发力还不够。
         
无论是自有品牌的拓展,还是人们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布局,都还远远不够。
         
而且每日优鲜曾经还财大气粗的烧了几个亿,布局前置仓模式。其实布局前置仓并没有问题,但关键是,每日优鲜并没有对成本进行精准把控,导致一些不赚钱的前置仓拉垮业绩,到最后耗光了企业的资金。
         
与之对比,叮咚买菜不仅有特意的“降本”,及时撤掉不赚钱的前置仓,还会有意识的暗中增加第二曲线,与餐饮品牌合作,推出价格较高的产品,客单价可以超过100元。
         
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在生鲜电商成为人们最主要的采购渠道时,却偏偏死在了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提供产品,直接浪费了业绩大增的机会。
         
对成本、产品的重视,让叮咚买菜在残酷内卷的市场中活了下来。

叮咚买菜,还有多大想象空间?
         
控制住成本,保持盈利,再进行小步试错,接下来,叮咚买菜还会继续发力几个风口。
         
一个是近两年很火的预制菜,从传统快消企业,到网红平台都在布局,随着人们对便捷食品消费需求的提升,外卖场景的增多,预制菜也是叮当买菜注重的领域。
         
对于叮咚买菜来说,通过预制菜这种模式,降低物流和仓储成本,但还是要继续巩固自己的竞争力,与其他品牌打出差异化。
         
蔬菜、肉类一直缺乏头部品牌,市场大而分散,消费者对供应商缺乏忠诚度,这个需要叮咚买菜自己做权衡,自有品牌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
         
叮咚买菜如今也有意识在提高,比如推出 “三优”这个蔬菜系列,主打的卖点是“放心”心智,以及农业订单化、供应端新零售等模式等,在控制源头成本的同时,也能在消费者心中打出差异化。
         
其次,在商品层面,叮咚买菜还需要不断扩充自有品牌、特色商品的数量,对于生鲜电商平台而言,产品力是关键,性价比是吸引用户的根本。
         
在用户越来越追求健康、低油脂的消费趋势下,蔬菜水果等品类反而迎来了大机会,叮咚买菜不妨可以在沙拉、轻食方面发力,推出面向白领的轻食品牌,符合当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争取进一步提高用户粘性。
图源:CBNData
         
反之,如果产品品类不够全、价格不够接地气,用户迟早会用脚投票,改去对手的怀抱。
         
值得注意的是,营销上,叮咚买菜的发力一直猛,经常会与其他食品品牌合作,推出营销活动扩大影响力,毕竟,在如今的新电商时代,品牌的确也要重视与消费者的沟通。
         
总之,获得更高的客单价、更持久的订单以及更健康的毛利,这是所有生鲜电商玩家的共同追求,期待叮咚买菜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新变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盒马、叮咚买菜加码预制菜,生鲜电商为何越来越像食品电商?
叮咚买菜:六年磨一剑
叮咚买菜实现全面盈利,生鲜电商就有前景了吗
叮咚买菜撤出厦门,前置仓“寒冬”未过
米面粮油难赚钱,金龙鱼估值去水
叮咚买菜增厚“商品力”,进入高质量“起跳”考验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