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不必太过担心孩子的焦虑感,适当水平的焦虑,可以提高主动性

不说“唉声”了,单说“叹气”这事儿在我们生活中真的是不要太多了,尤其是对很多成年人来说,生活中、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很大,即便是能够全身心去应对,但总也有松弛的时候,所以有时候可能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也会叹气。

那么人为什么会叹气呢?

这种行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情绪导致的,而这样的情绪通常是比较抑郁(不是抑郁症的“抑郁”)、焦虑的。

而且这种情绪的产生是不受年龄的影响的。

在这点上当下人的认识和过去还是有明显不同的。

例如记得我小时候当着老人、大人面叹气的时候要么会被“质疑”小孩子有什么好唉声叹气的,要么会被打趣,反正给自己的感觉就是作为孩子不能叹气。

但现在的孩子如果被大人们看到经常叹气,更多时候可能会感慨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太辛苦了。而如果是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则更可能在意孩子的心理是否需要进行某些干预、引导。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孩子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孩子,而作为人在面对无论自己是否喜欢也都要去努力完成的任务时,有各种不同的甚至是负面的情绪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说上学、上课这种事情,都是孩子在假期里就天天盼着开学,而有的则天天看日历数数自己还有几天“好日子”可过。有的孩子上课精神饱满,而有的别说上课了,没上课之前就已经哀叹“怎么又是XX课啊”。

再比如说作业、老师、父母的一些要求,以及即便是大人们不去做比较,他们自己也会进行的各种比较而带来的心理影响都是影响他们产生不同情绪的影响因素,而且往往这些事情是真的无法避免的。

但我们总是会试图去改变这些影响,希望孩子不要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太多的负面情绪。

好比我们会跟自己或者孩子说“我们只跟自己比,不用跟别人比”的时候,其实多数时候是因为知道“比不过”但又不得不面对一些差距,以及这些差距带来的某些情绪,为了削弱或者抵消这些负面情绪,所以才会这么说。

但实际上“比较”这种事情是不太可能避免的。

家长可以问问自己的孩子的班上谁比自己学习好谁比自己学习差这类问题,孩子会脱口而出的,他们不需要经过思考就能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他们在日常早就完成了这样的比较,并且在多次比较之后还会形成较为稳定的认识。

其实孩子有点负面情绪未必一定是坏事。

例如孩子在学习上感到焦虑这件事情,那些成绩好的可能有孩子怕自己掉下来、被超过所以会很紧张很焦虑地学习;而一些成绩不够好的但还想学好的孩子,则怕自己真的就是很笨、被笑话、没希望了等等。

随着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比较容易遇到的。

遇到这些问题,家长不要太过着急,可以先针对孩子所焦虑的问题以及孩子焦虑的原因进行一个分析,结合孩子的表现判断一下它对孩子来说是否超出了其承受的能力。

最后给这个“焦虑”的严重程度、影响程度评个级。

而且判断的时候不要只是盯着让孩子焦虑的事物本身去看,也要看孩子在应对焦虑时做出的各种反应。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有很多孩子听到“考试”就会紧张,更别提当他们知道具体哪天就要考试了。

随着考试时间越来越近,总是会有孩子因为焦虑、紧张、烦躁等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无心学习等等问题出现。

这就属于影响比较严重的程度了。

但如果孩子尽管焦虑、紧张、烦躁但在表现上没有出现上述的问题,反而表现为争分夺秒地复习,那么这种程度的负面情绪其实是不太需要刻意干预的。

父母适当说点宽慰的话是可以的,但没必要搞得很隆重似的生怕孩子不知道“我们不在乎成绩”。

事实上面对“考试”学生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即便是能够做到对某件事情本身无所谓,但对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其他影响是很难做到都无所谓的。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真的能“无所谓”的程度,即真的一点都不紧张、焦虑反而可能会有很大的问题——面对让其他学生紧张的考试,这样的孩子会一点也不在乎,至于复习那就更不要想了,因为学都没学过还复习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过高的交流水平肯定不是好事儿,但过低的焦虑水平也不见得一定是我们非要追求的,反而是比较合理的、适度的焦虑对孩子来说还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主动性。

当下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在讨论快乐教育、顺应孩子天性等教育,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其实是挺好的,尤其是一些认知、方法等等会对我们每一位父母都有启发的,但我们千万不要停留在字面认识,认为这样的教育就如同字面描述的一样简单。

同样也不要觉得孩子有点负面情绪父母就马上紧张到不能行,生怕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们常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其实是适当的压力、焦虑等等本身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有积极磨炼、锻炼的作用,就像“挫折”一样,人生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培养抗挫折的意志品质靠说教是不可能的,反而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即便不去说教孩子们自己也能慢慢调节好。

对比一下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我们以及我们的父辈们,现在孩子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的原因又何尝不是跟父母保护、干预太多有关呢。

作为父母我们很多时候希望孩子具备很多我期待的品质时,孩子们之所以很难达成的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我们剥夺了他们在这些事情上的完整体验。

我们总是因为担心这个顾虑那个而早早告知孩子们我们想要的“答案”,而孩子其实在没有完全体验的情况下对我们给出的“答案”也往往理解不够。

长此以往不但会对他们的抗压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带来影响,也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创造力,慢慢他们会更习惯于做一些对自己来说轻而易举毫不费力的事情,反而对一些有挑战的事情各种畏缩。

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要担心孩子有压力、焦虑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当我们发现他们有这些问题的时候,也不要急于把孩子“抱”出来,我们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分析,一起去想办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的锻炼远比问题解决本身更有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父母能不能在孩子面前表达负面情绪?
收起纠结的心相信孩子!
习惯性思维很重要,从小培养这2招,亲测有效
它不是抗撕裂的吗?先学会与挫折交朋友
面对突然出现的重大挫折,引发抑郁症,改变三种思维方式减轻抑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